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叛逆期:家长要适当示弱与让权!

2016年04月12日 阳光母亲



青春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之间的那段时期,是介于少儿期和成年期之间的一段特殊时期。心理学极度重视这段时期,认为至此人生发展到了新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顺利与否,关系到人生未来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然而,一提到青春期,很多家长就会头疼,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会突然发现,孩子变了,变得不顺从、不听话,他们的行为甚至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


一位家长曾这样形容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就像一个矛盾体,前一刻钟,他们还在肯定一切,下一刻钟,他们又会否定这一切;有时他们会盲目崇拜,而有时他们又会把所崇拜的事物贬得一无是处;


他们就像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也许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成为引爆这颗炸弹的导火线;


同时,他们又像是对家长充满了敌意,事事都与家长对着干,家长让他们往东走,除了东之外的所有方向,他们都有可能去,但就是不会向东走。


这位家长说出了青春期孩子的整体特征:不定性,脾气暴躁,叛逆,充满矛盾,令人捉摸不透。


面对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孩子,很多家长会感觉恐慌,更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于是,一些家长开始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较真”:批评他们的奇装怪服、怪异发型;指责他们的满口“鸟语”、不务正业;过多插手孩子的事情、约束他们的行为……


家长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家长与孩子“两败俱伤”!孩子的怪异行为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生气;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恶化,孩子说家长不理解自己,家长说孩子不可理喻……于是,很多青春期的悲剧往往就这样发生了:孩子因为家长的管束太多而离家出走;孩子因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并且经常逼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故意与父母对着干……


这些都是鲜明的证据,是家长不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证据。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家长们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了解,那么,这些青春期悲剧的发生率会大幅度下降,孩子在青春期固有的“怪异行为”也会大为减少。


那么,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心理学专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1.我正常吗?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女生的乳房开始隆起,男生出现喉结、胡须等。性的成熟使女孩开始出现月经,男孩开始遗精,这使得这些男孩和女孩感到困惑和不安。女孩可能会因此而感到自卑和害羞,男孩则因为出现手淫现象而自责,他们不停地在心里问自己:“我正常吗?”


另外,性成熟会使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莫名的好感和幻想,并产生对性的渴望和冲动,与此同时,这又加重了他们的罪恶感。这种矛盾的心理会促使他们在心中不停地重复这个问题:“我正常吗?”


2.我已经是大人了,我想独立。


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身体的发育成熟,让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拥有了几乎与成人差不多的身材,因此,他们在思想上也想得到成人式的尊重。他们总是试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想独立,于是他们不断地向成人的权威进行挑战。

然而,由于这些青春期的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当他们以成人姿态出现在社会中时,却又屡屡碰壁。于是,这又产生了一对矛盾,他们想独立,但又害怕品尝碰壁的苦头,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感到很迷茫。


因此,青春期孩子最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安慰,如果家长真的理解他们,他们很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然而,生活中的现实是,孩子要经常面对家长的不满和指责。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宁愿家长称自己是“怪物”,也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


看完上面这两段分析,家长们应该对青春期孩子心理成长的任务有所了解了。其实,在这一阶段,孩子心理成长的任务就是——


◇走出困惑和叛逆。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首先,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足够的性知识。


在孩子四五岁时,家长就应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让他们对性别有所了解,让他们知道自己与异性的不同。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能很坦然地对孩子讲“性”,那孩子一般都能很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身体的这一“突变期”。


事实上,在孩子面前,很多中国的家长都不能坦然地讲“性”,面对孩子身体的变化,他们甚至比孩子都要紧张。而家长的这一表现恰恰极大增添了性的神秘感,以及孩子的恐惧和好奇心理。


曾认识这样一家三口:


一天,12岁的儿子洗完澡后,很苦恼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小鸡鸡长出了很多毛,好难看呀!”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既没有笑,也没有觉得难为情,而是亲切又有点严肃地对孩子说:“傻孩子,那不是难看,而是你成长的表现,这说明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不仅如此,再过一段时期,你的身体还会出现很多变化,比如长出胡须,还有喉结等,这些都是你长大的表现。”


就在这时,爸爸突然笑了一声,然后责怪似的对妈妈说:“你也真是的,怎么跟孩子说这些呢,这孩子也真是的,这也好意思问。”


这时,孩子的脸已经红得像个苹果,表情也由坦然变得极不自然,就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似的,赶紧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所说的那些话,本来是对孩子很好的性教育,孩子也能很坦然地接受,但就是因为爸爸的那一声笑和所说的那句话,让孩子产生了负罪感,从此“性”在孩子的心目中变成了一种罪恶,而且很神秘。也许他今后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有很多迷惑,但他再也不会对家长提起。


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如果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这些知识,这些渴望了解自己身体的青春期孩子,就会把目光转向黄色网页、黄色书刊,这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不利。


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性知识。现在一般的中学开设的性教育课堂,知识范围有限。父母可以根据情况向孩子讲授性知识。当然,如果家长觉得为难,可以买一些青春期读物,如《青春期男孩必读》、《青春期女孩必读》等送给孩子。


第二,家长应该学会“让权”。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开始反抗家长,其实,这都是由于他们身上的成人感在作怪。这种成人感使他们不再喜欢家长的束缚,因此这时,家长不妨分一些权力给他们,让他们过把成人瘾。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王萌抱着篮球就往外跑,正好与爸爸撞了个满怀,爸爸看他慌里慌张的样子,便问他:“你这是干吗去呀?”


“我昨天跟同学约好了,十点在学校操场打篮球,这会儿我估计他们都已经到了。”


“那你的作业?”


“爸爸,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上午打球,下午写作业。”


“既然你已经安排好了,那我就不打乱你的计划了,不过,你也要按计划完成任务呀。”


“那……那我现在……”


“还站在那干吗,赶紧去吧,跟同学约好了,哪能爽约呀!”


看到爸爸这么开明,王萌高兴地抱着球跑出了家门。


到了青春期,孩子最烦的事情可能就是家长还像小时候那样约束他们了,因此,家长越约束他们,他们越偷偷摸摸地或明目张胆地与家长对着干。但是,如果家长给他们一些权力,让他们自由安排自己的一些事情,他们就会觉得家长很开明,从而不会故意“为难”家长。


就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位家长,他同意孩子按自己的计划安排时间,让孩子掌握了管理自己时间的权力,孩子在感觉家长开明的同时,一定也会严格地按着自己的计划去安排时间。


当然,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分给他们的权力要适度,比如,允许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要把安排表交给家长一份,以供监督。这样既给了孩子权力,又考验了孩子的自制力,同时还不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可谓是一箭“三”雕。


第三,家长要学会“示弱”。


面对青春期孩子表现出的叛逆行为,家长要学会把自己从“老子”的角色上放下来,要学会对孩子“示弱”。


有一位妈妈就很会“示弱”,因此,她与14岁的女儿相处得很好,而且女儿还把她当作知心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教育女儿的:


“女儿,过几天妈妈要参加一个婚礼,你说妈妈穿什么衣服比较时尚?”


“我觉得你新买的那身裙子应该不错,不过,要是再配一条小丝巾就更好了。”


“好主意,这样既高贵而又不失时尚,那我明天就去买条丝巾。”妈妈想了想,接着说,“我的形象设计师,我能给你提条意见吗?”


女儿听妈妈称自己为“形象设计师”,高兴地说:“妈妈请讲。”


“我知道你的发型是今年最流行的,我也很喜欢,但头发帘把眼睛都遮住了,是很影响视力的。如果你把头发帘斜着再剪去一些,既不失潮流,又不会遮住眼睛,说不定还能引领另一种潮流呢!”


女儿仔细想了想妈妈的话,说:“妈妈,我正在为这个头发帘烦恼呢,这下好了,你帮我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好办法。”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就懂得巧妙地向孩子“示弱”:她先承认了自己不如女儿的地方,然后再指出女儿的发型有损健康,使得女儿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也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发型有意见,但他们往往是以一种强硬,而且带有指责的态度冲孩子大嚷:“看看你的发型像什么样子,头发帘就遮住半个脸,你想演恐怖片吗?”


用这种态度跟青春期的孩子讲话,他们肯定不会买账,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对家长充满敌意,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这种教育方式最不可取。


也许有家长要问了,向孩子“示弱”会不会助长孩子的嚣张行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并不会。所谓向孩子“示弱”,并不是全盘肯定孩子,而是先肯定他们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们的缺点。它代表着一种教育态度,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并时刻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它又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先扬后抑。


只要家长学会这三点,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困惑”和“叛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