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富二代與打工仔的生活差異有哪些?

2016年04月05日 美国华人


      “初到異鄉為異客”多少人懷揣夢想來到美國,他們或許是中國的精英階層帶著豐厚的“盤纏”來到了世界之都;也許是變賣家產千里迢迢來到美國尋找“發家致富”之路。不管是衣著光鮮的“上層移民”,還事服裝襤褸的底層平民,在最初的那段時光裏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美國很多城市有唐人街,像紐約、洛杉磯、三藩市等,唐人街被稱為華人移民初到美國的落腳地和庇護所。那裏生活著太多有著相同初衷的華人移民,他們懷揣金錢和夢想,希望融入當地,但實際上中國移民的美國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曼哈頓單人公寓房價超過2,000美元/月的今天,唐人街的旅館卻還提供月租只要100-200美元的小房間。這些房間雖然條件不佳,但低廉的租金還是吸引了許多華人務工人員。他們剛到美國時就在此處落戶,有的一住就是十幾年。這些像蟻巢一樣的房間就是他們“美國夢”的起點。

       在曼哈頓唐人街的寶維瑞81號64平方英尺(約6平米)的出租公寓裏,在2013年3月忽然關閉前,一個月租金200美元,或者一晚9美元。

       通常在每個小隔間裏會住一到兩個人,這樣算下來,每個人的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據瞭解,在這棟公寓裏住的時間最長的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她在那裏蝸居了30多年。

       一名叫陳秀康(音譯)的男子說,雖然在寶維瑞81號住得一般,但他對這麼便宜的租金比較滿意。他在一家中餐館當廚師,每個月掙的錢絕大部分攢起來寄回國了。

        陳秀康說,“我廚藝好,平時跟其他人搭夥做飯,大家相處得跟家人一樣,很少紅臉。”

        一名40多歲、姓楚(音譯)的男士說,他就是個農民工,做著沒有技術含量的苦力活,但是他對收入比較滿意,這些錢寄回家給妻子和孩子們花,還能有剩餘,妻子都存了起來。“等我再掙點就考慮回國。”他說。

       一名叫陳銀正(音譯)的40多歲男子說,他對蝸居沒什麼可挑剔的,唯一一點讓他覺得不方便的是蝸居隔間沒有房頂,隔音不好。

       2013年寶維瑞81號被關閉後,裏面的華人移民被迫搬了出去,到附近的老樓裏繼續租便宜的房子住。原本在一塊住了好幾年的鄰居不得不分開,聯繫也少了,不過華人移民比較團結,遇到不錯的工作會互相告知。

        近年來隨著留美的華人工收入水準越來越高,移民美國的中國富人也越來越多,許多人在選擇住房時都儘量搬離唐人街。  但事實上,很大一部分在美華人仍然做著較低技術含量的工種。他們的生活起居以唐人街為中心,唐人街的日間百態就是他們生活的一個個縮影。

       打餐館工是剛來美國的新移民的首選之路,美國的中餐館以自助餐為主流,每個自助餐館的菜類20-50個品種之多,也有上百種的,一般廚房裏就要10-20個廚房工左右。

        網友A初到美國時人生地不熟,為了生計,他到一個叫“王記”的餐館做雜工。一週六天,一月800美元。餐館打雜的任務是搬東西、搞廁所、擦玻璃、以及切菜、洗刷碗筷盆勺,肉片上漿等幫廚的活。餐館的工作時間是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實際上他要比別人還要早到一些。

       那時還沒有錢買車,只能乘公車。班次間隔很長,高峰時10分鐘一班,晚上10時以後半小時三刻鐘才來一班。有時候為了省錢,需要走大約一個多小時能到家。

       在王記中餐館打工的時候,有朋友介紹說有個姓沈的上海青年新開了一家餐館需要幫忙,不過要會開車。那時網友A已經花了2,000美元買了一輛舊車,考了駕照,於是便答應了。這個偏離市中心的小小餐館,全部工作人員只有老闆夫婦、招待小馬和他。除了打雜幫廚之外還須開車送外賣。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