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名牌大学留学生不回国效力?知乎?

2015年10月15日 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当你爬上一个山顶的时候,你看问题的方式和你的眼界就变了,不管你看问题得到的决定是什么,这更宽广的角度都是无价的财富。


为什么很多名牌大学留学生不回国效力?对于这个问题,知乎网友们几千条的精彩评论和回答,令人唏嘘。截取几段跟大家一起分享:


高阳,Life is innocent. 守序邪恶.


我坐在高铁上,看着高铁电视滚动播放的宣传片,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且有一些心塞。宣传片讲述南车集团生产某种高铁部件需要人工打磨,打磨精度最高的0.05毫米中国只有一个人能做到,他的技艺令世界惊叹(请自行脑补央视腔),他叫宁允展。镜头一转,说到他的家庭,不算破,农村的平房,有些年头了,车也是旧旧的,看不出这身技艺对他家庭带来了什么改变。这个宣传片还停留在“神技能+低要求”的洗脑错觉中。


我认为,这种鬼斧神工的技艺至少值50W的年薪,而在国内就只拿个不算高的工资。宁允展或许不知道他身价可以值多少,那么,对于留学生呢?对于哪怕只在北上广呆过的大学生呢?


所以,对于还在宣传这种事情,却不懂得尊重技术和知识的国家,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是傻子。【附该视频】




看完视频就应该知道我推断宁允展收入低是有原因的,他练习用的机床、设备都是自费的,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了这里。


胡呼呼,世事如棋日日新


“回国效力”这个说法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力,令人想起一百多年前清廷第一批公费留学生登船时的告别,“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那个时代的留学生也确实是真的“为国效力”啊~他们开学校,练新军,建工厂,修铁路,立宪法,缔造共和,重整山河......在大半国民目不识丁的时代,国家有多落后,留学生们带回来的知识就有多先进,留学生们为国效力的这个“力”就有多大。所以他们不再仅仅是他们自己,不再是某人的儿女配偶父母,而更多地变成了国家的丰碑;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反倒因为他们做出的贡献重要而被物化了。

青史留名后人仰慕是时代造成的幸运,身不由己死而后已是时代导致的悲剧,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差距,在那个时代中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是否“为国效力”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舆论对留学生“为国效力”高调的赞美宣传是因为他们的个人选择往往能够对推动国家某个行业的进步,舆论对他们“滞留不归”的个人选择不遗余力的遍地批判是因为国家的现状太落后,而进步的机会太稀少。

这在那个时代当然无可厚非,但一个思维惯性的后遗症就是今天有人在这里问:“为什么他们不回国效力?”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差距一天天在缩小,甚至有的领域在反超。留学生是否归国这件事,终于不再悲壮地关乎民族存亡,渐渐回归它的本身——简简单单的“个人选择”。有人回国,是因为离不开早上7点钟的煎饼果子,半夜11点的烧烤摊,不是因为偌大的中国,修不了一公里的铁路;有人不回国,是因为喜欢歪国小镇的人烟稀少,喜欢空气阳光,不是因为即使中国最大的城市一样物资匮乏......

我们这一代人何其幸运,终于不受“为什么不回国效力”这样的道德拷问,可以让一切回归粹。


“为国效力”是崇高的荣耀,而不是悲壮的责任。

我们的那些先辈们地下有知应该很高兴吧,他们筚路蓝缕鞠躬尽瘁,就是为了我们今天这一份轻松自由。


美漂配乐师


仅说说学音乐的事。在国内不是学音乐的。

因为,如果想在国内学……从高中起就要各大高校跑。参加老师的“补习班”学费就是好处费。进学校之后学费比普通专业贵一倍,还得单独付钱给老师上一对一的小课,我一同学在国内居然大学光学费花了十万。参加比赛,要靠关系,得是谁谁的学生,谁谁的推荐。接活得是哪个哪个圈子的,要混关系,要靠钱打点。至于一些音乐学院老师各种潜规则保研什么的,料太猛就略过,反正你们知道意思。


想留学校,得是体制内的,不能出格不能搞太新鲜的。其他老师都是长辈,说什么你得听着,亏你得吃着,不能说出格的话发出格的微博,要不然分分钟实名把你挂微博上,我不骂你,让学生的口水淹死你,什么“这种人也有资格当老师”当初在微博上见到好几起都震惊了,还都是知名院校的老师们。

所以研究生时选择出国。


入学纯凭作品,走后门没用,砸钱不行,老师审作品拿到的都是匿过名字的。很多同学以前也不是学音乐的,反倒更有自己的特色(我一个同学把金属玩到极致好,之后配的电影一律不用管弦,各种摇滚风格,帅的一塌糊涂)。


老师很亲切,大家都是直接叫名字的,不用拍马屁不用送礼,反倒各种无偿帮忙,花自己个人时间指导你的活儿,一对一小课不用另交钱。


接活是看imdb的,全看个人水平。当然也需要混圈子,但不是须臾奉承别人,而是极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说服别人把活儿给你。


不是没有阴暗面,工作中也有各种不付钱只想利用你的老板。但我感觉是只要不蠢到得罪人就行,无需特意去讨好别人,更不用靠花钱打点关系。

有时候一些原因不得不和国内的老师与同行接触(这个要客观讲一下,也不是全部,有的老师就很好,只是另外一些老师和部分所谓知乎大V的同行),对待一些老师那真是跪着接待,不得不用国内那一套,否则就被说目中无人什么的。网络联系也要毕恭毕敬,不能不回复,不能回复晚,不能不帮忙。即使是并不是真教过我的老师,前辈就是前辈,即使以前不认识也得尽心尽力,要不然就是各种“你这样的回国没法混”。


社交网络上会遇到一些同辈的同行,我很讨厌各平台私信,要不就是来摆谱的,要不就是来要资源的;即使是咨询,也是理直气壮的,感觉和你说话那是看得起你。我从未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那种大V的沟通方式我不愿意接受,也没兴趣加入你们“高端组织”。我写东西全凭个人兴趣,技术能力也不高,所以也不接受所谓“专业的”批评。那种来讨论音乐学术的千万别找我,拒绝从事群体装逼活动。我也拒绝代表留学生群体,我水平差是我个人的事,我其他留学生同学都非常厉害值得尊敬,以点概面的指责恕不接受。

我的同龄人啊,你们口口声声的说也讨厌这种生存环境,为什么有了资源和地位也会依旧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等你老了,你会不会也是下一辈依旧不想留在国内的原因?


——————————————————

当然,在此澄清一下,不是国内所有音乐学院和老师都那样的。我举的可能只是部分例子,一些是当时目睹身边去艺考的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情,一些是出国后认识很多国内音乐学院的同学,听他们讲的。评论里有一些在国内念音乐学院的同学,他们也有回复类似的内容,详细其实可以问问他们。国内所谓艺术学校本来水平就参差不齐,我运气很好遇到过非常好的老师和前辈们,也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顺利转专业的。比赛也是,虽然有存在找关系的同学,但也有同学是凭借硬实力上去的。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些个例就对我国音乐教育失去信心。

只是,即使只是部分存在的现象,也无法让人就很大度的说,“啊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出国之后才发现,不是的,社会不就是这样的。大学考试是不能抄袭的。老师是不能私下收费的。比赛是不能在作品上署名的,必须匿名评审。潜规则?你哪怕只是言语骚扰别人都会被立刻问话革职永无翻身,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

所以我不能假装见过世面的说,啊,社会就是这样的,你还是不成熟。

我没出国之前,上过一门面向非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公选课。那门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女老师教,我印象很深刻,她在讲到音乐教育普及的时候,说,我这一代人,很多老师,自己当初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倾家荡产的花了很多钱,所以他们自己当老师了以后,想的是怎么回本,想的是怎么同样赚回来。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在我的课堂里,我希望能让你们真心喜欢音乐。

她没改变世界,但她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希望能或多或少影响一些人,一起正视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总有一天,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活在一个不是这样的世界里。


江宏,LeanCloud 联合创始人/CEO


我本科从武汉大学毕业(还算名校吧,可能有争议),然后去耶鲁大学读博士。后来我回中国了,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喜欢吃的东西、熟悉的文化、很多想去的地方。当然我也致力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一些人的生活能因此而更好,但是和「回国效力」这个词没有任何关系。国是一个人为的政治概念,我所在乎的只是在这里的人、文化、美食、风景。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当年张磊作为校友捐赠给耶鲁管理学院 888 万美元的时候,国内一片哗然,说「是中国培养了张磊,为什么他把钱捐给了美国的学校?」。其实我看到那条新闻的时候,也有一些反感,不过原因是觉得 888 万实在太俗,应该选个别的数字。

其实任何在同时代经历了同样过程的人都很容易理解他。我从武大毕业的时候(02年)需要学校出证明才可以办护照,而学校要求我交一笔相当于我四年学费总和的培养费,也就是说虽然大学早已经是自费,出国的学生要多交约一倍的学费。那个意思是说「高等教育国家是补贴了的,反正你们这些人也不会回国工作了,不把补贴给你们的钱交回来就别想走」。我的家庭在云南,这在当时对父母是一笔挺大的负担。

而对于类似我这样的外国学生,耶鲁免去了学费,提供了医疗保险,每个月提供 2000 多美元以解决生活开销,只为了他可以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到那里深造,没有任何附带的条件。我在上学期间还给家里汇过钱。

一个地方把你当贼一样看待,生怕你占了什么便宜,而另一个地方给你所需要的一切,只为了你可以变得更好,我想处于张磊同样位置的人应该没有多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吧。

以上同样适用于这个问题。经历会决定一个人的好恶,而任何理性的人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而已。

关于:读博士相当于工作,学校本来就应该给钱。

我读博士的前一两年主要是上课,后面三年主要做研究写论文。在做研究的阶段我每周和导师见面一次,在咖啡店喝咖啡聊一聊,其他时间都是自己安排,没有为他或者学校赚一分钱。在有的学期我会去感兴趣的课程当助教,但那是在奖学金之外有额外收入的,并不是白做。我从没感受到读博士是工作。当然不同的学校、专业、导师会导致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上面说的经历决定一个人的喜好,都可以理解。重点是原问题中所说的选择与道德无关,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如果读博士是工作的话,为什么在国内读博士有学费呢?为什么欧美有很多学校也是有自费的博士生呢?我记得我在武大的时候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是分公费自费的,公费的研究生如果出国,比本科生交的培养费高多了。

有一个很有名的对话:




我十多年前在中国和美国分别感受到的大约就是这两种态度吧。一边是怕自己投资培养的人才离开,所以想了各种方法限制人的流动,结果确实很多人离开了;另一边是怕留下来的人不够优秀,所以专注于投资教育并提供自由的环境,结果确实很多优秀人才留了下来。


匿名用户


写的时候我并没有想给一个很确切、很概述性、能证伪的定论,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身边的故事,让有共同经历和不知道的人找到一些共鸣。


毕竟,每个留学生都想家,哪怕国内不是as good as the US,只要是差不多能接受的境况,也就会回国了。美国也不是那么舒服那么容易的地方,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人际上待遇上朋友圈上职业发展前途上学术上身份上种族问题上性取向问题上,等等等等,不是说留在美国就万事大吉了。只能说在回与不回的问题上,考虑到很多现实状况,暂且先留在美国看看。

我好朋友是90年出生、TOP2本科毕业、已美国博士毕业、在他领域顶级期刊发过论文、母校老师希望他走某计划(我不太懂)回去教书的人(而且颜值不低)。

他考虑过回国教书,跟系主任细聊了一下,发现情况并不理想。一年不到20万人民币的收入,研究经费被上面的学科带头人管着,不会搞人际关系科研的钱就到不了,住集体单身宿舍,还要争取进职称;因为学科特殊性,一旦回国了可能就再也出不了国了,连旅游、开学术会议这种都不行,可能会成为某些国家的重点监视对象;学术上,回了国,基本上就与最先进的学术圈子say goodbye了。

后来他考虑去香港教书,因为香港那边学术环境好一些,待遇也好一些,正联系着港大呢,“占中”开始了。突然体会到政治的不稳定性对生活的巨大冲击,便放弃去港大。

我说你要不去国内好的科技公司试试看。他说国内几家大的科技公司,喜欢在美国大公司有管理层经验的,我这样的去依然是普通博士待遇,他们不会因为你学术牛逼就待你比别人好,跟美国没法比;而且国内的研发太弱了,钱都投在营销和设计上,研发的钱少,专利也没几个,就靠抄美国韩国,亦步亦趋,没意思。

最后他选择了留在美国,在一家大公司搞研发,算是生活和理想的平衡。

他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本科的时候,他进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老板是A领域的大牛,但是对B领域并不熟悉,他做的就是B领域。因为他做实验速度很快,年龄又小,单纯,不太会说话,老板总认为他在马虎偷懒,每次看他的数据,都不验证就直接说他不对;如果他平时有问题,想请教老板,老板都懒得搭理,觉得他既然进实验室,就应该带着一身本领来,不应该再让老板教。

后来他去了美国。刚进实验室的时候,美国老板并不着急让他上手做事,而是耐心的跟他聊以前学过的东西,然后无论他以前是否学过,都原原本本从最基础的数学和物理到他们现在研究的领域,完全讲了一遍。美国老板的假定是,既然学生来了,我就要先教会他,再让他去做事。而且,在之后的日子里,实验室里的人,无论是在任何基础的、重复过的问题上有疑虑请教这位老板,他都会耐心的重新讲一遍。

再后来,我这位朋友因为好学勤奋又聪明努力,在领域内有了一定的成绩,去欧洲参加国际会议,结果碰到了本科的老板。本科老板看到他很高兴,觉得是碰到了以前自己教的学生,又这么有成绩,很开心,便开始跟他很热情的聊天,认真的邀请他回国教书。

他后来说,以前,老师都不正眼看我,老说我偷懒,说我不聪明,现在我有成绩了,老师就完全变了一番模样。我理解,但是我不赞同。因为我依然还是我,我并没有“变”聪明或“变”勤奋,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认真做事,只是他以前根本看不到。

一前一后,差异立显。

=======故事结束========

如果回国,工作方面,在这一个倚老卖老、讲究资质的国度,国内人不会重视他的学术水平,只为了看“名校毕业”“海归博士”这么两个身份而已;生活方面,要解决户口住房,要解决交通衣食,身上这么多光环,到头来挣的还不如一个国内硕士毕业搞市场的人;社交方面,任何事情都要跟人际挂钩,大家心胸又不太宽,人际上的困难会造成比较大的问题,况且还有哲学家们说的话“警惕群众”;学术方面,科研又被欧美封堵,甚至会影响到人身自由。

这么多实打实的困难,单凭一腔热血,够吗?把一个供血站给他都不够!想家吗?当然想!想回国吗?当然想!但是这样的状况能回来吗?

无非只是想过的好而已,过上平淡的、善良的、公平的生活而已。

用同样是TOP2本科毕业的歌手邵夷贝的一首歌《黄昏》来回答,为什么爱国主义不足以对抗现实,甚至都支撑不了理想:


他庞大的身躯压垮了多少初生的纯良
他曾有的灵魂矗立在远方冷漠地观望
他费力塑造的繁华成为装扮阴暗面的假象
他毁掉的美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了疯狂

你终其一生想找到理由去热爱脚下的土地
他为其定义的伟大 对你有什么意义
你所能做的只是在奔跑中保护好你自己
你想要感受到他爱你 愿他别去伤害你



Ding Dou,say what?


我在美国从来没有听人说过“是美国的大学培养了你们的,你们走了真是没感恩”这种说法。

我在公司也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你当年刚大学毕业是我们录取了你教会你这些技能的,你走了真是没感恩”。

公司如果有员工辞职,公司自己只能哀叹竞争对手给出的条件实在太高了,绝不会生气这个员工有多不领情。公司如果真有对员工生气的地方,欢迎给对方公司写信啊,这个员工哪儿哪儿不好,不建议录用,但是如果你只说得出来他不感恩,对方公司给出个高点的工资就跳槽,也不想想是谁培养他的,那你也太搞笑了。

同样如果人家选择别的地方的理由是空气污染少,食品安全有保障,交通更舒畅,治安安全没有人贩子,法制强硬没有贪污受贿,言论自由网络开放,人民友好歧视现象少,当地体育文化更好自己很喜欢... 这些都是正当理由。就算国内家人多中餐好,不是对所有人这么几点都能把天平歪过来。

经济学上rational people第一个特点就是maximize preference,能跳到一个更高的indifference curve肯定跳,不跳有病,绝不会为了别人能跳到一个更高的indifference curve而牺牲自己的。仅仅为了不让你认为他辜负了国家的希望就委屈自己回来,也太irrational了。

Update:

好吧,我还是说说我个人为什么不愿意回来吧。

一年前我暑假的实习是在国内做的,就算是一个码农公司吧。老板有一天跑来视察,讲了一大堆貌似很有道理很好听的屁话,一点真正的营养都没有,然后一票员工给他特客气地拍马屁,还有个男同事抢着要给他拎包。我旁边坐着个博士,跟他聊天说到涨工资,老板立刻把话题扯远,扯了更多好听有道理的屁话,画饼。反正总之不会涨工资的。临走他还指了好多人,周末过来加班哈,但工资反正是按月给,不按天或者小时。这在国内可是个软件公司的博士,十年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一手负责好几个project,你需要人家的才华,可是你尊重人家的需求了吗?

结果在中国员工被这样对待居然没人觉得这有问题。好,也许这位博士不知道自己被abuse了。但我是知道行情的,我可以有别的选择,你不用拿那些画出来的饼来忽悠我。你也不用拿感恩来绑架我,我的加班费你还没付呢。

我那个暑假还在国内有些公司面试过。公司很大,行业内最大的那几个(不过行业本身不大,找工作也只能那几个大公司转转)。我过去跟人说我想做研发,问他们的project都是什么样的,结果一听水得要命,基本上我大三往上一半的课白上,这已经是国内最顶头的公司的研发部门了。你觉得我会对一个连我上课的final project都不如的项目感到激动吗?这可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然后谈到报酬,我本来是真的想好了,毕业之后两年内不计较工资,给我多少就是多少,他跟我说一口价9000。好吧,比想象少但是我也装得不介意地继续面嘛。然后他接着跟我说公司这些年来了很多毕业生,公司悉心培养了两年,然后做的事情稍微像样了点跳槽到别的公司拿高薪去了,然后苦口婆心痛心疾首地跟我说公司培养你们是有投入的,不要这么没感恩... 然后我点点头说是是是面试完回家了。其实我不理解你凭什么说人家跳槽了就是没感恩啊?你自己都说了人家开了高薪你没开,那人家总要养家糊口吧?你要是真重视人家你干嘛不对人好点啊?

我倒是想起我初三时候了,学校天天追在高分学生屁股后头说签约本校,正经的理由说不出来几条就说母校培养你们三年你们要感恩。话说差生也是你们培养的你们怎么不让他们感恩?他们有的还挺感恩的你们为什么不感动?再后来我高三的时候听说那个学校第一实验班平均分比我的高中全年级最低的班级平均分都低好几十分,我后来一想,那个班的人一大半我都认识,他们有的资质还不错的。结果人感恩你了,你教得不好把人家未来耽误了,你负责吗?

然后我跟我高中同学,在清华保研的同学吃饭。我跟她说9000在北京能干啥啊,她理所当然地跟我说已经不错了,攒着攒着,每两年能新买个手机,每个月能买一件衣服... 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忘了,反正车和房子都没说到,印象中是连电脑都没说到的。那顿饭我买的单,300,我不知道我同学有没有意识到9000只够30顿。但是我很吃惊的是对那么有才华那么有能力那么有理想的一个人,高中时候就跟我说她以后想成为院士,居然每两年买一部手机,每个月买一件衣服,也就够打发了。我这些年遇见过很多牛人,但我一直觉得她是我认识的最ambitious的女生,她也不是不懂首饰化妆品奢侈品,我无法理解她怎么可能满足于每个月一件衣服。还是说国内的洗脑太成功了,每个月一件衣服已经相当小康了。那我这种刚攒够钱买了辆车的岂不是骄奢淫逸了?




总之,施展不了才能,浪费了学历,报酬低很多,工作环境还很重视溜须拍马。对我来说少赚的钱少得到的快乐你拿一句报效朝廷就抵消了?那我让你每个月放着你的学历不用去端盘子,少领一半工资,多受一堆气,末了跟你说一句报效朝廷,你觉得那四个字有多大意义?而且我觉得既然你给我的钱这么少,要我做的project这么水,你看来是根本不重视研发的,那你要我过来干嘛?

在中国有一句夸人的话,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我一直不明白这到底是价值观真的就这么畸形这么自虐,还是你当人面儿夸完人家,回头跟家人朋友吃饭一块儿笑那人真傻,你夸他两句他还真当你是在夸他了。

也不用拿什么是金子哪儿都发光来贬低别人。我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我回国的时候看电视里在播施一公,他本人当时表示爱国,说我在Princeton的房子400平米,我在清华的房子100平米,但是我还是决定报效朝廷云云。是,施一公牛逼,牛逼的人在Princeton能当教授,回来也能当清华副校长。但是你拿这些人来骂别的所有人有什么意思?400平的房子换成100平也能有伸腿的地方,耸耸肩也能不在乎,没施一公那么牛逼的人怎么办?200平的房子换成50平人也回来吗?100平的房子换成25平也回来吗?是人都要吃饭,不是你说人家是沙子人就没权力要求生活有保障了。

另外我一直觉得中国整体环境对人才不是很友好。Ambitious和性别为女如果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那就要被人攻击。所以出国的这些人里,至少女PhD不回国我觉得十分正确。人辛辛苦苦做实验写论文最后终于拿到了这么高的学位,一回国你连人家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呢,上来就骂人家是东方不败,那还不如别回来了,至少在这边她们是被尊敬地称呼为Dr. XXXX的。同理我觉得各种剩女啊,同性恋啊,不回来也是正确的,你们根本不拿他们当人才看嘛。你们上来先认为人家精神有病,那人家回来跟自己过不去干嘛?

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法制健全,这些说得太多的我也就不说了,说说素质吧。我记得我在国内的时候好好地站着队,只要没有和前面的人贴着身体,分分钟被插队。我还记得我有一天去医院看病被插了4次队。这是医院,排队的全是病人你也能理直气壮地插队?我记得最后我忍无可忍地跟最后一个人说她插队了让她到后面等着去的时候她还开始气势汹汹地骂我了。

然而转念一想,其实国内还是很重视天天说各种美德各种精神的,但是讲的东西都很病态。比如艰苦朴素是美德,但难道提高经济水平不是正常人的追求吗?朴素是好的我也就忍了,艰苦是好的你是逗我吗?勤俭节约这个也很搞笑。我同意不浪费,能利用就利用,我也不觉得我有必要开豪车,可是你拿谁谁谁穿个二十年的旧衣服,上面全是五颜六色的补丁来给大家当榜样,你这是什么意思?买不起车房你就告诉别人别去向往好的是吗?然后你讲了这么多所谓美德,从小就给孩子洗脑说报效朝廷,为什么真正的美德都没讲到啊?

天朝也是有好的。我是挺想我爸妈我朋友还有各种羊肉串水煮鱼火锅虾饺小笼包卤肉饭的,但是这些不是没办法解决。但研发水平,环境制度,公司待遇,城市文明,这些至少对我是不能忽略的。

本文来自:知乎


重磅活动——点击查看详情


[10.17/10.18:美国优质高中集体访华面试]


[2015年10月美国高中面试时间表最新版]


[10.17美高申请规划SSAT考场公益讲座]


第十八届美国高中教育展火热报名中,点击查看阅读原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