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肉,我们新西兰一直都是认真的

2017年09月05日 新西兰微财经


点上方“新西兰微财经”加关注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新西兰butcher……


上周新西兰最佳屠宰师(New Zealand Best Butchers)总决赛在奥克兰落幕,来自奥克兰New Lynn Aussie Butchers的Reuben Sharples摘得桂冠。

10位屠宰师加10位学徒通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比赛,需要按照要求切好鸡肉、猪肩肉(pork shoulder)以及西冷牛扒肉(beef sirloin),甚至会要求土耳其式的“神秘刀法”。

比赛现场:


评审会按照分割(从整体切成小段)、分切(切片或者块)以及去骨三种切肉方法,考察参赛者切肉的精准和巧妙程度。


除此以外,选手切出来的肉的重量和品质、浪费的重量以及肉表面呈现出的状态,加上面试和笔试都是大赛考量的标准。


为应对现代化屠宰以及烹饪要求,肉的“可烹饪性”以及“附加值”也是至关重要。

“可烹饪性”要求参赛者能够用肉类积极创新,并且掌握肉的厚度、大小以及适合的烹饪方式。比如哪个部位多重的牛排比较适合家庭煎煮等。


所谓“附加值产品”,是指butcher需要能够将切下来的各种肉类,制作成其他产品——比如香肠、肉串以及汉堡,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快餐的需求。


今年的比赛,最大的不同是第一次取消了年龄限制,像今年的获奖者就是凭借了多年的切肉经验拔得头筹。


主考官Matt Grimes表示,他相信取消年龄限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赛的质量。“Grimes能够赢得比赛正是凭借他经营肉店的品质:非常细致。”


除此之外,Grimes还表示,这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butcher,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年轻的一代有很多启发。


“专注细节和创新,在烹饪上的钻研,是今年的参赛者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大赛的参赛者来自新西兰各地,他们希望传递的信息是:butcher行业没有被淘汰,甚至这也不仅仅是男人的游戏。


去年新西兰butcher大赛的获奖者就是一位女性。Amy Jones,来自Taumarunui的New World。而今年的学徒大奖获得者Samantha Weller也是一名女性。


这些得奖者将加入ANZCO新西兰青年屠宰师,参加2018年世界青年butcher和学徒挑战赛,还将加入国家队Pure South Sharp Blacks,代表新西兰参加下一年在爱尔兰举办的世界屠宰师大赛。


这些赛事由Retail Meat New Zealand承办,连同享誉盛名的新西兰最佳香肠评比,都是新西兰的屠宰、肉类行业蓬勃发展的证明。



新西兰最早的肉店


早在19世纪中期,新西兰城镇就出现了肉店,屠宰场则在较为边缘的地区。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butcher就是自己经营屠宰场和肉店的。


新西兰最早的肉店还是存在争议。但是Mark McDonald的Export Meat Warehouse很有可能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肉店。


在查阅了1900年之前Timaru的数据库之后,McDonald发现一篇文章记载了他的肉店,开业时间是1876年7月22日。最开始的店主名叫R F Botting。


由于当时的冷冻条件不足,butcher只能依靠快速地库存周转保证肉类质量。




他们会将肉类悬挂在商店门头下,不经意间风干就会延长保质期,也为后来的肉店悬挂肉类开创了先河。



肉店内外以及运作


原来的新西兰肉店柜台前后,都铺了一层厚厚的木屑,用来接住肉上留下的血水以及不小心飞溅的边角料。每天营业结束会清理掉脏了的木屑,每周更换一次。


新西兰早期butchers一般都会穿着蓝白相间的水平条纹的围裙,从腰部扎起。通常新西兰早期的butcher都会自己制作一些加工肉类——比如香肠、腌菜或者德国香肠(一战后也被叫做比利时香肠)。


在冰箱和冰柜在家庭普及之前,人们都会每天或者每隔一天购买一次肉类。很多家庭有储藏肉类的放有冰块的柜子,但是需要不断补充冰块。


肉会用“屠夫卷”(棕色的纸)卷起来,并系上绳子。


那时候的屠户也提供常规的送货服务,很多人都会先下单,然后在预定好的那一天由屠户将肉送到人家里。




现代化肉店及产业链


当年很多肉店都是家庭式经营,当然除了冷冻工作会有另外的店铺来做。


1896年新西兰的制冷公司就在基督城买下了第一家商店,但是这样的探索并不是很成功,最后一家店在1913年被卖掉了。


而在1950年代末期,名为Hellaby的制冷公司,在奥克兰拥有了32家肉店。


而最近较为出名的肉店产业链是由1960年代Peter Leitch的肉店演变而来的Mad Butchers全国连锁。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种族歧视事件,以及拖欠工资事件,不知道是否关系到很多连锁店的连续关门。


目前,Mad Butches在新西兰全国还有31家门店。


随着1960年代超市的诞生,加上很多家用冰箱的普及,很多城市及郊区的肉店开始纷纷歇业。


进入20世纪,肉店倾向于供应一些特殊产品(清真的或者自由放养的肉类),又或者专门针对特定的市场(富裕地区)。


目前整个新西兰共有864家肉店。



肉店VS超市


因为现代化超市越来越精细化地肉类运作,越来越少人会专门去肉店买肉了。


超市里有各种切好的大块或者剁碎的肉类;有已经腌制好的牛肉,回家只需要丢进烤箱就可以食用;有和各种香料称为黄金搭档的羊肉,一锅就可以炖出一道大餐,很少有人会介意买的牛排是多重,买的羊腿是否含有合适的脂肪。


Tauranga一家传统肉店的老板Jason Clark 称,为应付超市竞争,他现在只能做大家伙香肠。“通常香肠是100g,而我制作的有176g。”


“这些香肠都是纯正的牛肉和猪肉制作的,不会加入其它脂肪,也不会有任何人工添加剂。”


一位作家及美食爱好者Elle则给出了5个继续去肉店买肉的理由:


1. 肉店对待动物屠宰更规范,相对更文明。

2. 你能随时知道甚至看见你买到的是什么。

3. Butcher总是会提供更好的更高质量的肉类。

4. 他们提供一流的服务,买肉也可以成为一种个人经历,因为很多是和butcher一对一的交流。

5. 因为很多肉店都是家庭经营,他们的生活范围也在本地。你可以保持你消费的钱会在当地流通,促进当地经济(而跨国超市的利润很多都流向了国外)。


这就是新西兰肉店和现在以及过去,卖肉这件事,我们新西兰从始至终都是认真的!


◆ ◆ ◆ ◆

活动推广


可点击图片查看活动详情





新西兰微财经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