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访:我为什么移民?出国十多年得到了什么?

2016年04月18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最近,常有一些博友私信给我,问我当初为什么移民?后悔过吗?出国十多年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短短的几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现在我就把几年前《济南时报》对我的一篇采访摘录下来,也许会对你们有所启发。


1.国人对出国一族的了解多半来自郑晓龙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揭示国人在海外生活的文艺作品,但是多有悲凉之气。您在《移民,就那么回事儿》中的描写则生动有趣,情味盎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您的移民历程本身不艰难还是您的性格使然?


我的个人随笔实在不敢和名噪一时的《北京人在纽约》相提并论,我的书写得都是我出国后的经历,感悟,是写我的真实的移民生活,喜怒哀乐尽在其中,而《北》是虚构的电视连续剧,要有看点,要有矛盾冲突,要有情节起伏,所以难免有些“悲剧成分”,另外,如果把《北京人在纽约》看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话,那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比我的故事要早很多年,那个年代的人们出国闯荡要比十年前我们出国打拼困难得多,就像现在的移民又要比我们那个时候容易很多。不管怎么说,离开自己的祖国、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异国他乡开始全新的生活,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艰难困苦,所以许多文艺作品中的悲凉之气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书中的“生动有趣,情趣盎然”应该算是苦中作乐,而苦中作乐也是我性格中的一部分吧!



2.您在书中写到了自己移民的初衷,但是似乎并不详尽。您还记得为什么当时能够有放弃稳定工作的勇气,选择去异国他乡生活吗?尤其是辞职之时,您还没有完成移民申请。


说到移民的初衷,应该还是对自己当时在国内的状况不满意,当然这种不满意主要是来源于自身,由于我生性散漫,随意,工作不算努力,更谈不上出色,所以中学教师几年,大学教师几年,报社编辑几年,一路走来,突然发现自己成绩不大,年龄却已老大不小,就想不能这么混下去了,也想跳跳槽,但为时已晚,当时的情况是过了三十五岁,基本没人要,所以在一次陪同朋友去移民公司咨询移民事宜之时也想自己试一试。还有,所谓稳定的工作也可以理解为一成不变的工作,一成不变的生活,而这恰恰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至于说到辞职一事,年轻人嘛(如果年近40还算年轻的话)做事不能思前想后,等你想好了,黄瓜菜都凉了。回头看看我的辞职决定也算是人生的一次赌博,移民成功了,移民后又混得还算过得去,有人就会说我敢想敢干有魄力,如果当时我的移民申请失败了,然后连工作都丢了,人们一定会说我太不成熟,太幼稚。


3.您觉得移民加拿大之后,您最大的收获在什么地方?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您有没有失去的东西,让您觉得怅然却不可复得的东西呢?


最大的收获应该还是这份人生经历吧。人生就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按部就班的,平平淡淡的,也可以是波澜起伏,曲曲弯弯的,平淡没什么不好的,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吗,可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变化。当我23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当教师时,当我想到有一天我会在某张办公桌前退休终老时,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的喜好,没有是非对错。离开祖国移民海外,失去的是国内的亲情友情以及乡音乡情。



4.十一年前,您以技术移民的方式获得加拿大居住权,但是如今移民海外,尤其是一些热门国家变得越来越难,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门槛都变得很高,但也越来越受关注。国人如此热衷移民,您如何看待此种现象?


其实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世界也变得更像是一个家庭,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一旦形成一股潮流,还是引人深思。不想出国的人可能是相似的,想出国的人却是各有各的想法。有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满的,也有盲目跟风的。我认为移民难,很难使移民热降温,物极必反,反倒是将来人们可以随便出入国际大门了,可能回流的人倒多了,其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民在回流了。


————我是个安静的广告————


5.能简单说说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吗?卖掉第三家店铺之后,您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怎样的?


卖了店,休息了9个月后,我在今年2月和朋友合伙买了个酒吧,连同8套出租物业,算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酒吧的生意不错,但是由于全部请人做,加上贷款较多,所以还款压力大,见钱也比较慢。不久前,我又买了个便利店,做回了我的老本行。实际上每天的工作还是很辛苦,但收入不错,生活没有压力,于是我又想着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说,写写东西,找人合伙拍个反映移民生活的纪实片之类的。可惜卖了生意的时候没了来钱道儿,也就舍不得花这个闲钱,买了生意有了收入又没了时间花这个钱,世事难两全。



6.对于很多第二代移民来说,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您也在书里提到自己的女儿因为是在小学即将毕业之时才移民加拿大,因此对中加两方社会都有一定的隔膜,现在十一年过去了,令爱对两国的观感是怎样的?和最初移民的时候比,有什么样的改变?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她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加拿大的生活,简单、随意、少有攀比,少有压力,凡事循规蹈矩,不必求人拖关系,但她也希望能经常常回国看看,毕竟那里有她的亲人和童年美好的记忆。


7.在国内,您是高级知识分子,曾经在大学任教也出任过报社编辑,但是去了加拿大之后,您开始了杂货店的经营,并且也闯出了一片天地。对于跨度这样巨大的人生经历,您是否有强烈的“穿越”之感?从领工资的知识分子到独立经营的商人,您如何完成身份和心态的调整的?


高级知识分子谈不上,闯出一片天地就更不敢当了。出国前我可以说我是教师或是记者,出国后我知道一切都要归零,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可能和我的个性有关,我身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清高之类的东西,自我感觉也没有什么清高的本钱,所以出国的种种困难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出了国也就能够沉下来,真正沉下来了,沉到最底下了,接下来的每一个变化都会是向上的。还有,出国前我不可能也没必要放下“架子”去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出国了看看周围中国的新移民们,大家都一样,在国内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出了国都是从头开始,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干,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了,也就没有了您所说的“穿越”之感。



8.您觉得选择这样的人生,和您的性格有关系吗?从您的文字中感觉到您是一个顾虑很少,比较乐天的人,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我是个矛盾体,有乐观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但我更多的还是人们说的:性情中人,我认为哭的一生肯定是悲剧,但笑的一生未必就是喜剧,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是嬉笑怒骂,苦辣酸甜,五彩缤纷的,所谓品味人生,就是感受人生的变化,有变化人生才会精彩。


9.您现在周围的中国移民人数是不是在逐年增多呢?去年,有两千多位中国人移民加拿大,您觉得中国移民给加拿大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感觉上移民的人数还是越来越多,只是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两千多移民应该不止吧?因为除了正规渠道的技术以及投资移民,还有留学转移民的,有探亲转移民的,有工作转移民的,也有来了就不走的,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也不在少数。中国移民对加拿大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层影响还需要时日得以显现,倒是随着中国移民人数的增加,加拿大的房价上涨,华人中意的生意的价格上涨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应该也算是拉动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


10.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高楼大厦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物质生活史无前例的丰富。但比起十几年前,人们似乎更加焦虑和不安。您怎样看待生存环境和人的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但外在的较多,与民生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东西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说在加拿大不夸张地说,人人吃得饱饭,人人上的起学,人人看得起病,人人养的起老,并且不用整日担心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商品,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安全感,试想,连最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何谈幸福指数?我总觉得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不是看她有多少高楼大厦,也不是看这个国家的特权阶层以及出了多少亿万富翁,而是要看这个国家的普通百姓甚至是这个国家的穷人的生存状态。有许多富人的国家未必是发达国家,没有穷人的国度才是真正的富有的国度。



本文为蒙城汇专稿,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蒙人说事》之十四:手把手教你如何报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