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遗骸不下葬却放地下室?原来这是他们自己要求的

2015年10月17日 美国中文网



听说新泽西州贝尔维尔教堂地下室发现了19世纪华工遗骨,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历史学博士生键红坐不住了,她马上飞到新州,成了第一个来到现场的中国专家。当生键红走进地下室,看到摇摇欲坠的顶棚,看到和泥土混成一团的瓷罐,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骨头和瓷片,她的第一反应是“震撼”,同时,也感觉“心里酸酸的”。


生键红作客纽约会客室讲述华工血泪史

破旧的教堂 尘封的历史

三年前,飓风珊迪冲垮了这座位于新泽西贝尔维尔镇的小教堂,三年后,这里仍然破败不堪。新泽西政府曾为修缮教堂拨款一万美金,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三年来,只有工程师和志愿者们在努力维持着这座摇摇欲坠的建筑。

贝尔维尔教堂

看到这座破败的教堂,生键红抑制不住地担心,为自己的历史研究,也为哪些散落在地下室的土坑里客死他乡的华工。修缮经费不足,这座教堂很有可能塌掉,而这些遗骸还没有运到研究所,好容易“重见天日”的华工遗骨很可能再次遭到破坏。本来因为当场只剩下骨头碎片,数据清理已经非常困难,如果再遭破坏,想要继续研究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贝尔维尔教堂地下室

长眠于此的不止这些华工。在教堂后还有一片一度荒草没顶的花园,那里埋葬着65个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牺牲的荷兰籍战士。他们有自己的墓碑。而没有人知道地下室里那些华工的身份。因为中文难发音,当时的当地人叫不出中国人的名称。对这些死去的华工,他们记录的方法是根据姓氏,编号为“周1”“周2”“周3”……这些人全都是男性。大部分都是在参与太平洋铁路工程的建设后从西海岸迁移至此的华人劳工。


贝尔维尔教堂后院花园的墓地埋葬着独立战争英雄

不下葬 是为了有一日能回到故乡

听说华人遗骸无法安葬,只能浅埋在地下室里,不少华人都义愤填膺。但其实这或许与排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据生键红多年来的研究,她认为这与南方华人习俗有关。中国南方人认为肉身为阴性,骨头为阳性。如果客死他乡,需要让肉身全部腐烂,只留下骨头装在罐子里运回故乡。实际上,据资料显示,当时的所有华工都跟雇佣资方有签有协议,一旦死亡,他们希望能够被运回家乡,入土为安。所以被装在罐子里是他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


华人铁路工

生键红觉得作为一个华人研究者,她想要帮这些华裔劳工归乡。

修建交通命脉 东迁落地生根

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工程之所以能够完工,当中凝结了万余华人劳工的血汗。


太平洋铁路

时至今日,华工都算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之一。一百五十多年前,身陷南北内战的美国政府决定支持加利福尼亚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及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兴建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也就是太平洋铁路。兴建之初,工地并不愿意招收华工,因为怕华工办事不牢,做工不好。但因为条件艰苦,没有白人愿意接活。不得已之下,工程队只好招收华人。没想到华人劳工不但吃苦耐劳,对工资也没有很高要求。生键红博士说,当时华裔铁路工人只赚35美元一个月,只是其它族裔工人(85美元)的三分之一。干起活来又快又好,深受雇主满意和欢迎。但这却导致了其它族裔工人的不满。也为1882年的《排华法案》埋下了祸根。


华人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

此前,生键红博士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美西和美中地区。但一直以来,她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困惑:1869年铁路完工后,这些华人铁路工去向何方?

此次在贝尔维尔发现的华工遗骸也许能够为生键红提供一些线索。1870年,六十多位华工经过刚修好的铁路东迁到东北部,日后在这里建起了东岸第一个中国城。而贝尔维尔也许就是东迁华人第一个落脚点。


贝尔维尔小镇

至于为何选择这个小镇,生键红说,这是因为美东其它地区并不接纳华人。而当时贝尔维尔镇只有三百余位居民,大部分都是荷兰裔。华工来到这里很快就被当地人接纳,大家相处融洽。1870年,东迁的华人第一次在这里庆祝了中国农历新年。


华人在美东庆祝农历新年

当时东迁的大部分华人都在当地一家当时全国最大的洗衣房工作。他们勤劳认真,工资又低,所以很快取代了爱尔兰裔妇女成为洗衣房主要劳工。此次发现的大量遗骨,许多应该都是前铁路工人的遗骸,还有之后在洗衣房工作的劳工的遗骨。

衣锦还乡梦碎 叶落无处归根

当时很多华人在他乡辛勤劳作并不是为了留在这里,而是为了赚够钱后能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只能客死他乡,甚至葬身海底。

1874年,一艘满载着四五百位返乡华人的商船在中国南海沉没。船上的华工们辛勤数年,怀着衣锦还乡的梦想,每个人都带足了黄金。憧憬着能再次踏上故土,落叶归根。


但这艘名叫“日本号”的船只远涉重洋,却在离故土仅有两百海里左右的海域自燃沉没。为何商船会在将到目的地时突然自燃,这是一个历史谜案。据说,沉船前,日本号曾在东京湾加煤。本来蒸汽船只能烧干燥的旧煤,但谁也不知道为何在东京港添加的煤是湿煤,最终导致商船自燃。据前美国海军舰长罗伯特·威尔斯调查,当时许多美军船只都参与了商船的救援,搜救了45分钟,但只救活了151人。其它华人只能随着金银财宝沉入冰冷的海底,再也无法踏上熟悉的土地。

中美合作 重现华工历史

在查看了贝尔维尔教堂现场后,生键红马不停蹄地坐火车赶到华盛顿见罗伯特·威尔斯将军。这位起案美国海军舰长偶然发现了1874年的沉船事故,研究后还出版了著作《来自中国南海海底的声音》。一直以来,威尔斯将军都对华工历史研究非常支持。此次发现首批移民东岸的华工遗骨当然是华人劳工历史研究重要的突破点。生键红希望能和威尔斯将军一起携手,合作研究这段历史,为华工正名。


圣地牙哥中华历史博物馆馆长庄绍文(右)与前美国海军舰长威尔斯(左)

而要想最大程度还原这段历史,仅仅依靠某个国家个人研究学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两国政府和专家能够通力协作,启动研究计划,相信总有一天,这段宝贵的历史,这些无名的华工能够得到应有的正视和尊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纽约会客室》 听生键红博士讲述华工血泪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