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合法?独家揭秘悉尼66号神秘店面!看完直接震碎你三观!(视频)

2016年04月15日 今日悉尼


  悉尼吸毒馆

最近,小编知道了一件刷新三观的事情。。


悉尼,居然有个合法吸毒的地方。。!!


吸毒客只要自带买好的毒品进去,随便报个假名字,就可以拿到免费干净的吸毒器具!


今天就带大家探访这个神秘的66号店面。


一个普通人永远不会知晓的地方

悉尼人都知道,英皇十字区(KingsCross)是悉尼著名的红灯区,


啥是红灯区?


就是大片大片令你醉生梦死的脱衣舞女酒吧。。


以及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毒品。。。




霓虹灯与广告灯牌在夜幕中交替闪烁,


裙角只盖到腿根的站街女永远对路过的你谄媚微笑,


黑暗的角落里总有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在鬼鬼祟祟地交易,





黑暗下的英皇十字区似乎总有讲不完的罪恶故事。


听小编描述完,其实你内心是”好想去“吧!!!




今日悉尼的记者选择了清晨来到英皇十字区,


其实是想在不安分因子苏醒之前,对这里有一番深度了解。


其实晚上不太敢。。。怂。。。


早晨8点整,从国王十字区火车站出来,


大街上冷冷清清,车辆甚少,


这个时间段的英皇十字区,与悉尼其他街区无异。




而火车站正对面,便是我们的目的地!




偌大的66是整个门面唯一的辨识字样,三分之二的磨砂玻璃纸遮挡住了落地窗内的秘密世界。




这就是澳洲唯一的合法“吸毒馆”


一个你若不知道地址,


就永远不会知晓的地方。。。。。。。

“吸毒馆”:天使还是恶魔?

这家“吸毒馆”呢,


有个比较学术。。官方的。。名字,


叫作,“悉尼医疗监控注射中心”(Sydney Medically Supervised Injecting Centre,简称MSIC),


但它监控注射的并非治病药物,


是全世界都深恶痛绝的毒品,


它的建立初衷,是为了防止吸毒注射过量死,


特别是针对海洛因注射。




在过去的15年里,MSIC像一道影子,隐形于正义和邪恶之间,


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全世界的媒体都骂它!


因为它是英语国家中第一个建立的合法吸毒中心,


当时全球有名的媒体人用“罪恶至极”来形容它!


但是呢,它还是熬过了试运营。。。


熬过了反对声音。。


熬过了谩骂和抨击。。


最终得到了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支持,


为何毒品可以合法注射?


为何吸毒中心又可以合法运作?


带着种种疑问,今日悉尼记者来到了MSIC一探究竟。。。。。

带你参观吸毒馆

简直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


8点30整,


记者如约推开了MSIC门面右侧那深陷墙内异常低调的小门,


服务运营经理MirandaSt Hill接待了我们。


就是这位十分面善的女士啦~~



“早上好,很开心你们过来参观!”她看起来50多岁,亚麻色头发内扣到肩膀,带着黑框眼镜微笑着跟我们每一个人打招呼,十分亲和友善。


一进门,记者就觉得,这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跟想象的完全不同~!


“吸毒馆”并没有记者事先预想的毒品异味,或是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推门而入,里面的装饰出人意料地温馨,干净小巧但五脏俱全。



比较有特色的规矩是:


整个中心的运作为单向路线,人们从正门进,要从后门出,不允许任何除工作人员以外的人走回头路。


那么,在这里吸毒,到底是这样的体验呢。。。


来,我们带你走一遭!


Step1:登记与等候


首先呢,从入口进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米黄色座椅和红色前台,


这里呢,就是等待和评估区啦!


是不是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个吸毒的地方?




因为注射室的容纳人数有限,


所以吸毒者常常被要求在此等候。


所以说,吸毒客的数量真是不少呢~


他们在获准进入注射室之前,需要在前台登记和接受评估。


根据Miranda跟我们的介绍,


有四类人是不能在这里吸毒滴:
  • 18岁以下未成年人

  • 孕妇

  • 首次吸毒者

  • 醉酒之人


另外,儿童不准跟随吸毒者进入注射室。


但是!!!


针对以上4点,Miranda表示她有不同意见!


“其实我们觉得18岁这个规定也很有争议,难道18岁的人就可以进来获得我们的安全监护,而17岁的人就活该在门外忍受痛苦自生自灭吗?”



而且记者了解到,在前台的登记并不需要上报真实姓名。。。


你只需要随便报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就可以了。。


更不会有人检查你的证件。。。


除非他们觉得你的状态一注射毒品就要挂了劝你别使用毒品,但你还非要注射的时候。。。


才会检查你的证件。。。


万一你真的要挂了呢。。。



所以说啊,不检查证件,怎么知道年龄呢?


如果长的成熟。。。个子不矮的16岁少年要吸毒。。。说自己18岁呢???


好吧,今天不探讨这个。。。。


Step2:毒品注射与救治


结束登记并通过评估之后,吸毒者将被允许进入注射室。




推开这扇神秘的注射室之门,有一小节楼梯要上,


随后记者就看到的便是8个宽敞的隔板间


就好像90年代在中国的公共电话厅的感觉一样。。。


这便是吸毒者注射毒品的地方。




隔板间光洁明亮,桌面上放有废品盒子,


应该是为了收集废弃注射针管和针头等器具所设立。




Miranda表示MSIC是不提供任何毒品的,


所有在这里注射的毒品都由吸毒者自带,


至于吸毒者如何得到毒品,MSIC是不过问的。。。



每一个隔板间都放有2张座椅,


这让记者有些疑惑,


难道所谓的监护就是坐在你旁边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吗?




这种感觉难道不像是上厕所旁边还有人看吗。。。。




其实不是啦,Miranda解释道:


“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国家,澳大利亚的海洛因是非常昂贵的


70%MSIC的吸毒者都是无家可归之人,他们靠福利生活,无力负担一份完整毒品的价钱。


所以我们允许最多2个人共用一份毒品,只要他们进来时通知我们,就会安排他们坐在一起。”


Miranda随即也强调:


“虽然毒品可以共用一份,但我们会分别提供给每个人干净的注射器具,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在数个隔板间后面,是工作人员进行监护的操作台,旁边有一间设备齐全的诊疗室。




操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医疗卫生清理物品,“至少有2名接受过培训的员工在这里不间断地观察监护吸毒者注射的整个过程,这其中包括一名注册护士。”


Miranda一边向记者展示这些医疗物品,一边解释:


“工作人员会为每一位吸毒者提供全套干净的注射器具,


指导他们以更安全的方式进行注射,


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任何帮助。




但最重要的是,


当吸毒者出现过量注射情况时,


这间诊疗室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紧急救治。”


而Miranda接着说的话真是让记者大跌眼镜!!!!!


“大约每天都会发生1-2起毒品注射过量的情况。”


每天。

每天。。

每天。。。

1-2起注射过量!!




这数据着实让人意外!


Miranda提供补充说:


“面对这种吸食过量的情况,我们会立刻为他注射缓解药物以帮助他度过难关,当他稍好一些时,也会配合着吸一些氧气。”




不过,居然每天都会发生1-2起注射过量的案例,


这让记者对于该中心毒品注射基数产生了兴趣。


根据Miranda提供给我们的数据,


每月造访该中心并注射毒品的次数可达5000-6000人次,


平均每日在160-200人次左右


但每月造访该中心的人数基本维持在550-650人之间。


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会在一天之内,


多次造访“吸毒馆”并进行多次注射。




所以对于吸食毒品的剂量有没有限制呢?


Miranda告诉我们:


“工作人员只会提出控制剂量的建议,不会明确要求注射毒品剂量的上限。只要他还神志清醒一切正常,我们就不会因为他今天已经来过了就强迫他离开。”


所以这意思是。。。


反正我们吸毒馆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听不听就是你们的事儿了。。。?


Step3:特别的“记忆花园”和延伸服务


吸毒客注射完毒品以后从注射室出来,


有一处小小的区域供吸毒者休息,


在这里,吸毒客可以选择喝喝咖啡品品茶。。。


聊聊天或者睡一觉也可以,


不愿意在这里呆着也可以马上离开,


总之全凭吸毒客自己的意愿。



只要工作人员确保吸毒者可以正常站立,神志清醒,吸毒者就被允许从后门离开。


当然,在这个区域还有很多延伸服务,Miranda说:


“很多来这里的吸毒者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没钱去做咨询,或是进行心理辅导。他们能来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将他们推荐给其他相关合作机构,从而为他们提供有关住房、法律、社会福利或者戒毒治疗等方面的免费服务。”


但非常特别的是休息室靠沙发部分有一个小角落,


这里被“吸毒馆”的人称作“记忆花园”。




数十个黄色木条写满了人名,


一些被粘贴在纸板上,一些则被嵌入在插花泥中,


背景纸板上写着:“纪念我们逝去的朋友……”


“这些人曾经常来这里,我们会聊聊天,有一些也成为了朋友。但他们不仅仅来MSIC使用毒品,有时候也会在家里注射,所以就会出现在家里使用毒品过量而无人抢救的情况。时常是2天前,我们还在休息区聊聊心事,2天后就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这真的让人很难过”


Miranda向我们缓缓讲述这个角落的由来,


当然不出意外,Miranda也向我们强调:


MSIC运作15年来,还没有一例注射毒品过量致死的案例,从来没有!”



从有些悲伤的角落里转换出来,


我们在后门口看到这样一个货架,


上面装满了黄色收集筒。




这筒做啥的你说?Miranda介绍说


“这些是用来收集处理使用后的注射针管和针头的,因为部分来MSIC的吸毒者,他们在家或者在其他地方也会使用毒品,所以只要他们需要,在离开时都可以免费带走这些收集筒,尽可能帮助他们保持卫生安全。


Step4:离开


除了工作人员,所有吸毒者都需要从后门离开,不允许从休息区再次回到注射室。


如果你问,我还想吸一次咋办?



回答是,如果一名吸毒者还想再来一次,他需要从后门走出去,绕过建筑,重新从正门入口进来。。。。。。


总之,不走回头路!

英皇十字区

被拯救,还是被拉下深渊?

我们从“吸毒馆”出来,已经是上午930


马路对面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


穿着千疮百孔的女郎已经出街,


英皇十字区的清晨似乎是苏醒了。




英皇十字区是澳大利亚毒品交易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同时也是毒品吸食过量致死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Miranda在后续的邮件里告诉记者:


“正是因为如此,MSIC将英皇十字区选为最佳开设地,这可以让我们离吸毒者更近,这可以让我们的作用最大化。”


而MSIC的官网也标注了这样一段话:


纵使在MSIC设立之初,英皇十字区的居民曾强烈反对“吸毒馆”落户于此,但经过长达6个月的激烈讨论,英皇十字区仍然从39个备选地点中被选中,因为这里最需要我们,因为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比英皇十字区从我们身上得到的帮助更多。


然而,也有人有不同看法。


全球禁毒组织曾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


MSIC的存在引发了“蜜罐效应”,


因合法吸毒的中心存在使其周边的毒品交易更加活跃,


从而进一步的催生了当地的吸毒情况。




因此,我们谁都无法断言,


今天的英皇十字区究竟是在被救治,


还是被拉下了深渊。




争论不休你咋看?

今日悉尼微博平台于昨日发起关于你是否赞成“澳洲政府支持下的专门吸毒场所合法存在”的投票,数据显示持反对意见的读者占71.2%,而赞同其存在的读者则只有28.8%。


那么究竟网友们都有何具体想法呢?


我们来看看网友评论。


@ScarlettYellow大家可能都觉得那样的人群不值得同情,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为他们浪费财力。但是真的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曾经吸毒,但是之后真的愿意改过自新,于是每天战战兢兢地去诊所领取美沙酮。但是成功的案例真的是不多,很容易就又沾染上了。外面的诱惑太多,身边的人又都是这样,包括父母手足亲戚,所以戒毒真心难


@ScarlettYellow吸毒者的生命值不值得保护,这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了。有些人吸毒是自己的选择,有些人吸毒却是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个人觉得吸毒者绝对不应该繁衍后代,90%的吸毒者的孩子们也都沾染了那样的坏习惯。


@61号公路:毒品尤其是软性毒品成瘾者,在始终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是可以认为跟烟酒一样只影响个人健康而不会转变成暴力犯罪的,大概这样的机构实质上就是给成瘾者这样的经济支持以免他们去犯罪。可以看作一种显失公平的再分配手段。我觉得作为一种短期解决思路的话可以接受,但长期来讲还是靠打击贩毒和舆论引导


@Zhenism圣母病泛滥 真的不只是表现在难民一件事情上


@毛绒绒的小爪子:现在在学的一门课就是涉及酒精和药物成瘾的。然后这种专门给吸毒者合法注射的机构属于“harm minimise program”,每周的课程材料里还对此各种挺推崇的样子,我每次都觉得这是什么鬼。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政府一种将就着办的号称尊重人权的懒政,对吸毒者本身完全没好处


@毛绒绒的小爪子:官方号称这种政策可以有效减少犯罪率


@毛绒绒的小爪子:吸毒对个人健康始终没好处,我始终觉得我的三观跟政府的不和,所以这个课的essay都还不知道怎么开始写,写跟他们三观相合的觉得对不起自己,跟着自己的心写,有挂掉的风险。


@毛绒绒的小爪子:discussion board上的多数老外同学们都觉得挺好啊,挺人道啊,又减少传染疾病的风险啊。比对吸毒零容忍这种态度好很多啊。


@毛绒绒的小爪子:作为一个前医务人员我始终支持所有此类药品的医用合法化啊,在医生的监督下对有需要的病人适量的使用。但是政府推行的此类场所并不是针对治疗疾病需要的,吸毒或者药物成瘾始终对身体没好处对吧,就算是美沙酮长期用也一样啊。


@ScarlettYellow那样的机构叫methadone clinic,有吸毒史并且登记在案的人们,可以每天去那里领取自己的methadone or buprenorphine,规定是每天本人去领取,但是考虑到交通问题,有些诊所让病人takeaway,这样不仅增加了overdose的危险,而且三番两次出现吸毒者将药品通过针剂打入自己动脉的案例。


@白菜花君vicky反正这件事上我还是根红苗正。之前去city某医院上过一次班,听说来了把methadone打进动脉的,管infection controlcns一路骂娘f**k不停的去给做检查……这也是上过课考了证的,平时这个人权那个自由的,真轮到自己头上还不是……


@HugoC提供美沙酮是让吸毒者减少注射,减少分享针头,减少艾滋病,减少社区风险,减少医疗开支。也能打击毒贩,打击黑市毒品价格,减少社区风险,减少维持治安开支。应该是这样一个思路。


@杨宇成_victor感觉挺好的  免费吸毒让毒贩无路可走   同时控制吸毒并发症  而且禁毒既然禁不住  不如好好控制


@IT小梅子:这不光是保护毒瘾者,也是维护社会治安。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更稳定,这么做没什么错啊!


@解语花的好运:真的无法理解怎么会有这样的机构,可能这就是自由?


@笨笨小果冻:这大清国啊…药丸!


@潘达先生:这鸦片馆开的溜啊,到时候会不会出个澳洲林则徐,达尔文消毒,第一次海洛因战争?


@芙兰Mi喵:建议吸毒的交吸毒税,然后补贴给我们这些正常人

记者后记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这些人因为各自不同版本的剧情接触了毒品,而后成瘾。一些是自甘堕落,也有一些有难言之隐。毒瘾发作而不能吸食毒品的痛苦或许常人无法感同身受,但不可否认,有那么一些人已经将吸毒视为生活常态。一日未吸,生不如死。


杜绝毒品交易,切断毒品来源,是警察的职责;说服毒客戒毒,需要家人朋友的关怀,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不过,在尚未戒毒又无法切断毒品来源时爆发毒瘾,我们是否需要MSIC这样的机构来为他们提供安全监护,以减少注射毒品带给他们的人身伤害,这个话题近年来一直处于舆论的焦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个隐晦阴暗群体的生命,是否和其他人一样珍贵,一样值得被关怀和保护


记者在截稿前又去了一次英皇十字区,就坐在“吸毒馆”对面的咖啡店看这里的人来人往。或许他们时有疯癫,但他们在“吸毒馆”门前的踌躇摸样让记者相信,他们的灵魂尚未死去。


关于“吸毒馆”更深度的阅读,请点击本文最左下角“阅读原文


记者:纳西

主持人:Vicky

摄影/像:big6god、饼干妹


推广



推  荐  阅  读


【神器】听说他们都在用? 澳洲生活必备app又多了一个了!

【可怕】打死人不坐牢?强奸暴劫横着走!他们,就是澳洲“神”一般的存在!

【感动】还记得初来澳洲陌生人给的感动吗?27条经历分享传递温暖,总有一条戳中你心底柔软。

【曼走】再见,科比 | 即使有下一个你,我们也没有下一个青春去追随了

【解读】黄渤海关受阻?机场遍地狼藉?“扔了都比缴税省钱”?| 大解读:海关严查归国行李的真相在这里!

【专访】反对党领袖陆富利拟全面推动第二语言教育:“我会让我的孩子们学中文”(视频)

【夸张】澳媒曝中国富二代留学炫富!不过。。。在外国富二代眼里只是标配好么!

【警惕】华人遭遇主流媒体“钓鱼采访”无辜陷入负面报道!



订阅今日悉尼微信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搜索“今日悉尼”或“sydtoday”点击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