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访:三大教育专家谈中美教育!

2016年04月18日 TTL星腾科高端留美



 



4月15日上午10:30,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美国星腾科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全球执行总裁马振翼,美国星腾科国际教育集团中国区执行副总张歆将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就“国际学校和中美教育的比较”的话题进行访谈。


完整视频如下:



在整个长达将近1小时的采访视频中,陈总,马总和张总都总结出了很多教育的新理念,以及分析了现近留学的新趋势和新格局。


所以,以下是官微为您截取的整篇采访中的部分文字,较长,但都是精华,便于您阅读和笔记。


 
[主持人]:这一次开办博格思加州学校这所国际学校的初衷是什么呢?
 
[马振翼]: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主要是最近几年从中国去美国的留学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是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以前是研究生出去,后来是本科生,现在几乎到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到小学生出去。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的孩子出去的话必须读美国私立学校,美国私立学校寄宿的很少,大部分的私立学校是不寄宿的,就算有些私立学校有寄宿,也是床位很少,大部分的留学生孩子被放进寄宿家庭。寄宿家庭很大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机构或者标准去监管他们,家长也不知道他们的家风好不好,慢慢变成产业化,这些寄宿家庭根本没有去管孩子,根本没有行使监管人的身份和职能,只不过收他们的房租,给他们提供三餐,很多孩子都学坏。比如前几个月南加州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情,五个中国学生欺负另外一个中国学生,结果甚至有的被判终身监禁,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早在好几年前就发生了。那个时候,我个人也是加州亚太事务委员会委员,我曾经和加州教育厅反映,这么多学生选择来到加州读书,50%的所有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学生都选择在加州,我想说,咱们不如把学校开在中国来,把这些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这样纯加州式的教育搬到中国来。加州政府也非常乐见其成,帮我们解决问题,继续欢迎大家来加州读高等教育。所以,授权我个人和我公司在中国开设了10所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就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我们学校的特点就一条,把学校从美国产出来的搬到中国来,其他的和美国完全一模一样,我们也是唯一一个学校用的是百分之一百加州认证教学,是加州教育厅直接派给我们的,是用的加州教育的课程,当然我们要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比如,中国教育部规定的一些课程还得上,除此之外全部是加州课程,这样小孩子进来的话,感觉到完全是加州的氛围,未来去加州任何公立大学,比如伯克利大学,比如考托福,考SAT就好了,享受完全加州居民享受的便利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学校,既是为了帮助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而且我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学生没有钱没有关系,我们有很多奖学金放在那里。昨天我和校长开会说,你的责任是选好学生,没有钱没有关系,有没有钱再说,免费让他上,但一定要选择好学生,这是我们的一个办学理念。
 
[陈志文]:我补充一点,低龄留学在美国这块表现得非常的明显。我个人是非常反对低龄留学,尤其本科以下,我一再强调要谨慎。一旦要出去读书,往往是在初中毕业以后,这个时间段正好是青春期,人在定型的时候,孩子们其实是最脆弱的时候,他的各方面的性格,各方面在形成的敏感时期,就像一个蝴蝶在退壳的时候,最脆弱。外界对他的干扰影响是最大的,这个时候把他丢到美国或者英国,他发生事故的比例或者概率要远比在国内高得多得多。所以,我们很多留学生出的问题,小留学生出的问题是最多的。刚才马总讲到加州这件事,这种事情实际上是很严重。所以,从国家来讲,在前年开留学工作会的时候提到一个词是留学的安全问题。过去十几年前我们在国内讲出国留学核心是市场秩序,不能有坑蒙拐骗,整顿市场秩序的问题。现在讲的是海外留学生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包含吃喝拉撒各方面的安全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更支持我们在国内有一些国际学校,包含有一些国际部,我认为是比较适合的,在这个年龄段放在这个环境下。老百姓有这个需求,我们尽量去满足他,在这个年龄阶段谨慎出去。我不是反对坚决不能出去,而是要谨慎。
 
[主持人]:我们知道新开办的博格思加州学校有一个很有特色的课程,就是AP课程。我们知道张总是这所学校的校董,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吗?
 
[张歆]:AP课程是美国叫大学理事会所提供给高中生的相当于大学水平的课程,比如A-levels,也就是所谓的英国的高考,还有IB,也就是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两年课程之外的另外一个AP课程,是被美国所有大学所接受的一个有加权GPA的、这样一个提供非常好的效应的课程。通常在美国的不管是公立高中还是私立高中,一般会开设10-15门的AP课程。AP课程也是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它有什么样的师资去吸引学生的标准。在青岛的博格斯加州学校,我们是要将开设19门AP课程,在这之上,我们还有加州大学的河滨分校,会提供给学生的在线AP课程,对于很多将来想要去美国上大学的学生,对他们真正能够展现给美国大学说,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已经有能力、而且有条件学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AP课程这样一个学习的能力,对他们申请美国大学是有意的。
 
[主持人]:能不能请马总给我们列一个菜单,现在中国国内学校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课程?
 
[马振翼]:其实我个人认为课程不是最主要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教育理念,尤其是高中这个阶段,像陈总讲到的,是孩子进入到一个非常大的转化期的年龄段,你的心灵、生灵、社会道德和思想所有的都在一个突破性的探索,理念和价值观是特别重要的,比课程重要。我们身为教育者,没有权利去决定这个种子是怎么样的,我们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去解开这个种子,让这个种子发芽,让学生了解它里面是什么东西,然后让他愿意付出努力追寻他本来与生俱来的种子带他该去的方向,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Slogan是被启发,启发你寻找自己的梦想,通过你的努力,通过我们教给你的技能、知识去逐渐跟着气氛。我希望在20岁之前,学生的想法可以变,但要知道自己那时候为什么奋斗。我随便举出几个例子,不管是商业的巨富大佬,像李嘉诚,十几岁就知道要成为商人,不管是客观因素还是家里条件不好,他知道他要从商。比尔盖茨16岁就开始编码,乔布斯在15岁的时候就和他的好朋友在高中的实验室开始做一些机器了。爱因斯坦在17岁的时候开始写他的人生第一篇物理文,美国很有名的一个主持人奥普拉,是美国最有钱的主持人,他自己办自己的杂志、电视台,五他16岁的时候在高中的广播俱乐部里当主持人。这些伟大的事情都是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要什么。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付出的就不是努力了,而是一种兴趣。我希望我的学生是这样,并不是要考好SAT。我绝对不要我的学生、我的学校创造出最高SAT的学生,我要我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他们自己想要干什么。20岁想干什么和40岁想干什么肯定不一样,但是,我希望看到学生是,我要当一个海洋工程师,我要当一个画家,我要当一个考古学家,那种激情我觉得是现代教育缺乏的。
 
[主持人]:博格思老师是美国有过培训或者有资质过来的,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吗?
 
[马振翼]: 现在中国很多国际学校所谓的外教,外教的简称是外国教师,很多从南非、马来西亚、印尼,只是从讲英文的国家来的。有些从西方国家,先进西方国家,美国、英国来的,根本没有教学经验,只是国际学校在社会上找出来的。因为好老师的资源是非常缺乏的,在先进西方国家里面,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好象很多中国好老师不愿意到越南教书,不愿意到柬埔寨教书。相同的,同理心,很多好老师不愿意来中国,因为中国不管是现在人比较挤,或者有一些天气气候条件等等。我们为什么能突破这一点,不是我们的关系,是因为加州政府,加州政府和我们签署的协议是他们会派老师过来,加州有好几十万的老师,这些老师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四年本科大学毕业,再修一年半的教育学分,再实习一年,才能成为加州认证的教师。我们老师平均教书年龄是在七年以上。我们的校长会来到我们美方校长兼自然科学老师,我们必须要求他亲自授课,不许和学生脱节,不管教两堂还是一堂,要亲自教课。他的太太是自然老师,他的太太也过来。还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11岁,都带过来。为了解决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决定把两个孩子放在青岛。上个月把美国房子卖掉了,他就是这样有激情,我们要的是这种老师。如果只是在上海或者北京找一个,多少薪水,跟你谈薪水就来的,这不是我们要的老师。我们一组会来八个老师,我们给的薪资会比他们在美国不拿的要低一点点,可是他们都愿意来,为什么?因为他们也想共同来创造出我们都认为理想中的高中。
 
[主持人]:有一个严格的管理规定是吗?
 
[马振翼]:一般的国际学校在中国请老美其实有点傲慢的心态,我就走吧。我们在美国也有公司,等着你,你走了之后我们再处分你。
 
[陈志文]:这个约束非常重要。我也能理解一个外国人到一个地方,让他待几年的确很难,有一个文化适应问题,他会觉得很孤独,他需要社交,需要其他。我们经常讲,北上广还是能留住外国人,多待几年,但是有些很困难。这时候必须要有一种东西约束他,摁住他。
 
[主持人]:我想请教几位嘉宾,您觉得通过国际学校来倡导在国内留学这种理念应该如何去推广呢?
 
[马振翼]:我个人认为,我不觉得要推广这个理念,因为就是一个选择吧。之前是家长没有选择,所以他很纠结,我希望我的孩子去美国授高中的美式教育,但不希望孩子离开我的视野,我管不上他,会担心。甚至有些家长到那边买房子,有能力,妈妈送过去陪读。但是,大部分家庭是没有这个能力的,父母亲必须要工作,所以很纠结。我们的方法是多一个选择,并没有认为这个方法会好过你去美国,我只是这个方法解决了你看不到孩子,你孩子没有人管的问题。在其他条件一模一样的情况下,这是很好的方法。这并不是谁都适用的。假如你有一个孩子,本身很独立,也很乖,也很喜欢读书,到美国也是到全日制学校,那你就去那边读书就好了,因为那边环境更好了,不仅是学校,到那边还有和其他企业或者政府做一些实习,到那边可能和大学老师有做研究,但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个体,没有办法给你那么多。如果你的孩子可能心智还不是那么成熟,你看不到他会比较不放心,我们家有老人想一个月看他一次,你就来我们学校。我不要求推广这个概念,让大家知道有另外一种选择就可以了。
 
[陈志文]:所以,我觉得这件事,虽然是选择,但是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我反对低龄留学,原则上反对,但是我说想清楚了,没有错。尤其想清楚之后,知道风险之后,可能相比较,女孩子更理性,成熟更早一些,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更优先。学习优秀的孩子比学习不优秀的孩子风险更低,父母去陪伴比不陪伴更低,最起码我说这个年龄其实不是需要父母陪伴,是需要伙伴陪伴,最好拉一个伙伴一块儿去就更完美了。这是技术细节。但是,一定想清楚,不要只看它的好,没有看它的不好。
 
[主持人]:刚才张总提到帮助中国孩子进入学校美国,是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差异有最直接的了解。请问张总,您觉得中美之间的差异在哪呢?
 
[张歆]:这个问题很大,我就从一个最简单的一句话入口。我们在送学生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经常会跟学生说到一句话,说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或者大家心目当中梦想的学校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经常跟学生灌输的一个词是将来服务于他的社区或者服务于社会的一个学者。我在中国上过大学,在美国也上过大学,在中国上的是工科,在美国上的是文科。虽然这两个科目在学习方法上没有比较性,但是在老师教授方法上很有比较性。比如在美国,我听到老师对我的不管是论文还是上课的一个发言,最大的一个提问就是告诉我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但是在中国,老师最喜欢问的就是作业完成了没有,今天预习了没有,复习了没有,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就刚才提出的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是这道题的解法,大家有什么问题。最大的差异,我为什么说是,它就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在美国我觉得老师从一开始就会教授说,在一个真实的社会里你应该怎样去思考,怎样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在台湾上学后来去美国MAT学研究生和博士的一位老师,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恭喜你,你终于不拿A了”。这篇文章是说,他在台湾上学和我们中国大陆的学生一样,一直以拿A,以拿完成作业,以拿提前预习、后面复习来作为标准学生的考量。但他到了美国以后,他第一次没有拿A的时候,他的教授说,现在你可以真正学会说,只是以课本为基础,你去有计划性地去犯错误,然后来真正去学到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是我要从服务学生这个角度来讲,我希望中国的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说,什么叫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或者服务于国家的一个学者,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学者。
 
[马振翼]:教育是一个文化和国情的分子,比较这两个教育,说得很大,我从小小观点看这个事情。真比较的话,在中国,其实世界很多机构曾经去衡量过全世界的高中生的基础能力,美国远远落后于中国。我们都知道,在美国,中国的学生高二、高三、高一、初一也好,基础能力,数理化、英文,甚至世界观都超过美国的学生两年。如果比较两个孩子,美国的高中生和中国的高中生,会发现中国的高中生知道很多,美国的学生只知道玩,会做一些基本的东西。为什么在大学的时候,反过来,实际上顶级大学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这是有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因为人生成长是有过程的,从0-15岁的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应该学会什么事,有一个里程碑要达到。不达到的话,就拖到后面去了。比如10-15岁会经历一个情感的里程碑,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就会形成依赖,形成依赖,后面就会造成很多问题。在美国是0-18岁的时候给孩子三个最大的差别,给予孩子一个是自我认知型,我是谁,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我是谁,我喜欢跳舞,原来我是一个棒球选手,原来我是一个橄榄球选手,这是一个,这是中国没有的。大家就是考分数。这是第一个差异化。
 
[马振翼]:第二个差异化,0-18岁教育你是一个团体的一部分。刚刚陈总说的,你做什么功课都是一个团队,为什么美国喜欢团队运动,不管是橄榄球、篮球、棒球,这些都是团队运动,从小告诉你不光是为自己做事,你是为你的社团做事,不敢社团是你的人还是额外的人,所以从小教你不要自私,做事不是为自己。
 
[马振翼]:第三是想象力。和中国比较,包括数学,比如几何,三角形怎么证明,有十几种证明,不是一种证明法。有人说我用三条来证明,他可能用三十条证明,你不能说他错了,只能说不够简洁。在美国,老师不会告诉你一个正确答案,更多是启发问你,这位同学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这个看法怎么样,大家总结总结,老师告诉你。中国会告诉你这是一个标准答案,你们记住这个标准答案怎么导出来的。
 
[主持人]:刚刚几位嘉宾都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非常精彩。我们说,中国教育有很多优点,比如在PISA测评中,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但是我国的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就像刚才几位嘉宾指出的,其实现中国正在进行高考改革,因为已经意识到这些不足。比如现在开始推行评价学生的绿色评价体系,也在努力争取解决这个问题。刚才几位嘉宾就留学方面谈得特别好,我想再请问一个问题,想请问马总,您认为有最理想的留学吗?
 
[马振翼]:我不敢说有最理想的,但是我认为留学有比较合适的时间段,有比较合适的,像刚才陈总讲的,有比较合适的理由,首先,我觉得留学是两种人,一种是积极性留学,一种是逃避性留学,我觉得有两种类型。逃避性留学就像陈总说的,我在中国做得不好,中国好辛苦,看我同学每天早晚仔细,我要出去,外国一定好。外来和尚会打钟的概念,绿草永远隔壁的比较绿,这种心理的想法是哪一国都有的,这是逃避式。 再一个,留学有时间段。我个人认为留学有三个时间段,一是把本科读完去外面读研究生,一个是把高中读完去外面读本科,再一个把初中读完到外面读高中,这有三个时间段。这三个时间段各有利弊,如果你把本科读完到外面读研究生,你学的是知识,不能真正学到思维、模式和文化,除非你毕业后就待下来,那都不一定融入主流的社会,因为你形成了成人应该有的东西。
 
 [陈志文]:我赞同马总讲的,想清楚的就是最理想的。想留学的孩子或者家长找我的时候,我第一句话就问他,为什么要留学,很多人跟我聊完之后的确就放弃不留学了。这里面除了马总讲的主动和被动留学之外,有一种是盲从。表面上是主动的,实际上是被动的,是盲从。看别人都走了,尤其他孩子的同学都走了,他孩子想去了,然后他就有了这个打算,这是典型的盲从。
 
[主持人]:谢谢三位嘉宾刚才的精彩发言。刚才我们对国际学校、中美教育差异包括留学年龄问题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无论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留学,无论是大留学生还是小留学生,无论是中美两国教育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是两国教育因为差异碰撞出来的火花,其中都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无穷的期望,我们有理由共同期待教育的明天会更好。今天的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谢谢。

分享是一种传统美德 | 公众号:ttl1708

TTL专线:400-887-0990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