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没录你又怎样?无论念哪所美国大学,你的人生都比绝大多数人来得幸运

2016年04月12日 留学社交联校网



从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下午开始,朋友圈掀起了一轮小高潮。无关愚人节,而是常春藤大学正式放榜:有不打马赛克,offer直接发朋友圈邀功的;有怀疑人生报复社会,在脸书上泄愤的。明明说好一起做校友,我却只拿了保底校的 offer,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更有读者在看了别人被常青藤学校录取的故事后就觉得生无可恋,好像除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名校之外,再没什么配得上自己留学申请季的投入产出比。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手中拿到了offer,已经比绝大多数人更幸运了。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网友提问:


那些不爱学习,整天想着吃喝玩乐、穿衣打扮的中专生,毕业后的人生路是怎样的?


弦影回答说:


职业关系,带过中专学校的课,来谈谈我所见到的情况吧。


1、专业的原因,接触的大都是女生。刚开始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很替她们着急,一直劝她们要努力。直到学生反过来安慰我。


“老师,你要知道,人总有三六九等的。”

“所以?”

“所以总有人要端盘子,做服务员的!你就不用为我们操心啦”

“.........”(请脑补我当时一脸懵逼。)


2、大部分女生都交过男朋友。讲白了,十几岁的姑娘,对爱情充满幻想,这个也算是很正常。不正常的在于,把自己的未来全部寄托在爱情上。嗯,直白一点说,有些学生,把自己的未来和爱情绑在一起,忽视了作为新时代女性该有的独立自强。(见过有女生为了男朋友放弃已经考上的高中来陪读,男方家据说是很有钱,后续并不太了解,只是隐约看到她空间发的一些状态,年轻人的情爱,看不太懂)


有时候真的很无奈。


当然,题主的意思并不是指国内中专的教学水平一概粗制滥造,提倡大家扎堆赴美。但生硬的事实是:在一个群体中,有超过两成的人确实是被社会抛弃的。诚然知道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是需要有人做的,诚然知道,有人会要很辛苦的工作求生,但既然你都消极的默认了这个位置属于你,生活必定报你以庸俗。


你可以说他们懒,不努力,但你不能否认,无论是因为家庭的缘故还是个人的因素,你比他们有得选。所以没拿到心仪offer的人,没必要心理落差横跨太平洋,全盘否定。因为能够去美国读大学,你已经比大多数中国人都幸运很多了。 有太多的同龄人并没有机会上大学,何况名校,更何况去美国。


另一个影响国内申请者的因素是被媒体误导,就像我们对世上所有事物总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你看到 Huffington post的新闻报道哈佛校园新政,或是耶鲁校友创业项目融资到下一轮,你就以为90%的美国人都是生活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


但这种明显的名校导向性其实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主流记者和编辑本身就是名校出身,对外展示的自然而然就是一幅精英教育遍地开花的画面,再加上媒体渠道的推波助澜,给国内学生造成一种北美顶尖名校罩过天的假象。


事实上,美国人接受的是怎样的高等教育呢?我们还是客观一点用数据说话:



via FIVETHIRTYEIGHT


接近50%的美国大学生就读的是社区大学。


4年制的本科教育里,75%的学生所就读的大学,录取率超过50%;


4%的学生所就读的大学,录取率在25%左右(也就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的保底学校水准);


要想上哈佛耶鲁这种录取率在10%以下的学校,对不起,你必须是 the one percent. 


在那些幸运的就读4年制本科的学生里,有一半是半工半读或是25岁以上(工作几年攒够学费继续学业)。他们需要打工、照顾家庭、还学生贷款,用6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完成教育。你说他们笨吗?念个本科需要这么久?


只是没得选而已。


在每年数百万入学的新生里,只有不到3分之一的人,可以和你一样,全身心的,在一所4年制的大学里安心念书。


这才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全貌。


所以不必觉得自己拿着保底校的 offer算是委屈求全自暴自弃,申请这件事本来就不该被贴上“输赢”这样极端的标签。


庆幸吧,我们努力过,无论下一个起点在哪里,我们将继续向前。


祝前程似锦。


来源:网络


留学开聊8点档

主题:录取季已过,今年9月还有哪些入学机会?

主聊:李老师(美国迈阿密大学驻北京办公室)

时间:2016年4月12日(周二)晚8点

地点:留洋帮微信群

特别提醒:已经进入留洋帮-美本1群、留洋帮-美本2群的童鞋就不用扫码了,会同步直播。



扫码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留洋帮官方网站,更多留学咨询等你来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