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被点爆,纷纷为中国“剩女”打气,他们看到了什么

2016年04月17日 英国大家谈


《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不仅霸屏了朋友圈,妙的是,这条关乎‘剩女’的广告植入视频以光速的热点趋势红到了大不列颠。


BBC:中国剩女广告在中国火炸天啦


Daily Mail:“你是一个剩女”——中国单身女性讲述了她们如果到了25岁还不结婚会被父母指责


关于‘剩女’问题的讨论一经发出,引发1k的分享,这在报道中国的相关新闻中也算是不多见能引起共鸣的了。


大不列颠子民似乎对中国25岁以上所谓‘剩女’所承担的压力感到震惊。


“可怕的压力。我今年20,只需要思考正处于的关系的舒适程度。这些中国父母需要更新他们的价值观。”



“她们已经成长到可以自行决定的年岁了。这是21世纪,人们有权力去选择她们想过的人生。如果单身能让她们快乐,为什么不呢?”

也有网友表示感同身受的~


“我不是中国人,可我妈妈也给了我同样的压力。叫我老姑娘,老处女,嫌弃我脾气差、固执、挑剔。这些让我糟心,也让我们母女关系恶化。”


一条剩女广告引发全球关注,广告里哭泣的女性动人得让人心碎。


我的好基友看完这广告,给我传来了一短消息。


“看完觉得,在你的世界里,既然爱情大于天,就去追寻你要的感觉好了。如果有一天真成了‘剩女’,还有老基友在。”


要知道在不久前的小聚上,他刚严肃地教育完我,“都24岁了,不小了,别挑啦。”


Excuse me…24岁,不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女性的大好时光吗?咋没人说35岁的男人江河日下呢?


尽管在广告里独立女性终获得了父母的支持,但现实生活里独立女性的路要走多远?试问,独立女性真的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我们先来看看西方社会的现状。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英国人认为最好的年纪是36岁!


显然贯穿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并不适用于西方世界。


前不久休假回国,去见了见大学老师。


在我的大学老师中,有这么一位英俊潇洒且精通心灵学的男老师。大学那会儿,迷倒一片少女不是事儿。


然而,迷人的男老师最终臣服于一个如今39岁的英国女子。


39岁真的是一个可怕的年纪吗?并不…人儿小两口正甜蜜得备孕呢,原因很简单,在英国39岁结婚生孩子并不是件‘奇葩’事。


中国的社会观点里,无论人们喜欢不喜欢都习惯接受被评断,而在西方体系中,没人有这个闲情去评断你的生活。


那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剩女到底如何定义?


“剩女”是给高龄未婚女性的一个称谓。


27岁(也许更早,25岁)在中国很多人眼里被判定为到了可以被贴上此标签的年岁。


此后的人生里,你若没结婚,便将承受巨大压力,因为你不是为社会舆论所接受的“完整的女人”。


等等,婚姻真的能让一个女人完整吗?


再等等,人生完不完整由谁决定?


是你自己啊。


这个问题还是出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构架,我们的理念默认婚姻与母亲是女性首先需要扮演好的角色。


这也难免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上,孝顺与道义会跑出来干扰。而在西方社会里,男女关系的舒适与否,才是两性关系的重中之重。


再试问,剩女光荣吗?


未必光荣,但这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即便‘剩女’问题越来越为人关注,超过25岁的女性仍不可避免地承受来自外界的责难。你高呼剩女光荣,别人嘲笑你愚蠢,这样的日子一定开心吗?我不置可否。


是没错,单身未必有爱情相拥时更精彩动人。但如若我选择单身,这至少是我个人承担‘苦难’的选择。而女性独立是漫长的挣脱社会枷锁的过程。


回看人生的历程里,你似乎有大比例的光阴用于陪伴家人、朋友以及未来的伴侣,但别忘了你还有更多的时光需要陪伴自己。


人生能选择的事儿太少了,除了工作,也许仅剩爱情。


在没有遇见你之前,我希望自己可以独立地成长,即便未来不可知,我也绝不会自哀自怜。比起跟世俗低头,我更明晰疼爱自己的重要性。


女人要清楚,你这么好,他若错过,是他的遗憾。


你这么好,如若他出场的时间有些晚,别把时间挥霍在低落的惆怅上,去勇敢地追寻与实现。总有一天,你可以气宇轩昂地告诉你的另一半,你是如此值得被等待。



文/肖凯悦 编辑/KeaOu

图片来自网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