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痘中医妙招:脸上有痘痘,从肺胃治起

2016年08月11日 墨尔本中医妇科


一、概述

寻常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古代文献有肺风粉刺、面疮、面皰等病名,也俗称青春痘。本病以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为主要皮损,常伴皮肤油腻。皮疹易反复发生,常在饮食不节,或月经前后加重。

健康的肌肤以红润柔嫩、光滑细腻为美,寻常痤疮表现为面部油腻,有粉刺、丘疹、脓疱等多种皮疹,特别是中重度者,还出现囊肿、瘢痕、结节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且好发年龄为青春期男女,对颜面又特别关注,常因面部痤疮导致精神压力,严重者引起忧郁、烦躁,或影响到患者的人际交往、就业及择偶等。


二、中医认识

自古以来,诸多古籍都对本病有详细记载,《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谓:“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目前对于本病的认识来看,本病的发生多与肺胃热盛、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失健运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因肺胃有热或胃肠湿热,外受风、寒、湿邪,郁阻肌肤,毛窍闭塞,化热酿脓所致,熏蒸面部而发。其病位在肺经,病性多属实。


三、临床表现 

1.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主要发生在颜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下颏部,其次是胸背部,皮损多对称分布,常伴皮脂溢出。

2.皮损初起为与毛囊一致的针头大小丘疹,即白头粉刺及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日久毛囊发炎后出现红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结节、脓肿、囊肿、窦道及瘢痕,或面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凹陷性或增生性疤痕。

3.临床上患者皮损以一、二种损害为主。轻度瘙痒或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感疼痛。病程长短不一,青春期后可逐渐痊愈。

4.目前国内常根据皮损严重程度,采用Pillsbury法将痤疮分为4度

分类

临床表现

I度(轻度)

散发至多发粉刺,伴散在炎性丘疹

II级(中度)

I度+较多炎性丘疹和少量浅表性脓疱,仅限于面部

III级(中度)

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面、颈和胸背部

IV级(重度-簇集性)

III度+结节、囊肿、瘢痕,分布于上半身


四、中药治疗

1.内治

(1)肺胃蕴热证   

证候:颜面多发粉刺、红色丘疹,或有小脓疱,轻度痒痛,伴口渴喜饮,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

治法:清泻肺胃热毒。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2) 胃肠湿热证

证候: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大量粉刺及炎性丘疹,间有脓疱、结节、囊肿,皮疹红肿疼痛;伴口苦口干,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3) 肝郁血瘀证

证候:多见于女性,皮损为粉刺、暗红色丘疹、结节、囊肿、小脓疱及瘢痕等;皮疹常于经期前后加重,伴情绪不畅,口苦咽干,月经不调或经前乳房胀痛;舌暗红,边尖见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 痰瘀互结证

证候:病程长,皮疹色暗红,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伴胸闷,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 外治

(1)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磺各等分)。上药研细末,水调或茶调,洗净面后涂擦患处,2~3次/日。具有清热散瘀消肿之效。

(2)金黄膏《医宗金鉴》(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0g,天花粉50g)。上药共研细末,取细末2/10和凡士林8/10,调匀成膏。洗净面后涂擦患处,2~3次/日。具有清热消肿、除湿化痰、散瘀止痛之功。

(3)中药面膜治疗:可用颠倒散加医用石膏面膜粉涂敷于面部;或用黄芩、黄连、大黄、地榆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中药研末,加适量绿豆粉或淀粉,调敷于面部,每周1~2次。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


五、生活调养

1.温水洗脸,不过度清洁皮肤。

2.忌酒,浓茶及咖啡,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腻、甜食;不吃腥发之物,如虾蟹等,腥发之物常使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扩大而难以祛除;不吃补品,补药大多为热性之品,补后使人内热加重,更易诱发或加重痤疮。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含锌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不滥用化妆品。尤其粉质、油膏状化妆品。

5.禁用手挤压、搔抓粉刺,避免日晒。


6.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

目前我们云南省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药面膜治疗法、火针治疗法等外治项目,配合中药口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院还自制痤疮合剂及痤疮膏等院内制剂,价廉物美,疗效显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