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Dick Smith逆市凋零 私募“抢劫”与投资者噩梦

2016年01月06日 澳洲通



新年烟花尚未散尽,澳洲著名电器零售链锁 Dick Smith Holdings Limited(ASX:DSH)却向股东敲出一记“闷棍”,原本停牌前说好的“债务融资”公告变成了自愿托管公告。接管方则迅速启动了资产销售招标...


澳大利亚人在今年的圣诞季花出了大把钞票。澳洲零售商协会(ARA)预测数据显示,截止至平安夜,圣诞节前六周内的零售销售额预计为接近470亿澳元,比纳米比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国的GDP之和还要多。新总理特恩布尔在今年9月15日上台后,本地消费者信心暴涨。这对零售业影响很大,也推动了今年圣诞期间零售业的增长。

然而新年烟花尚未散尽,澳洲著名电器零售链锁 Dick Smith Holdings Limited(ASX:DSH)却向股东敲出一记“闷棍”,原本停牌前说好的“债务融资”公告变成了自愿托管公告。接管方则迅速启动了资产销售招标,希望尽快将“麻烦”出手,找补损失。

Dick Smith举债未成濒临破产


上市公司董事会1月5日向市场宣布,今年12月圣诞季销售额和现金收入不及管理层预期,而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运营状况已然承压。“在找寻替代性融资选项时,董事会发现不可能充分、及时地寻获短期资金,来满足未来四到六周的库存订单需求”。由于无法从银行财团获得必要支持,“我们毫无选择,只能任命自愿管理方”。

据公告,Dick Smithf宣布进入自愿管理破产程序(voluntary Administration),并任命McGrathNicol担任管理方。接下来董事会、管理层和管理方将共同探寻所有办法,以求保障公司可持续运营。“这是保护股东、贷款方、雇员、供应商和其它利益攸关方的最佳方式”。

仍有 1.4亿澳元贷款未能收回的多家银行联合任命Ferrier Hodgson代表担任财产接管方。Dick Smith 393家门店将照常运营,接管方正考虑业务售出或对公司进行结构重组。各店铺早前发放的购物礼品券及其它储值卡将不予兑现。

接管方Ferrier Hodgson合伙人James Stewart表示,目前还难以断定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以及运营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只能说近来其现金流十分紧张。“Dick Smith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最著名的电子消费品零售品牌,我们将在其持续经营的同时,立即开始收集资产收购意向”。他指出,Dick Smith在新西兰有62家店面仍在盈利,预计对潜在买家很有吸引力。该零售连锁公司目前的3300名雇员将会继续从接管方处领薪。

2015年8月份以来Dick Smith连续发出两道盈利预警,并宣告将蒙受总值6000万澳元库存减值,其澳交所股价同期沉陷了80%。公司总裁、曾担任Myer高管的Nicholas ­Abboud原本预估当前财年可实现4800万澳元的盈利目标,之后削减至3700-4300万澳元,一个月后又宣布放弃创利目标。为挽救业绩,Dick Smith孤注一掷,不顾外部激烈抨击,在财务状况危急的情况下于近期发起“烈火”销售策略,以期以高达80%的折扣力度来吸引顾客,然而最终难逃厄运。

2015财年,Dick Smith创税后净利3790万澳元,销售额13亿澳元,年末净债务仅4000万澳元。业绩公布后,Nick Abboud还曾夸赞Dick Smith是澳大利亚门店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电子消费品零售商。然而在不到五个月时间内,从所谓的行业“骄子”到陷入托管,到底发生了什么?

前世今生:Dick Smith逆市凋零

私募基金Anchorage资本合伙人自2012年斥资1.15亿澳元从超市巨头伍尔沃斯(Woolworths)手中收购Dick Smith,并在2013年末以5.2亿澳元市值将之推举上市。2014年8月,其公布的业绩指标超过首募招股书预估,并预计营业额将强劲增长。随后的9月份Anchorage抛售持股,估计从退出交易中获得了至少三倍以上投资回报。

然而两个月后,2014年11月底,Dick Smith称由于贸易环境不佳,预期前半财年销售收入将仅温和增长。当时澳元大幅走软给主要的电器零售商均带来较大成本上涨压力。

2015年10月底,Dick Smith首度发出盈利预警后获投资人残酷回应,股价单日跳水33%。面对销售额滑坡,Dick Smith总裁Abbound表示,重新调整营销、广告和销售策略,以及产品类型需要时间,将会不惜余力挽回局面,重筑增长势头,包括下调产品价格以吸引顾客。

2015年11月底,Dick Smith一个月内第二次下调盈利目标,告诫称10月份的惨淡行情延续到了11月,库存积压或给H1财报增加6000万澳元非现金资产减值,其股价闻讯暴挫57%。

相比之下,传统对手JB Hi-Fi与 Harvey Norman 也经历了股价滑坡,但在消化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后,并受益于消费信心反弹,自去年下半年均获得强劲复苏。澳洲零售业整体状况尚佳的情况下,Dick Smith资产质量及运营能力受到严重质疑。

早在2014年,Dick Smith公布的贷款及借款总额达到7050万澳元,可最高借入1.35亿澳元,但并未披露相关契约内容。市场分析师们一直担忧该零售商负债的可持续性,其贷款多为每90天和120天偿还,如果贷款方收紧支付条件,即会陷入困境。

一边是销售持续疲软,一边是债务压顶。张荒之下,管理层似乎乱了头寸,决定不惜牺牲利润,自去年底开始将重心转向去库存和债务削减上,然而似乎为时已晚。其打折策略受到外界批评,甚至被对手Harvey Norman总裁Gerry Harvey 称作“自杀式”举措。

私募“抢劫”与投资者噩梦

Dick Smith自2013年底以每股2.2澳元上市,最新价报于35.5分,就在上月投资者焦虑感达到顶点时,该股创出了20分的历史低点。截至上周四停牌前,Dick Smith的市值仅为8400万澳元,较两年前的初始市值缩幅高达83%。CMC Markets首席策略师Michael McCarthy表示,Dick Smith遭遇将令投资者更加怀疑私募IPO的买入价值。

同样经营电器零售的Gerry Harvey则直接指出,Dick Smith从上市至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其运营模式本身有问题,当初伍尔沃斯正是运营不下去才要将之剔除。“从一无所值到突然价值5亿,现在又成了零……当初每股发行价是2.2澳元,2分我都不会买”。长期抨击者Forager Funds将Dick Smith上市经历称作有史以来最大的私募“抢劫”。

市场观察人士Stephen Bartholomeusz同样认为这种被“剥夺”的感觉将会萦绕投资人心头,带来的不信任感将会影响到未来私募推举的IPO。事后视之:私募Anchorage在接手之后使得Dick Smith运营形势快速扭转,快到让伍尔沃斯“脸红”的地步,主要是一开始就近乎粗暴的方式削减库存以变现,并通过其它资产的减计来扩大减值额,进而膨大未来盈利水平。当时市场过于关注Dick Smith利润前景却忽视了资产负债状况,而这正是最终覆灭的“种子”。

从运营层面看,Dick Smith以薄弱的库存起步,本身就需要重建库存和融资,管理层又开展了十分激进的扩张计划。上市后,该零售商增加了75个门店,等于运营网络扩张了25%,与此同时发行新品牌并改革店铺样式,进军小家店领域并增加了私营品牌种类。为跟上这种扩张,过去两年来Dick Smith库存由1.71亿增长到了2.93亿(+70%),而同期销售额仅增长了10%。到头来库存积压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让管理层难以消化,刚刚过去的圣诞季成了Dick Smith的“抛售季”。

澳洲电器零售行业的前景毋庸置疑,在关键的圣诞季到来前,JB Hi-Fi 和Harvey Norman均通报销售状况良好,而过去一年中,两家公司分别创下50%和33%的涨幅。由此视之,Dick Smith的覆灭更多是一种“内部爆炸”。

展望前路,Bartholomeusz认为,Dick Smith如果要存活并脱离自愿管理状态,需要大量资本注入,新股权结构、新管理层,新的产品构成和运营策略。


讯源:ACB News

分享请点右上,再选

关注长按下面二维码,或点击标题下的 澳洲通,再选择 关注

澳洲通微信号au-news)提供汇率、优惠查询及邮包追踪等服务,可发送H至我们显示有关详情(需关注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