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键:我眼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2017年03月25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很久以前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这是因为自己在来上海之后,接触了到很多外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源于自己对文化差异的兴趣,有意无意地做了一些观察,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感想。而在这个期间,自己也通过媒体、影视作品对欧美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想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当然,本文主要谈自己看到的差异,并无意刻意美化或丑化某种文化和价值观。毕竟,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每种文化和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持久存在,总归能够找到 其存在的足够理由和根据,每种文化和价值观也总归会存在着某些缺陷。但笔者还是尽量在不同文化现象间进行一些比较,它们的差异,缺陷,优势,相互的关系,以及可能比较敏感的问题:它们在比较具体的领域中的优劣。

 

我先讲一下自己接触到的外国人群体的背景:首先,从他们的国籍和所处区域来看,基本上是遍布全球。除了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尚无接触,基本上其它地区的外国人 样本都算齐全了。比如,北美地区: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南美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东亚地区: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泰 国,印度,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中亚到中东: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大洋洲:澳大利亚。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瑞士, 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瑞典,挪威,丹麦。非洲: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刚果,尼日利亚。遇到的外籍人士,大致就是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

 

其次,从种族背景来看,也比较齐全:亚裔,白人,黑人,拉美人,基本都包括了。再次,从语言来看,因为我只会讲一门外语,即英语,所以和这些老外交流时一般也只能使用英语。

 

再叙述下接触这些外国人群体的环境:有这么几个途径,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是在运动场。因为我经常去运动场跑步踢球,在那里可以遇到不少老外,多年下来(>6年),累积的数量相当多。有的是在一起踢球,或者相互打个招呼,再进一步交流沟通,就聊上了。多数老外是通过这个途径认识的。当然,此外还有其它途径。

 

第二个途径,是在公共场合,比如地铁,超市,或游乐、旅游场所等其它场合,偶然遇到的,打个招呼后,再相互沟通。第三个途径,同工作有关的,接触到的外国专 家。第四个途径,邻居。第五个途径,是上海世博会这个地方性的偶然因素。世博会我总共去了三次,每次都从早到晚,期间也接触到了不少馆员和老外游客。

 

以下笔者就印象比较深的方面来谈一些观察到的差异。首先,根据我的观察经验,在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以及来自该地区的人群的素质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当然,这个“素质”的含义是比较笼统的,还得先要把它具体化。

 

在这篇文章里,所谓素质主要是指这几个方面:个人的礼貌和修养,行为和精神面貌,交流和沟通的顺畅。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来自欧美地区的人士,确实有较大的 比例表现的很好。就我的接触范围而言,在个人的礼貌和修养方面,北欧人和日本人应该是最典型的。北欧人的特点是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会看见来球场的人当中, 北欧人会抱团过来活动,一般都是个体。相对的,拉丁文化圈的人群就不太一样。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因为客居中国的北欧人太少了,所以只能独来独往?就我 的观察和了解,这似乎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源于他们的文化和个性使然(当然这是笼统地描述,并不会排除例外)。

 

北欧人的性格大都随和平静,比较偏冷,也不苟言笑。有较强的正义感。交流沟通时也按部就班地,非常有规律可循。而且时间观念很强,运动完毕之后,经常有很多 中国人在一起休息闲聊,但北欧人似乎不喜欢这种“扯蛋”和“开玩笑”的休息方式。他们通常不会闲聊,聚在一起时若有话可说则会认真讨论,无话可说则保持沉 默(在这一点同德国人类似,总是很严肃,很正式地发表观点),随后很快走人,但绝不会嘻嘻哈哈地闲扯下去。相对而言,拉丁文化圈的人在这方面就很不一样, 比较热情和放纵,似乎和中国人更接近些。

 

日本人在个人的礼貌和修养方面也非常好。接触过很多日本人之后,就会逐渐产生出一种感觉:日本人似乎具有一种很强烈的控制自我的文化气质。这不只表现在他们见 面后举手投足的那种礼貌和客气,而更加表现在他们的言语和思维方式中。典型的日本人,都具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克制倾向,表现的很谦逊,很客气,很忌讳那种直 接的、外指的、甚至带有暴力倾向的言辞和行为。在这方面,虽然韩国人在外表看起似乎和日本人很相似,但内涵却非常不同。韩国人往往就比较直接,行为更生 硬,会表现的更外露甚至更粗鲁。

 

当然,不只北欧人和日本人在个人的礼貌和修养方面出众,来自欧美地区的人士,大都有较高的比例在这方面表现的很好,虽然在风格上会有差异。其它地区,比如来自东南亚的 人士,也表现的较好,拉美地区总体也不错,相对稍差一些。相对而言,拉美人喜欢成帮结伙,帮派气氛要典型一些,有些个体会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其它的 地区,如中亚、非洲等地,在这个人礼貌和修养方面则要相对更差一些。

 

在行为和精神面貌方面,也是欧美地区的人士全面领先。因为我的接触范围大都是非正式的,非工作性质的,同利益无关的。那么对行为和精神面貌的观察方式,也并 不是集中于对正式的社会规范的观察,而是对于完全自发行为的观察。具体而言,就体现在球场上的行为和精神面貌。首先要强调一点:球场上的行为完全是基于自 发和自愿的,基本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要求,比如你是不是非要来这里锻炼,要持续多长时间,要保持什么强度,要达到什么效果。在这种无约束的环境中,欧美人 的行为表现出了最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也表现出最顽强的拼搏精神。

 

最典型的人群,比如北欧,英德,美加,这些地区的人士,几乎鲜有例外的,在球场上从头至尾前仆后继拼搏到底,没有任何外部强制,但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 要强调:在这方面的表现,同技术水平无关。这主要是一种个人的习惯和拼搏精神,技术水平可能不那么好,但积极参与、个人追求和团队精神是更重要的维度。在这些方面,上述几个地区的样本通常都是最好的。

 

其次是日本,日本人在这方面表现的也很好,很少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拼搏。这些人的共性是,除非他不想参与球场活动了,只要他参与,一定会尽全力,否则就会退出休息。拉美人在这方面要稍差些,其次是东南亚和中亚,非洲人表现的则会更随意更懒散些。

 

再谈一下交流的沟通和顺畅。在这个方面,美加、北欧、瑞士、德法等地表现的最好。这些地区的人士,思想相当开明,对一件事情进行讨论时,他们很容易听取不同 的意见,从正反两个维度来进行思考。而且讨论会进行的很顺畅,尽管会有不同意见,但却不容易引发争吵。这里提个具体的可以进行判断的指标:自反性,能否进 行顺畅的交流,一个具体的标准是此人对自己所在国和文化的态度。也就是说,针对他所在的国家,如果讨论引发了一些批评话题,他究竟是否能够容忍,又在多大 程度上能够容忍?在这个方面,上述地区的人士都表现出教强的容忍力。

 

最典型的是美国,他们对自己的政府具有很强的批判态度,其它地区的人士也容易保持类似倾向,会坦白自己国家确实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日本人通常也表现的比较 开明,但相对在这方面会忌讳一些,相对冷漠,不大喜欢讨论政治议题。此外就是英国人,英国虽然是老牌民主国家,但英国人相对于欧洲其它地区而言,往往表现 的比较拘束,并不太愿意敞开心扉进行相互交流,表现出同其它欧洲国家不太一样的气质(但英国人很守信,比如来球场踢球遇到管理员阻拦,下次肯定就不会再来 了。他们不大有钻空子的那种侥幸心理,答应了的事情就会照办不会中途变卦)。在这些国家之外的其它地区人群,通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民族自豪感,会更敏感一 些。

 

还有就是这些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观察和态度。既然是在中国,那么这显然也是个重要的话题。应该说,在这些外国人中也有不少对于中国式生活的偏爱者。具体理由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经济的发展,比如一位委内瑞拉商人就表示,西方自由民主那套东西是不灵的,在委内瑞拉根本就不好使。所以查韦斯才会有很多支持者,甚至会用民主的方式顺利修宪,支持他成为终身制的总统。


第二种,社会的稳定比如一位阿尔及利亚的青年人就表示,阿尔及利亚的政治模式同中国相似,军政府外加社会主义(几年前的谈话,现在情况似乎有变化),同西 方非常不一样。那么,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阿尔及利亚所借鉴。另有一位法国年轻人也表达了对中国式生活的崇尚。他认为在法国存在着太多政治议题,比如穆斯 林问题,移民问题,由工人福利引起的罢工问题,而在这种自由民主的方式下不断引发出越来越多的争执和分歧,导致政治运作越来越无效。反观中国,社会稳定, 治安良好,像他这类不关心政治议题的人,就非常喜欢这种平静、安宁的生活。

 

第三种,文化的推崇,有一些外国人很喜欢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因此特意慕名而来,感受这一文明古国的传统和风尚。

 

当然,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外国人不讳言中国的问题。他们对中国式生活方式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概括下来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贫富的差距,一位挪威年轻女士,到中国来做义工,她认为上海外表看起来富丽堂皇,跟欧洲一样发达,但实际接触后,却发现存在如此之多的贫穷人口,这让她很难以理解。

 

第二个理由,缺乏良好秩序,一位台湾女生就表示,她在上海排队等候,多次发现有人插队,有一次她指责插队的男士,结果遭遇威胁,险些挨揍。她在中国看到了很多缺乏教养的现象和“秩序”,这些事情给她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

 

第三个理由,中国的社会体系存在很多屏障,缺乏公正。比如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亚裔女孩就表示,她来到中国后多次遇到无法保护自己权益的事情,如乘车未达目的地即被司机赶下车,遭遇推诿无人对此负责。在她生病后去医院看病也受限制,非常不方便。

 

第四个理由,社会的腐败,一位匈牙利男士就表示,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事情超乎他的想象,在他的国家这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与很多人设想的可能相反:被媒体 热炒所谓的热点话题,似乎是中西方争议中的焦点问题,即自由民主和人权,在我接触的这些外国人看来,却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领域。


说了半天,重点还是要落到这个“中外差异”中。以上描述了很多对外国人的观察,那么相比较之下中国人的表现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历史上也有狠多著名人士做过文章。比如可能是最早,亚瑟.史密斯的著作,此后的鲁迅,也对此进行过表述。还有辜鸿铭,写过著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在近一些的年代,也有孙隆基的研究,以及柏杨的作品。我个人的感觉 是,不只是存在这中外文差异,我们应当承认:中国的国民精神和素质,同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自主性,在同样的一块运动场上,中国人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表现的松松垮垮,在并没有任何人强迫他们参与游戏的前提下,也会敷衍了事,他们似乎很缺乏 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体,自己仍然可以是极富价值的,是有待发掘和创造的。相反的,大多数人在参与游戏时,都仿佛是在应付老板,赶紧打法 掉闲来无事昏昏噩噩的一段时光。

 

第二,非常爱面子,前面说了中国人缺乏自我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但很奇怪的是,中国人同时又特别爱面子。这看似矛盾的两点并不冲突,这些中国人虽然缺乏不断创造自我的动力,但同时把固步自封的自我又看得非常神圣不可侵犯,这也就是说:虽然我不怎么样,但别人也别来插嘴。

 

第三,缺乏团队精神,以前就有人曾指出中国文化中看似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究竟是个人主义的,还是集体主义的?比如,胡适曾说中国文化的问题是缺乏个人自由权利意识,太重集体。相反,孙中山却认为中国文化的问题是太注重个人,缺乏集体意识。其实这两个意见并不冲突:由于缺乏自主意识,很多中国人不善于创造和发现自己,那么他们自然也不会 善于去创造和发现一个团队和集体。他们要么固步自封,顺从于一个神圣化了的自我,要么抛弃自我,寄身于一个神圣化了的集体,总之,这样一种心态导致中国人很难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做出很好的协调,也很难进行不断的创造和发现。

 

第四,曲折的思维,在接触过很多老外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可能是最曲折的。最典型的直线式思维是北欧人,在他们的表述方式中,基本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曲直对错分明,很少有模糊的地方。这可能同北欧的文化背景和规范的社会模式有关,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一切都有章可循,北欧人从小在交往过程中就形成了这种简单明了的思维模式。

 

第五、缺乏遵守规则和程序的意识。

 

第六、缺少平常心,在狂妄与自卑之间摇摆。虽然现在中国不断崛起,但很多国人却表现的越来越狂妄,骨子里却有自卑,似乎离健康的自信仍有较远的距离。有一次 我问几个泰国的年轻人,觉得中国和泰国有什么区别?他们回答说,一个区别是中国这边做的饭菜有味精的味道,而在泰国很少放味精。另一个区别,则是泰国人更 和蔼,喜欢微笑,在中国大多数人总是表情很紧张,板着脸。

 

第七、缺乏正义感。


以上我谈过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接触和经验观察,所观察到的全球范围内的不同人士,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一些文化差异。下面再重点谈一下我间接了解到的文化差异,也 就是通过影视作品。因为我唯一掌握的一门外语是英语,那么我的考察范围就只能集中于英语国家的影视作品,主要也就是美国。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仔细观摩一 些美国的电视剧集,比如"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Friends"(老友记),"PrisonBreak"(越狱),"DesperateHousewives"(绝望主妇),"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CSI,犯罪现场调查),"Entourage"(明星伙伴)等等。

 

在观看这些电视剧的过程中,我反复观看(有些曾反复看过8-10遍),仔细考察很多细节内容,来观察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也是根据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看到的很多可以通过影视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加以很好表现的细节,我大致绘出了下面这样一个表格,来描述在中美之间可能存在的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差异的细节。

以上对差异的表述和区别只是一家之言,而且是过分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缺陷方面。当然,相对于美国文化,中国文化同样存在着很多优势,如四世同堂,天伦之乐等 等,这毋庸置疑。但是,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坦诚的: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它的核心并不在于物质,不在于金钱,不在于高楼大厦钢筋水 泥,或者飞机大炮汽车火箭。真正的崛起,只能在于人民的崛起。

 

中国的真正崛起,也只能在于中国人的崛起。而这只能体现于中国人的素质的提高,及其精神面貌的改观,以及最终由每一个具体的中国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吸引力和迷 人魅力。而很显然,这一天还没有到来。那么,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作为一个集体的中国人多关注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显然比歌功颂德和自我感觉良好,更有助于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作者简介:王键,毕业于北京大学,曾长期在上海从事科研工作,现为独立学者。

文字来源于爱思想网








妈妈圈在线学堂 - 美国老师引领名著精读系列:


一个学期,12节直播课,每次90分钟,跟着美国老师,用美国精读课堂的方式,读两本经典。它们,都是美国学生耳熟能详的必读书目。


第一本书:《伟大的盖茨比》 800元,6 节课 (3月25日 - 5月6日)

第二本书:《人鼠之间》800元,6节课,(5月20日 - 6月24日)

两本书组合:12节课,1288元


每次课前老师布置提前阅读章节及导读问题。每次课有30分钟师生互动和讨论。


上课平台:www.usamamaquan.com (网络视频直播教学)

购课方式:访问www.usamamaquan.com,注册,并购买相关课程。


希望试听课程并对我们视频教学平台感兴趣的家长,请扫码助手微信号。我们组群在近日带领大家了解平台,试听过往视频回放。



更多信息参考往期文章:

看美国梦的破灭:美国名师引领你精读【伟大的盖茨比】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