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三所学校后我发现,美国教育差异并非公立、私立的差异,而是阶层差异

2017年09月13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作者康妮在一年内给初到美国的儿子换了三所小学,对公立、私立学校有着直观体验。其实不论在中、美,家长们正经历差不多的体验,公立学校人多,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私立学校人少,家长又多有一方全职扑在孩子身上,所以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在很小就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康妮拥有自己的公众号“康妮美国频道”。



1


去年12月华尔街日报登出一篇哈佛大学皮特森教授的文章,标题为:川普的教育选择:公立学校家长的胜利。


随着川普任命Betsy DeVos做下任教育部长以来,美国国内的积极回应很多,认为起码总统认识到了目前公立学校没有做好教育的职责。文章中引用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5岁的美国学生在国际学生测试的数学成绩从2009年到2015 年间跌了18个点。虽然奥巴马政府提出“Race to the Top”(争上游)的口号,可是美国学生的成绩在35个OECD国家中从并列26位滑到了31位,只超过了希腊,智利,土耳其和墨西哥。

 

文章接着阐述作者做的一项针对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特许学校(Charted School ) 家长满意度的调查,在这三种学校里,四分之三的家长都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但是选择“非常满意”的家长在这三种学校里却相差很多:46%的私立学校家长选择了对教师质量“非常满意”,32%的特许学校的家长表示“非常满意”,而只有23%的公立学校的家长给出了同样的选项。在“学校教导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上,59%的私立学校家长,38%的特许学校家长以及21%的公立学校家长选择了高满意度。在“纪律性”上,46%的私立学校家长,34%的特许学校和17%的公立学校家长表示“非常满意”。该问卷有774位公立学校家长,426位私立学校家长和317位特许学校家长参与,其他各项指标如“安全”和“对学生的期望上”的结果和上述结果很相似。


文章的结论是由于私立学校和特许学校有更高的满意度,无数家长在排队等着上特许学校,给公立学校造成很大压力,川普任命DeVos女士是聆听了父母的呼唤,开始考虑公立学校以外的解决方案了。

 

很奇怪这种文章也能上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首先题目起的牵强,它的主要论据“家长满意度”也不应该是衡量学校质量的主要参照,它没有比较这三类学校学生间的成绩或其他方面教学效果的差异。即使从家长满意度来说,如果每年教几万美金送一个孩子上学的私立学校和免费的公立学校比,没有更高的满意度的话,家长肯定不干了。

2


撇开这篇文章,我想讲讲我对美国学校的亲身体验。


我们刚从香港搬回美国的时候,老大要上三年级,为了给他找一所合适的学校,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我们从小在中国长大,家庭环境都很普通,所以不想让孩子觉得什么都来得太容易,以前在香港时孩子在国际学校上学,感觉那里的学生都是家里应有尽有,开个生日会都是到游艇俱乐部,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我们首选就是送孩子到公立学校。

 

在美国公立学校是就近划片儿上学,所以这里也是像中国一样是有学区房的。我们原来在美国住的房子,买的时候正好就是好的学区,曾经是全美最佳居住城市。


可是三年过后世异时移,我们城市接受了很多索马里难民,原来难民集中在一个公寓集中的地带,那么这些难民的小孩就基本都在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的成绩被拖了下去,老师教学阻力很大。后来城市觉得这样不公平,硬性把索马里聚集区分成几部分,学生分别放进周边的四五个小学里,这样每个小学都有15%的索马里难民,我们城市居民对这个城市领导的新计划反对很强烈,谁都不想自己的小学被拖累,于是联合找市里提抗议,市里开过几次听证会,但最后还是执行了重新划片的决议。(题外话:在美国如果校区的校长和董事会很强硬的话,家长的抗议等真管不了用,除非在董事会里能找到站在家长立场上的人,所以说华人参选董事会很重要。


于是我们和很多华人家长一样,决定到其他学区跨区上学,这个叫开放注册Open Enrollment。每个学区包含4-5所小学,1-3个初中和一个高中。正好隔壁校区是很好质量的老区,居民成分稳定,新生人口不多,许可开放注册,这个区的小学有几个特色:


  1. 有中文全日班,5所小学中的两所有全日制中文教学,每个年级一半班级是用中文上课的,可见这个城市的教育领导多有远见。

  2. 有天才全日班,专门给智商在145分以上的天才小朋友提供,全日制单独授课,课程进度远快于其他同龄人,学习范围非常宽阔。智商132以上的高智商同学也每周一次单独上课,学一些课外的东西。冲着这两条,这个校区是很多附近华人家庭的首选。


我们因为怕孩子英文不好,所以没让他上全日中文班,但是学校每周一次下午有额外的中文课,这样孩子每学期缴50美元,就可以每周上1.5小时中文课,我们觉得这个很好。而且在学校里有中国文化和语言,孩子不会觉得是少数族裔而感到很孤立。第三点也很重要,就是学校给跨区上学的学生提供付费的校车,这样方便了父母不用接送,于是我们把老大送进了这所公立学校。


他班上有25个学生,大多数白人,一个黑人还有我们一个华人,有两个老师分上下午上课。在美国学校家长联合会非常强大,很多妈妈都不工作,所以一心铺在学校上,在课堂帮助老师搞活动,到班里给孩子辅导功课,策划学校所有大型活动。在班里能明显感觉出家庭收入中产以上的家庭,大多数一方家长不工作,能把很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孩子教育上和参与学校活动中,而收入低的家庭很少在学校见到家长,孩子的功课也一般比较落后。老大在公立学校上学的这一年我有几个观察:

1.    班里有非常不规矩的孩子,有的孩子居然骂老师,威胁说要杀掉老师;

2.    老师给每个孩子的精力有限,和以前在国际学校比,1:25和1:15的师生比例有很大差别,我想询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发给邮件给老师,要等4-5天,还要再写一封跟踪邮件才得到答复;

3.    孩子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滑坡,以前在香港一二年级就能写出很不错的文章,可是到了三年级文字能力反而一塌糊涂,和老师没有下功夫指导有很大关系;

4.    孩子在整个第一个学期都很孤独,作为插班生,没有什么人跟他玩,直到第二个学期期中因为玩Pokemon卡片,才有两个朋友。


3


在三年级的暑假,我们搬家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原来的学校校车不提供到这个城市接送,我又不能每天送他们上下学,所以我们决定给孩子重新择校。


我们考察了一下家附近的公立学校,以及两家私立学校,车程都在20分钟之内,到公立学校和一所私立学校看完后,老大都说感觉一般,直到到了第二所私立学校,两个孩子都强烈要求到那里上学,我问为什么,老大说他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所学校按入学年分有中文课或者西班牙语课,正好老大和老二的年级都是中文课,一直可以学到高中,每天一节,由来自中国的老师教,这个对我们的吸引力非常大。

 

私立学校入学都是要考试的,考孩子的文化课和交流沟通能力,也要面试家长,看家长是否能给孩子以及学校以支持,两个孩子都通过了考试,面试老师说:你们家孩子和我们的文化很一致,是非常好的fit。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在这所私立学校学习。

 

老大四年级的班上有一个老师和16个小朋友,老二学前班有一个老师一个助教和15个小朋友,老师很负责任,我发邮件,一般当天都能得到回复。孩子们一上课马上就有小朋友们主动跟他们玩,第一周就都说自己有了好朋友,我参加入学第一天家长会,有好几个家长主动来和我握手,然后邀请我参加聚会,感觉非常亲切。


我觉得每个私校的文化可能有不同,我们选的这个就是非常亲切友善的,1/3的家长是医生,往往两口子都是医生,1/3是金融从业人员或者企业高管,还有几个大学教授和体育明星。家长们层次也比较接近,共同话题多。我到学校第一周,低年级教导主任就跟我说起老大老二,好像已经认识并了解他们了。

 

这个学校从幼儿园到12年级一共15个年级的学生都在一起,四年级的孩子照顾幼儿园的小朋友吃午饭,给他们发餐,叫Biddy;高中生和学前班的学生一起上生物课,叫Bio Buddy; 一年级学生有高三生做他们的Senior buddy,开校会的时候坐在一起,小孩子参加高三学生的体育比赛等等的一帮一结对体系,让孩子们感觉成长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大哥哥大姐姐照拂和做榜样。


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数学是新加坡数学,不同于不知所云被我们常常诟病的Common Core数学,写作要求非常高,比如四年级地理课就要求写很多东西。 学校对孩子有专门的心理辅导的老师,学校对霸凌也会及时处理。其实我并不好判断私校的教学质量是否优于公校,其实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都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机会(体育活动,各种竞赛,音乐艺术类表演),只是由于公校学生人数众多(大的公校高三年级能达到1千人,而私校只有100多人)在公立学校赢得这些机会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私校提供的文化氛围,资源和成长条件以及学校的社区认同感肯定是增加家长满意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东西两岸的私立学校名校辈出,价格昂贵,每个学生4-6万美元一年不等,中部和中西部的私立学校价格是东西两岸的一半,虽然不是全国知名的名校,但性价比就高很多了。私校也有奖学金制度,给那些成绩优异但是不能承担费用的学生提供减免学费。我们的学校每年还有从中国招录高中生的项目,非常优秀的中国学生到这里来上高中,免费住在其他学生家里,也是非常好的一种体验。

 

我的感觉是美国教育的主要差异不是公校还是私校的差异,而是富裕家庭(中产及以上)和贫困家庭的教育差异。在美国寒门出贵子非常之难。富裕家庭无论是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家长在孩子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远远超过贫困家庭。而城市中心的贫困地带Inner city, 还有少数族裔聚集的低收入区,父母忙于安身立命,自身资源匮乏,对孩子的关注相对不够,如何提供教育资源帮助这部分孩子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供更丰富的机会,应该是政府和社区应该更关注的问题。



妈妈圈周末公益讲座:

时间:9月15日,周五晚八点

主题:留学家庭的资产配置和财务准备

讲师:邢磊港湾金融(香港)创始人。曾就任通用电气金融和汇丰银行。对海外金融资产和保险配置有独到见解。

讲座主要内容:

1)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强,是否意味着重新进入升值周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不要配置美元资产?

2)留学家庭应该提前在财务上做哪些准备?

适合家庭: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

参加方式:本讲座在妈妈圈微信群进行,加微信号”mamaquankefu“并留言915讲座,由客服拉入群。


听师兄师姐讲大学系列录播课上线啦:


准备申请美国本科的家庭,已经进入选校阶段了吧。面对众多的学校选择,改如何决定,如果认识心仪学校的校友,由TA来介绍亲身在校学习体验,该有多好。


”妈妈圈在校学堂“特别推出”师兄师姐讲大学“系列录播课,由美国大学在校学生介绍学校概况、招生情况、在校生活体验、学术文化环境等等,让您全方位了解目标学校。


本期推荐:布兰迪斯大学。分享嘉宾, Vera Wang,布兰迪斯大学在校学生,数学与商科双专业,毕业于一所普通浙江高中,20分钟录播课,带你走进真正的布兰迪斯大学生活。价格:20元,扫码购买。咨询,微信”mamaquankefu"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妈妈全在线学堂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