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的衰落史(下篇)

2013年08月26日 英国旅游



 ★ 二战对日不落帝国的影响

 

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里, 英国试图依靠其庞大的殖民地资源试图振兴其经济,在其殖民地区域建立了许多的项目, 比方说在埃及阿斯旺地区早在50年代苏联人入驻之前,英国便投资建坝,该项目既帮助埃及建立起灌溉体系造福当地的棉农,同时也间接加强了英国在兰开郡的棉纺工业的竞争力。但是英国传统的棉纺业此时已经不敌日本。英国的总体工业能力在下降。在三十年代,美国的拖拉机及汽车产量已经远超英国。英国的生产效率,竞争力及经济恢复也远不如同时期的纳粹德国。

 

1939年,二战终于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

 

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 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

当然最让英国丢脸的的是其在远东战场与日军对决的惨败。 英军被派去太平洋战场的威尔士亲王号战舰被日本空军击沉,而后,香港,马来西洋,相继陷落。尤其是新加坡的失手让英国丢尽了面子。拥有10万之中的英军向3万日军缴械投降实在是英国战争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也是首次欧洲白种人在亚洲被黄种人击败。这似乎是在告诉许多殖民地人民, 白人至高无上的优越性是虚幻的。 事实证明,白人照样可以被亚洲人击败。 这一系列事件给后来印度及马来亚等地区的独立运动人士壮了胆。

 

二战后,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其的制约。美国是信奉自由贸易的国家, 美国的财团始终认为,英国对海外殖民市场的控制阻止了美国商业贸易在全球的扩张。 加之战后,英国欠了美国一屁股的债, 在美国的处处施压下, 英国也不得不放松其对殖民地的控制。比如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事件里,美国非但不支持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占领,反而施压让其撤离。虽然表面上,英美之间的关系宣传成亲如一家,实际上,英国的有识之士都知道美国背地里是不断对英国做小动作试图削弱英国,美国在战后对日不落帝国的解体是起推动作用的。

 

★ 印度的独立

 

印度从自一战后便一直寻求独立。在1920年代起,印度独立的指标性人物是甘地。这位“圣雄”, 既不领导武装起义,也不搞恐怖袭击,动不动就绝食,英国人投他入狱,他到也不在乎。不过甘地非常会与媒体打交道, 用现在的话来讲,比较会炒作。

 

在30年代,他被应邀访问过英国,见了皇室及政要。在媒体前也说些笑话。在英国大众面前尤其一些工薪阶层面前,他的形象还不错。当然英国的保守人士则攻击他是狡猾的骗子,伪君子。 在印度民众的眼里,他几乎是神一级的人物。英国人在对甘地的处理上,似乎还是挺人性,无论如何也没对其搞过暗杀。若是印度的宗主国是欧洲其他一些国家, 甘地的命可能不保。

 

在二战期间,当日军从缅甸达到印度边境时,甘地便要求印度独立。为此,英国再次将他投入大牢。在二战中看到英国在战争中的熊样,战后印度的独立的呼声是此起彼伏。英国人曾试图让一些印度的王公贵族子弟赴英留学,接受西方人权自由价值观,以便帝国内部的融合。 这一招恰恰为其殖民统治带来灾祸。

 

印度独立运动的骨干人士诸如尼赫鲁,巴基斯坦的国父基纳都曾留学英国,都是学西法律的。而且基纳本人非常的西化,常年身着西装,远非人们印象里那种激进派穆斯林的形象。正是在这种西化的过程中,这些政治精英学习了西方的自由平等的理念,于是他们的独立诉求更为坚决,更是要求印度要同英国平起平坐。 

二战后的两年里,印度局势动荡不已。战后国力空前虚弱的日不落帝国似乎驾驭不了动荡的印度, 当时人们都戏称英国人在印度好比骑上了一头狂奔的大象(riding a runaway elephant),已无力使其停下。 最后一任的印度总督蒙英国的巴顿勋爵抛出了蒙巴顿自治方案,将印度大陆分成印度及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在此之后印度,巴基斯坦于1947年,双双宣布独立。

 

蒙巴顿这人,具有德国血统,鉴于二战间,这一话题过于敏感,所以当时一直未向英国公众公开。蒙巴顿本人很英俊,老婆也很漂亮,夫妇两人是郎才女貌,用现在的话讲非常具有明星相。但是蒙巴顿后来被发现具有同性恋倾向,而且在印度期间,他老婆也传出与印度开国领导人尼赫鲁有一腿的绯闻。

 

印度虽然取得独立,但是国家遭到分裂。圣雄甘地也因此遭印度民族主义者的暗杀。独立后伊斯兰和印度教之间的相互仇杀导致了50多万人的伤亡代价。印度的独立,标志着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的陨落,随即不久,英国开始纷纷撤离中东,东南亚,到六十年代,随着非洲独立运动兴起,英国在非洲的殖民也开始失控了。

 

在印度独立后,英国在中东的统治也日趋不稳。 1948年,英国从巴勒斯坦撤离,并授权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分治问题予以投票。随后在中东地区一个新国家,“以色列”诞生了。

 

在50年代初,保守党回归执政,时任首相艾登推行强硬政策力图控制英国在亚非的殖民领地。但随着战后英国国力的削弱,加之深受印度独立的影响,亚洲,中东及非洲大陆地区到处酝酿着独立的风暴。

 

除了南非作为自治领一战后就完成了独立, 非洲绝大多是地区在二战后,仍属英国管辖。在1956年,埃及率先在苏伊士危机后取得完全独立。但埃及属于阿拉伯非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黑非洲”。而正真意义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独立发生在一年后,当英属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更名为加纳后,整个非洲大陆的独立运动变得如火如荼。

六十年代是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大多非洲国家诸如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都是这一时期取得独立。亚洲诸国如伊拉克,科威特也是在此时期相继独立。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南非的演讲里表示,英国并不会像法国那样动用武力来阻止其殖民地独立。 这一政策其实颇为明智。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及越南大动干戈,但其军事干预不但未能阻止这些国家的独立,反而大大消耗其国力。

 

六十年代末英国经济经历通胀,在1968年,威尔逊首相下令英镑再度贬值不久,虚弱的英国经济无法支撑其庞大的海外驻军支出, 英国决定从中东,及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纷纷撤军。

 

英国在非洲大陆上最后一快殖民地应该是罗的西亚。 尽管罗的西亚有大量的英裔白人移民定居在那里。 最终还是在70年代末,宣布脱离英国管辖成为了一个新的国家。新国家于1980年诞生,取名“津巴布韦”。

 

日不落帝国最后熄灭的一座灯塔应该是香港。 自1997年, 香港回归后。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史总算是寿正终寝。实际上,出席香港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布莱尔首相,他们参加的不仅仅是交接仪式, 他们实际上参加的是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葬礼。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