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却在质疑:进入藤校又如何?

2016年04月12日 美国资讯





留学前规划“背景提升”大行其道

上周,本报报道了2016年美国“常春藤”等顶尖名校本科录取再创新低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名校录取标准一向自由度高、难以捉摸,而且以注重课外活动经历和领导力著称,成绩好只占录取因素的小部分。这导致一波又一波“爬藤”的优秀学生,在“背景提升”的道路上不惜花费大量精力。

记者了解到,此种情形和趋势不仅在美国当地的精英中学里盛行,中国的“美本大军”也开始向背景提升倾斜时间和金钱。各大留学服务机构忙不迭地推进相关项目,学生和家长也乐于为提升活动的含金量和“高级度”而埋单。不过,美国社会对此也出现了一些质疑,认为“藤校生”正在受到既定道路的局限,不认为“常春藤”模式适合大多数人。

■新快报记者 李杨

以背景提升为主打的高端申请 在中国越来越有市场

近日,记者在新通教育主办的出国考试留学展上了解到,今年新通教育新推出了Super Igo计划,专门针对希望入学“常春藤”等美国排名前30顶尖高校的中国学生,为其配备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前招生官,一对一指导申请规划和面试。全年仅5个席位,费用约为每人12.8万元。

“Super Igo属于高端留学申请项目,为目标明确的拔尖学生做长期留学规划。”美国名校申请专家、新通教育广东分公司美国留学部总监郑君远表示,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想进好的美国大学,但无法得知录取规则,名校前招生官凭借多年的录取经验,能很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辅导,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准备才能击中名校的“痛点”。据悉,高端文书辅导将包括至少3次视频教学,每次不少于45分钟,名校前招生官会给学生笔记反馈和后期针对性指导。

此外,该计划会为入选学生提供额外的背景提升配套项目。“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能参加哪些社会活动,从中获得什么收获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郑君远表示,背景提升项目将包括海外金融实习、世界500强实习、商赛、国际义工、国际辩论营等,由专业的第三方背景提升机构负责。

“未来,分数对于名校只是入场券。”郑君远透露,对国际学生从看重学习成绩到关注全面发展和独特贡献,已不仅在本科录取时体现明显,“就连美国高中在录取小留学生时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看SSAT分数,还要重点考察学生的运动、艺术素质,重视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背景提升。”

根据专业和兴趣选背景提升项目 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国际义工

其实,前两年,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背景提升”为卖点的留学服务,比如启德教育的Prestige Only计划,也是请最顶尖的名校前招生官和毕业生作为指导顾问,提供出国参加实习和社会活动等服务,帮助国内知名中学的尖子生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啄木鸟教育也拥有相当丰富的国内外慈善项目、义工机构等等。而当“背景提升”成为业界追逐的下一个目标,学生在参加和选择活动时该注意些什么?

上周末,金吉列留学启动了2016年新一季的“学霸计划”,将为达到GPA3.5以上,平均分85分以上,雅思7分以上或同等水平的学生“免单”——免除留学服务费。“学霸计划是为了鼓励和帮助好学生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为他们匹配更好的院校资源。”金吉列留学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邢庆华向记者表示。

邢庆华认为,对于留学目标在美国前30名校的学生,背景提升很有意义。“因为这个层次的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差别不会很大,脱颖而出主要靠文书体现软实力。背景提升中的诸如游学、义工等项目,能帮学生的文书增色不少。所以需要先做好背景提升方案,想写出漂亮的文书才会有内容来源。”

不过,邢庆华同时指出,背景提升的活动最好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和申请院校的要求来选定。“以做义工为代表的社会活动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名校招生官看多了类似活动也会审美疲劳。不必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如果英语程度并不突出,那么参加需要学术英语要求高的国际义工并不适合,反而可以选择能体现自己的品德、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活动。”

为包装华丽背景而牺牲过多,

这场游戏值得吗?

然而,美国名校对于学生的活动经历背景真有如此看重吗?其实,从一些高端录取案例分析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并不是活动越多,录取结果就越好,学术成绩的“硬件”仍然是大前提,所谓的“软件”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记者近日了解到,美国社会已经开始意识到,在以“藤校”为代表的名校录取标准下,高分、高能力的入校学生似乎被过于“神化”了,而且他们从小开始跨上追逐名校的道路,导致进校后乃至毕业后仍然“刹不住车”,只能在既定的成功之路上继续狂奔。

林杰曾担任“藤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校友面试官,并在美国两所百年寄宿高中从事招生录取、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翻译了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的新书《优秀的绵羊》。

近日,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林杰表示,就像书里说的,美国的现状是,很多人为了进名校,很早就开始准备各种活动。“想进最顶尖大学的中学生基本集中在纽约曼哈顿,他们从9年级甚至6年级就开始找人 ‘包装’,开始进入这场游戏。为了进藤校,他们可以选择10门AP课程苦读,同时还去做学生会主席,去参加音乐会表演,没有时间休息,到后来都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忙。”

“这是一种脱离。”林杰认为,这样的学生其实也可能是受害者。进入这样的赛道后,因为同龄人的压力,本来各有特色的个体,也都被影响着去找投行、名企、律所的工作,被牵引着走上同一条光鲜的、已被无数人验证过的成功之路。“这在美国被戏称为rat race,寓指着这群学生像被动的小白鼠一样参加竞赛,却无法停下来。”林杰说。

也有在美国教育界工作多年的业内专家指出,其实,以为参加多一些公益活动,把背景弄得更好看就可以进入名校,是一种错觉。有经验的招生官,通过阅读一份文书实际已经能够大致判断这个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眼界、创造力等水平在什么位置,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了解你具体参加了哪些活动上。花哨的、言之无物的活动经历,加分的可能性很有限。

美国名校录取的游戏规则已经扩散到中国学生群体中,美国社会对过度包装和名校生未来道路的质疑和思考,是否也该一同引起我们的深思?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