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就是认知的极限吗?

2016年08月18日 今日头条



他们大可想像“宇宙之外”有什么,但就是找不到证据。就和我们今天一样。

今日推荐文章《或许,这就是认知的极限?》,来自头条号星空天文

浩瀚无垠的空间,无数的恒星和星系,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天体,带给我们多少欣喜。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不由得尽情畅想,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是否有朝一日能够突破空间的封锁,飞往宇宙的尽头?而在这“宇宙之外”,又有什么?

我们可以自由地畅想。尽管宇宙之大,大到违反我们的常识。如果宇宙是静态的,恒定的,不变的,那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我们总能到达最遥远的地方。总能发现宇宙的尽头。

但事实并非如此。

宇宙微波背景。NASA / WMAP

在宇宙漆黑的背景幕布上,有来自创世之时的印记。这个印记,很可能源自一个极端时期。那时,所有电子都无法和原子核呆在一起,甚至所有原子核都无法凝聚在一起。这个时期所具有的炽热辐射,一直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不断冷却。它的波长在被不断拉伸,时至今天,它已接近绝对零度,成了所谓的“宇宙微波背景”。

但与此同时,引力一直在努力阻止着宇宙的膨胀。这样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因此能够看到许多遥远的天体。

然而据推测,到了大约60亿年前,宇宙的膨胀使出了“杀手锏”。它只要把自己的体积变得足够大,让物质和辐射的密度变得足够小,隐藏在空间内部的暗能量便会显露出它的狰狞面目。在暗能量的助力下,宇宙的膨胀只须略占上风,便已再也无法遏止。从此时起,遥远的天体便开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在宇宙的局部区域,引力的成果仍然是显著的。在它的努力下,恒星形成了,行星出现了。星系聚集在一起,甚至形成了一个个星系群和星系团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后发座星系团”。NASA / ESA

构成这些星系群或星系团的星系,是在暗能量获取主动权之前,就被引力拉拢在一起的。在局部引力的支配性作用下,它们总有一天会完成终极融合。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就会与本星系群中的所有其它星系合并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

星系的冲突(IC 2163 和 NGC 2207)。NASA / ESA

但除此之外,在我们的本星系群之外,所有未被束缚在一起的星系都会相互加速远离。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即便是本星系群外最近的星系,在经历了局部的融合后,也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它们发出的光波波长被拉伸后,会逐渐超出我们肉眼可见的范围,最终可能连最强大的望远镜也看不到了。

而与此同时,宇宙微波背景也会继续黯淡下去。

那时,在天空中闪耀的,可能只有“银河-仙女座星系”中的恒星了。

▲多个星系合并后产生的巨大椭圆星系(NGC 1132)。NASA / ESA

这些恒星还会燃烧万亿年,虽然恒星的产生率会越来越低。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可能无从得知和宇宙创生有关的线索。他们看不到微波背景,甚至可能不知道有别的星系存在。因为这一切存在的迹象,都会随时间而被不断抹去。

也就是说,未来生活在“银河-仙女座星系”中的智慧生命,可能会以为这个星系就已经是宇宙的全部。当然,他们大可想像“宇宙之外”有什么,但就是找不到证据。就和我们今天一样。

或许,这就是认知的极限?


长按二维码,勾搭头条君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丨今日头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