特殊辩论:美国3名黑人囚犯辩论击败哈佛大学辩论队

2015年10月08日 TTL星腾科高端留美





今日官微看到一则趣闻,说的是一场特殊的辩论赛。


一边是美国哈佛大学三名本科高材生,有着全美以及世界多个辩论赛的冠军头衔。一边是纽约监狱的三名服刑人员,辩论前的准备过程中甚至不能使用互联网。


看起来如同“龟兔赛跑”。


结果呢,意料之外:哈佛大学冠军辩论队被3名黑人囚犯击败!


美国媒体报道,这场辩论在最高看守级别的东纽约监狱内举行,辩论题目是美国大学是否有权拒绝父母为非法移民的学生。囚徒队在辩论中需要说明美国大学“有权拒绝”这样的学生,实际上这与囚徒队辩手心底里的想法并不一致。


大约一个小时的辩论后,裁判最终判定囚徒队获胜。美国媒体说,辩论过程中,囚徒队提出的理由似乎是哈佛辩手们事先没有想到的。


虽然输了,哈佛大学的辩手们并没有表现出懊恼或者遗憾,他们非常坦然非常有风度的承认自己技不如人,输的心服口服:“没有比输给这样一支队伍更让我们感到骄傲的了,”哈佛辩论队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说。


对此结果,监狱三名辩论者之一,因过失杀人而入狱的哈尔很开心的表示:我们也许不是天生巧舌如簧,但是我们真的很用功。”


哈佛辩论队是轻敌或者让着对方吗?哈佛辩论联合会主席巴特说,完全不是,“那样的话就是对他们才能和努力的大不敬”。


巴特说,这场辩论友谊赛是由监狱方面首先提出。


实际上,这支纽约囚徒辩论队的确并非泛泛之辈。在辩论队成立的两年时间里,他们的手下败将包括美国西点军校和佛蒙特大学。


美国媒体报道,这些囚徒在东纽约监狱内接受附近高校巴德学院教师的授课和培训。巴德学院的老师说,他们对待学院的学生和监狱内的囚徒学生一视同仁,有同样的教学标准和要求,而囚徒学生们“非常认真”。



----------------分割线-----------------


说到辩论,在美国,它其实是美国名校招生官最为重视的课外活动之一。我们TTL引以为傲的哈佛小子Frank打进美国文化的艰难第一步,就是强迫自己参加学校的“辩论俱乐部”。官微觉得它锻炼学生的部分非常多,稍后官微会具体列出来“辩论的价值”。


《奇葩说》是官微钟爱的辩论娱乐节目,它让“辩论”这件事重新回到了国内大众的视野。我非常喜欢节目中的辩手们在辩论过程中选择的刁钻的角度和各种引经据典,这不仅仅让我学到很多,并且让我一直思考辩题的两面性。辩论是一个过程绝对秒杀结果的行为,没有人会在意正方和反方到底谁获得了胜利,而过程中的唇枪舌剑,各个击破才是让人值得骄傲的。


别因为国内辩论环境的不成熟,就以为辩手的出路很狭隘。其实,在美国大部分辩手最后都成为了政界、司法界、学界和企业的领袖;还有一些进入了演艺圈,像我们熟知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电影明星布莱德•皮特都在学生时代都曾经是NFL(National Forensic League全美辩论与演讲联盟)的成员。


就连美国总统选举,实际上也是一场辩论才能的比拼。




----------------分割线-----------------


想要理解美国人对于辩论的热情,我们可能首先要抛开国内对辩论的固有认知。


在中国的大部分学校中,辩论活动仅仅属于“学而优则辩”的少数学生;然而即便这些学生也得不到专业、系统的训练,只不过临时组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零散的比赛。虽然从场面上看,台上台下都很热闹,但辩论最终只是沦为个别学霸们展现口才的秀场,而不是一种所有学生都可以平等参与、从中受益的教育性活动。


美国的情况刚好相反。辩论,已然是学生获得教育平等的最佳方式之一。


辩论在美国中学是一种“全民运动”——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参加,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没有最低门槛,也不一定要成绩优秀。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辩论俱乐部,俱乐部每周都会进行常规的集训。每个周末,各个州都会有许多不同组织举办的不同规模的辩论比赛;NFL(National Forensic League全美辩论与演讲联盟)是其中最大最权威的组织。


NFL不仅组织各种比赛,同时也推出它的积分系统,学生参与比赛根据输赢、表现就可以获得一定积分,NFL积分也是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时、展现其课外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辩种上看,美国最为流行的两个辩种是政策辩论(Policy Debate)与公开论坛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


政策辩论学术性极强,一个话题通常会辩论一年,主要考察的学生对于辩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在辩论中展现的逻辑性,学生在辩论中语速极快,一般英语非母语的人很难胜任这一辩论形式。


公开论坛辩论每月一个话题,辩题选择相对通俗易懂,相对具有观赏性。


目前,NFL在中国推广的美式辩论,其实更像是两者的结合:从比赛规则上看,是属于公开论坛形式的;但在辩题选择和评价方式上,更偏向于政策辩论——这样的结合,主要是考虑到中国选手用英文比赛的语言困难。


无论哪一种辩论,都与中国现行的中文辩论有着截然不同:美式辩论强调论据和逻辑,而中文辩论则侧重学生的口才和表达,对事实论据和逻辑严密的考察却不充分,因此学生在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辩论,常常会陷入诡辩之中。因此,NFL在宣传时,特地在“辩论”之前加上了“学术”一词,以示与传统中文辩论的区别以及对于辩论学术性的坚持。


----------------分割线-----------------



那么,辩论的教育价值又有哪些呢?


首先,辩论能够发展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能力被认为21世纪人才必备素质四个C中的第一项能力(其他三个C是Creativity,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即创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但在中国的教育语境里,极少被提到。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一种判断正误或部分正误的方法。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当人面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不但需要掌握许多相关背景知识,还需要能够根据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并不真的那么容易。这也是辩论的魅力所在,虽然每一场比赛辩手都有立场,但辩题本身却是开放的,辩论的精神更加是宽容的。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不在于让人得到标准的、正确的答案,而是让人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固有认知,勇于创新和发问,追求真理。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习惯了标准化考试和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之一。


其次,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美国赛制和辩种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在辩论中胜出必须进行大量的调研。以NFL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为例,两轮区域选拔赛的辩题是“中国是否应该增加核能的使用”,总决赛的辩题是“中国是否应该大幅度增加对转基因食品销售的限制”——两个辩题都属于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议题,对中学生来说并不简单,而且学生还是用英语在辩论呢!很多学生在每一轮比赛的间隙(通常,一轮区域赛的冠军至少要通过4场小组赛、4-5场淘汰赛才能产生),还在见缝插针地搜集资料。


学生对于资料的搜集也越来越专业:从百度到谷歌,从维基百科到Google Scholar,一路追踪到学术原典。时间久了,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中国研究生才具备的文献追踪能力资料。的确,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是学生未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时所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能力之一。


此外,辩论还能培养人的公开演讲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阅读和笔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在这里就不展开赘述了。


整体来说,辩论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在人的学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是其他类型的课外活动无法比拟的;它所培养的每一项能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美国大学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以及未来的工作之需。


因此美国大学也非常看重那些“辩”有所长的学生:美国高中的平均升学率是70%,而辩论队员的升学率达到98.58%;而辩论队长进入常春藤大学的概率又比一般学生高60%。


学术辩论在中国还在起步阶段,已经有不少学生(大部分为那些希望未来去美国读大学的学生)从中受益:无论是性格上、语言上,还是各项学术能力上,都有了不同的改变和发展。而这几个月里,也不断有家长、学生向组委会咨询如何参加辩论联赛和课程。


当然,和美国相比,中国的辩论环境还是有很多不足。辩论“冷”也好,“热”也好,基本都属于一种民间行为,只有个别的学校开始正视辩论的价值,并将辩论纳入校本课程(如人大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而对学生来说,最缺少的是师资力量和比赛环境。目前在中国的十几名NFL的专职教练以及一年两次的区域联赛(虽然第二届新增了赛区,开辟了更多海外比赛线路),远远无法满足辩论发烧友的需求。上海的学生去南京、东北的学生来上海、武汉的学生去成都,选手们常常会坐火车甚至飞机到其他赛区进行比赛。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和学生得失心太重,他们更多地把辩论当成一种可以获得荣誉的竞技性比赛而非教育手段,每次比赛都会有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失败或对裁判的判决有意见而中途退赛。其实,辩论不过是现实生活的预演,每个人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失败、不公和意外。对于那些热爱辩论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如此幸运,因为他们提前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分享是传统的美德 | 公众号:ttl1708


如有疑问,请咨询TTL专线:400-887-0990


或,给官微留言。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