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选一次 我不会偷渡来美国

2016年08月13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40岁华裔记录片独立制作人伍少文(Kenneth Eng),生于波士顿,现居住洛杉矶。小时候对于中文、中华文化略有排斥的他,时隔30多年后,一次重走父亲从中国台山偷渡至美国的艰险之路,让他明白作为华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艰辛,重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998年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毕业后,在纽约工作过一段时间,分别去印度和日本拍摄两部电影后,让我思考为什么不拍与华裔相关的题材。拍摄《我的中国生活》期间,是我成年后再一次和父亲长时间相处,回到我的故乡台山,重新认识自我,了解我的父亲。虽然长着黄皮肤,黑头发,但对中华了解少之又少,我感觉和华裔离得很远,很难理解在美国生活长大的我同时也是一名华人。”
——伍少文

如今40岁的伍少文,经过历练,让他希望用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弥补年少时对中华文化的缺失。但因为通过拍摄《我的中国生活》让他重新和这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因为父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能在一些中餐馆厨房炒菜,养家糊口,所以从小就要求我们说英文,不要说中文,希望我们融入主流社会。虽然我是华裔,但我不会说中文,也不会写汉字,这让作为华裔的我很尴尬,拍这个电影让我必须去说中文、粤语、台山话,以平衡以前生活中的缺失。”
——伍少文
1966年伍少文的父亲因为家乡台山闹饥荒,冒着生命危险偷渡来美。但在美国出生、享受幸福生活的伍少文对父亲的过去了解甚微,平日里对父亲诸多做法也不理解,父子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

2007年,伍少文希望改善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因此就觉得带着七旬老父亲,返回中国香港、澳门、广州、台山,再次回到当初从中国大陆偷渡来美时途径的城市。
 
在纪录片中,伍少文的父亲回忆道,当时光是为了从香港到澳门,就用了7天6晚。 如今,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中国各地繁荣发展的景象,让伍少文的父亲感慨,“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偷渡来美国。”

这部记录伍少文和他父亲的纪录片,虽然在2007年就完成了拍摄,但苦于经费不足,无法完成后期制作,就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回到美国之后的他,白天外出打工赚生活费,晚上下班回家后剪片,也就是这样断断续续,一边工作一边完成纪录片,前前后后,伍少文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完成后期制作并对外发表。

“2007年我获得5万美元古根海姆艺术奖学金,可以用这笔钱做我任何想做的事情,我想把它用在回中国,拍摄纪录片上。在美国作为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资金都很少,我很幸运从上个电影得到这笔钱。影片的最后,我们回到台山,那也是成年后我难得一次与父亲敞开心扉聊天的机会,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这次旅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和父亲的关系。但从中国回到美国后,之前得到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用于拍摄,一分也没剩。我就白天打工,赚钱付房租,养活自己,晚上在家剪片。”
——伍少文

伍少文用一部影片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让他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也使他明白作为一名华裔的骄傲。而在影片中,父亲对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不离不弃,维护一个家的完整,回忆独自承担家庭生活负担的艰辛留下眼泪时,伍少文为之动容,也再一次拉近与父亲的距离,明白了作为传统中国男性不善言辞的外表下,住这一颗爱家的心。对于未来,伍少文希望用手中的相机继续拍摄与华人相关的题材。

“《我的中国生活》拍摄结束后,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让我更加有信心,激励我继续做电影。我希望未来制作更多有关社会正义,社会福利,社会改革等方面的题材,来让社会更加美好。”
——伍少文
这部记录早期来美华人多年后返回家乡的纪录片,唤起了许多人的记忆,或许在他们身上,您也能找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如果您对《我的中国生活》影片有兴趣,请联系伍少文:[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完整视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