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上百万,月薪几千元,谁说“海归“就握有就业“船票”?

2017年09月04日 侨外移民


-------------------------------

在过去,海归曾是高学历、高薪资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出国留学走向大众化,

海归的价值和地位逐渐下降,

“黄金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回国人员总数43.25万人,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2017年8月,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展现80、90后为主的这届海归的各方面情况,调查也发现,为了与家人团聚、受到情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成为了大批留学人才归国的主要原因,而这与他们中超七成为独生子女有很大关系。


回国发展,方便团聚和情感文化因素是主因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海归回国发展的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调查样本中70%以上的海归是独生子女。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国内生活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


另一方面,由于欧洲经济形势下行,许多国家一方面对海外留学生进行扩招,以教育产业化刺激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实行紧缩的外国人移民和工作政策,加之留学生在当地生活时间短,对当地社会了解匮乏,找工作缺乏基本竞争力,真正能留下来的外国留学生并不多,这也是造成海归潮的一个原因。


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竞争力高于国内同龄人

调查显示:在留学期间,海归在适应生活等方面的能力获得全面提升,这其中以“生活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位居前三,分别占比89%、84.9%、84.4%,专业知识和技能位居第四,其次是创新能力和人脉网络的扩大。


同时,九成受访者认为,海归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国际视野、语言优势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也有近四成的受访者具备国际项目的合作经验,非常了解海外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就业劣势则主要体现在海归们的“水土不服”。


调查结果显示,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还不会与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审批阻碍无法应对,同时,也不熟悉国内的市场环境。


此外,一半的受访者会为错过“校招季”而头疼。


与没有留学经历的人相比,海归对自身在国内发展的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为:

48.4%的海归认为自身优于国内同类学生,22.8%的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别,10.8%的认为不如国内同类学生。



留学花费一百万,面试时“眼泪都要出来”

不甘心的赖凯颖

2011年,平时成绩优异的赖凯颖,只考上了一所国内的二本学校。


高考失利之后,赖凯颖选择休学一年申请国外大学。在雅思考到6.5分之后,她终于进入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第一的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学习会计和金融学专业。


在赖凯颖毕业的2016年,西蒙菲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位于200名左右,和国内“985”的高校排名相当。


整个留学花费并不便宜。家境富裕的赖凯颖表示,留学加拿大四年的花费,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毕业后,赖凯颖选择回国内。她找工作的第一站选在了广州,这是离她家乡最近的一线城市。


“在我大四的时候,我也有考虑过到底要留在加拿大还是回国内发展,但最终还是因为家人的强烈要求而回来。”赖凯颖称,因为自己就读的大学排名较前,且自己也就读于热门专业,所以在回国之前,家人和自己对于找工作之事并不担心。


让赖凯颖失望的,是她一次面试某国有银行时,主考官对她专业能力的质疑。“在面试的最后,考官问我有没有在国内考取基金从业资格证或者银行从业资格证,我跟考官说我准备考CFA二级,他冷冷地回一句‘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当时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现在赖凯颖已经离开广州,回到自己的家乡—南方的一座二线城市,在当地一家公司负责金融工作。这份工作,她坦承,有自己的努力,也有父母的介绍在里面。


拿着不到6000元的收入,赖凯颖觉得相当快乐。“现在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五点半下班,公司基本没有加班文化,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不大。周末也有很多时间可以陪男朋友和家人,这对于大城市的金融从业者而言,都是奢侈品。”


但有些时候,赖凯颖还是会觉得又不甘心:毕竟家人供自己留学花费超过100万元,对比自己不到6000元的月薪,“要做差不多20年才能回本啊,”她自嘲道。


母亲打工攒学费,求职中的优势只有语言

无奈的王子杰

2017年的暑假对王子杰来讲有着太多的失落——从世界排名84位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毕业后回到济南,原来规划的就业梦想在3个月的应聘经历中被生生“浇”灭了。

在今年4月完成学业后,王子杰开始给英国各大跨国公司、500强企业投简历,但只有10%的企业给了回复。面试了两家英国跨国公司后,王子杰感觉不太理想,因为初入职的薪水只是英国人普通的薪酬水平。这与父母付出的60多万的留学费用相差甚远。


王子杰透露,在后来应聘的一些英资机构的职位描述中,甚至包含现成的中国业务渠道、成熟的在华政府关系等比较“露骨”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刚刚从校园走出的中国留学生来讲,无疑是“奢求”。


王子杰说,他周围大多数一起留学的同学都最终选择了回国,有的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的回到父母所在的二线城市,进入了金融行业或民企。真正能够留在海外并且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者找到其他合适职位的,不超过20%。


七成海归初次就业收入在8000元以下


在海归就业的工资分布上,调查显示,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为22.7%,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分别占比为13%和13.7%。


实际工作收入与个人期望收入相比较而言,认为远高于期望的仅为1%,认为基本符合的占比30.1%,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的占比68.9%。


此外,在海归的就职行业中,排名第一位的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其次是金融业,以及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占比分别为15.5%、14.6%、9.9%。


而在工作岗位的类型中,销售为首位,其次是技术、市场/公关/广告,分别占比13.5%、12.3%、10.3%。


从留学经历对个人国内职务变化的作用来看,50.1%的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的提升,44.8%的认为基本没有影响,剩余5.1%的海归人员认为留学背景不利于职务提升。


用人单位:有的海归语言都没学好

海归们对用人单位的待遇感到失落,很多用人单位对海归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很松散,理论知识都学不扎实,修满学分一年两年就毕业,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语言了。” 唐唐是某新能源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


唐唐表示,来公司应聘的留学生不少,他们当中也有人表现不好。


唐唐所在的公司里对海归的接纳比例大概为3%,语言水平是用人的第一要素,第二是专业技能,第三是性格态度,其他再好,语言达不到标准也是不行的。“以前有一位英国很好大学毕业的海归,顺利毕业,但语言都没学好。”唐称。


在近期招聘文案策划时,唐唐就碰到了一位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留学生,在国内考托福出国读了三年研究生,“她认为自己是出去‘镀过金’,在面试、笔试时的表现都挺一般,一些简单的单词拼读都出现错误,但她在薪资和发展机会上期待还挺高,最后没有留用”。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54万,归国人数超过43万。


越来越多的海归涌入国内就业市场的同时,各种海归变“海带”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留学一年月薪缩水不到7000元”“海归对工作满意度不足40%”……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红霞在研究中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海归就业的“匹配难”。 一方面,海归自身拥有的精英情结使其在就业选择中难以放下身段、理性选择;另一方面,在海归数量日益增多且高层次人才回流率低的背景下,海归在劳动力市场中遭遇社会排斥,而用人单位在选聘海归时更加理性、务实,不再看重海归的身份符号,提高了聘用海归的条件和门槛。(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来源:时代周刊、界面新闻、凤凰卫视等


侨外说:

·海归身份仍是加分项

尽管光环减弱,还是有48.4%海归认为自身竞争力是高于国内同类学生的,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而在就业方面,海归身份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国际视野、语言优势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上。

·海外留学需合理规划

我们建议家长,在进行孩子的海外留学教育规划的同时,尽可能的寻找专业机构把家庭的身份规划、财富规划、房产规划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出国,能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会因为签证的问题,被迫回国;也随时可以回国,享受中国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侨外专属海外教育规划院

专家团9月巡展


往期回顾


细数低龄留学6大风险,海外教育规划为家长排忧解难


侨外海外教育规划:别让孩子成为隔代教育的牺牲品!


低龄海外求学渐成趋势,提前规划很重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