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留学之父”的留学创业启示

2016年01月31日 新西兰留学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英语教育领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2001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于2006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他是缔造“出国留学流水线”的“留学之父”和“青年导师”,也是年轻创业者眼中的天使投资人“洪哥”。

  


1
留学的意义


刚刚有记者问“我”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俞敏洪表示现在留学不是意义,而是行动,是到底应该有多少人留学的问题。“我”做新东方至今22年,从来没有动摇过把中国年轻人送去留学的决心。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拼命说只要有资格就应该去留学,至于到什么国家留学不重要,只要有大学,可以做研究的地方就可以去,因为留学是开启心智、扩大眼界、了解世界并且回归祖国的过程。


当时有段时间媒体批判说新东方是人才的收割机,把中国人才送到国外的罪魁祸首。“我”当时读到邓小平一篇讲话,他说我们要向世界改革开放,我们要鼓励大家出去留学,不管是公派,还是自费,因为我们每十个出去留学的人只要有一个回来,中国的现代化就有希望。后来我特别有底气,任何媒体采访我,说新东方是人才收割机时,我就把这段话说给他们听,希望他们能够充分理解留学的重要性。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远远不只是出去十个回来一个。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读本科、研究生、博士的,全世界加起来,学成回国的已经达到60%左右,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准确,但是至少超过50%。


对家长来说,送孩子到国外去,不是说孩子未来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孩子能上某个名牌大学,这样父母脸上有光,而是实实在在把你的孩子融入到一种新文化中,学到更好的高科技知识、文化理念、思想创新,最后回来和中国的发展结合,打造出一片新天地。我觉得一定要想清楚留学的真正目的,否则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爱学习,出去以后乱来,开车撞人,去留学反而会有大问题。


2
大学排名与选择


对于上什么样的大学?俞敏洪表示,毫无疑问,一定要追求世界名牌大学。即使在中国,也会追求先上北大、清华。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这样幸运。“我”统计了一下,美国前10位著名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人数估计加起来也就是2、300人左右。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只要是西方包括美国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大学都值得去。综合排名什么概念?当然,不同条件排名会变化,前100位大学中美国好像占60位,前200位大学中,才勉强出现了北大、清华的身影,大概前200名大学中,中国大学加起来好像只有4所。但日本居然排了10几所,可见日本的教育要比中国好。不要说评价不公正,世界评价体系还是有一定的公正性,中国大学应该努力。


前200位大学的英语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大概已经占150个左右。我们从这150个大学里挑,每个大学都值得去。国外对于教学研究与科研独立性的保持还是有很严格的标准的,我觉得大家应该去。


3
要不要留学?


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用砸锅卖铁,孩子又比较喜欢学习,英语水平还过的去,家长就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出去留学。一定要记住了,孩子的托福分数至少考80分以上才能过去,现在有些中介机构说根本不用分数,过去以后慢慢就会了。凡是在国外出事的孩子,基本都是过去后进了大学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索性就不听了,几个坏孩子都听不懂,有人说出去玩吧,稀里哗啦就出去了。


美国现在对留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有媒体报道说去年有8000个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任何中介机构如果说孩子没有英语水平就可以出去,除非送出去上初中还有一定可能性,否则是非常危险的。托福学到80分以上,大学教授讲课一半能听懂,他就能在教室里坐得住,就能学得下去,最后就有可能毕业。只要正规大学毕业,从学习习惯到思想意识到英语水平都被改正过来了,水平就高了。


我们要做到让孩子自愿出去,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出去。“我”有一个家乡的土豪朋友,儿子不爱学习,在中国上了三流大学。他说你要帮我把孩子送出去,“我”说不行,“我”是不会帮你把孩子送出去的,因为他压根就不爱学习。后来这个孩子到了二十三四岁时,不知道什么刺激了他,居然开始自己要学了。跑到北京来在新东方住了整整一年,每天都在背单词,每天都在学习,一年以后,居然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不少。看来是真想学了,“我”才开始帮他联系国外的大学。现在他在国外大学学得很好。只要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中国上不了大学,挺丢面子,把孩子送到国外,人家问的时候可以说自己的儿子在国外留学,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为了面子问题牺牲孩子的前途。


4
美国大学看中什么?


我们要让孩子在国外读相对好的大学,也要让孩子在某个专业方面成长。我们更要重视孩子整体上积极向上、个性开朗、自我奋斗的精神,这比任何对孩子的宠爱都要更加重要。


美国最重要的大学录取标准,不光看成绩,要看你在某个领域是不是愿意追求卓越,还看你是否有慈善心,比如参加过慈善组织,或者参加过各种慈善活动。“我”的孩子在申请美国大学之前,高中在国外就读,曾经在某个城市的医院做义工400个小时,人家一看这孩子能在医院里做义工这么长时间,这一项就加了很多分数。有的时候你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和未来为世界服务的意识,要比追求顶尖的成绩强很多。


不少孩子进了北大、清华还在讲究第一名、第二名,为了第一名第二名争得半死不活,有的因为拿不到奖学金互相写黑信,太不符合北大和清华的风范了。还有这次北大、清华为了招生互掐,让这两个学校的脸都丢尽了。我们常常能把孩子教育出顶尖的成绩,却没有教育出顶尖的人格。我们培养孩子,不一定非要顶尖的成绩,但是一定要有顶尖的人格。这样的话,家长放心,社会放心,孩子的未来之路也更加广阔。


5
海归创业建议


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的机会依然会比其他国家多。不管就业还是创业都要以中国为基地或者是以中国人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未来。“我”比较主张年轻人通过良好的规划和商业计划书的形式来拿别人的钱创业。对于那些还没有想法但是又想回国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先回国来就业,加入诸如新东方这样的成熟公司或创业公司,跟着创业者一起去创业,这样既可以不用付出什么成本,又学到了创业思路。


留学生回国不适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企业大部分做事情不是中规中矩的,比较随意,而在国外学习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过程; 第二,有些留学生因为经历了国外深造,尤其是名牌大学的留学生常常下意识地会有种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在他周围的同事看来很滑稽。不管你从多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在工作过程中间只有抱着谦虚的学习心态,周围的人才会接受你,如果你真有才华的话很快就会变成引领某一个行业的先锋。


6
创业的要素


所有的创业者打的都是概念,实际上,你一定要把背后的一整套的大逻辑想清楚,商业模式上最终能不能走通。因为有时可能走不通,比如教育行业,有几个软件APP,背后都是1亿5千万的用户,但最后怎么变现?一定要找这个领域的专家来问。有人问,说俞老师最后用户数可以到1000万人,自然会有赚钱的机会。“我”说不行,你得想你假如有了做什么。那个时候时代变了,人家花钱的模式不一样。尽管可以狂想,我觉得一开始想清楚更好一点。这要从你一开始做起,不管什么模式,最后得以让这个公司长续发展的唯一办法——就是你的收入和利润是不是实实在在的。


实际上最怕的是创业一下子拿到钱后,觉得自己有钱了的感觉,其实离有钱远得很。大多数公司是死在C轮的,到了C轮以后发现每个月的花费上千万。后来看商业模式时,突然不看好了,觉得不值那么多钱,最后投资人就犹豫了。一个公司每个月要花几千万的时候,要缩小到几百万,难度很大的。员工补助就是几千万。“我”在三年前投的一家公司,A轮进去的,到B轮的时候估值3亿美金,到C轮突然发现上不去了。大家都在犹豫。我们所有的股东一起都觉得没有办法,不管怎么样就是要裁员,先把非主营业务和非核心业务裁掉。光裁几百个员工就打了很多场官司。如果理性的话,钱可以多花几年。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算你拿到投资者的钱,也要理性花钱。有时说我们要花钱抢占市场,不然最后就完蛋了,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如果你真的做好模式、商品的话,市场不会丢的。如果你做烂东西,最后没有办法,占一点市场就是一点。小米做到今天,是因为雷军对质量典型地一丝不苟。小米不管是电视还是手环,那些东西能带来多少收入,还是单品打天下,追求极致比快速抢占市场更重要。


“我”现在处理最多的就是创业团队问题。主要矛盾来自几方面,一是谁也搞不清楚谁做主,这个团队是有问题的。一定要有个头儿,大家可以参与决策,但是民主集中制一定要有。还有一个方面是团队打架,刚开始,股份分配差不多,过了一段,有的人投入精力大,有的人出的主意多,有的人投的钱拿股份之后参与的少,大家慢慢不平衡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要么一方主动提出来,我不如你努力,把我的股份给你一些,这样可以大家一起发展。要么一起讨论,这个事情不解决,再大度都不行。


“我”建议大家要进行动态设计。如果你们拿30%的股权做这个。第二年设计出来一个方案,我们30%的股权中间,我们每年要增发30%。比如说现在有1千万股,每年增发300万股。增发给谁,最主要的核心是到年底评判谁出的力气多。如果结果认可是“我”多,大家评判一下是不是这300万给“我”,这样“我”在公司就提升到了50%,“我”愿意继续干。讨论的过程很重要。到现在为止,大家干活不平衡最后散伙的,“我”看了很多。


在投资者进入时,一定要给管理层再次设定未来发展空间的股权。假如说你是一个创始人,占了100%。我进来投资了,你占30%,未来我们涉及到一个问题,你们团队的成员股份怎么来。如果你给管理团队一起分配,有的创始人说我80%,再拿出15%给未来的团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因为这样可以支撑两三年。


也有创始人说,我们必须这样,你看上的是我这个人,我们共同找团队,我们能不能共同稀释出15%的股份来给团队,也有投资人会答应。但是一上来就要说好,不说好就怕投资者和创始人有矛盾了,基本上是两败俱伤。第一个是投资者有矛盾了,创始人后续拿到资金的可能会很小。因为投资界是相通的,大家会打听。如果我说你一点诚信没有,就没有人投你了。但你把公司玩没了,投资者是没有办法的,我们没有办法帮你追回来。找投资者,有时不是光看钱,有时候钱少一点,你知道这个投资者对你有帮助,也要懂得把握。

出国留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