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解析:疯狂楼市中的大温众生相(上)

2016年08月18日 北美报告




【《高度》(Rise Weekly)周刊 李戈予撰写】被一些富翁和土豪燃烧起来的温哥华房地产,其房价屡创新高。火热楼市不但让首购族却步,对打算升级住房的本地居民,亦美梦难圆。尤其是低陆平原人口密集的地区,住房压力越来越大,可谓不胜其扰。主流机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近60%温哥华家庭表示,计划未来三年从温哥华撤离,继续留在卑诗省的人数也比两年前的统计有所下降。其中56%的人表示子女会生活在卑诗省,与2014年的统计相比更下降了10%。那些通过楼市吃紧得以在后面紧吃的自肥赢家毕竟是少数,若深入到本地坊间,不难看到疯狂楼市下的各种众生相,可以感受到揾工阶层的普通民众怨声载道。他们诉说的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真正应验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句老话。

政府行为捉襟见肘




温哥华拥有令世人惊叹的水光山色,港湾处游艇点点,很久以来就是世界上最适宜的居住地,而近来房价却达到新高。低利率、移民数量的增加和海外热钱的涌入,都是形成这种新高的原因。

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值得提及:从今年年初到6月,独立屋价格飙升破纪录的39%,达到160万元;90%以上独立屋现在都在百万元以上,而今年年初则为65%的独立屋在百万元以上;现在温哥华房价已赶超纽约、旧金山和伦敦;今夏头5周,海外买家已为卑诗房地产注入10亿元,占该省房地产销售额8%左右。

过去6个月以来加拿大银行发出大量警告,可是房价越来越难以承受。于是卑诗省政府最近采取行动,海外买家征收15%物业转移税(property-transfer tax),温哥华市政府被赋予权力征收房屋空置税。

不惜用政府行为强行介入,以期给居高不下的房价降温,保障省民和市民实际利益,动机可嘉,可是效果有限。房屋市场已像一匹脱缰野马,近期很难驾驭驯服,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从房供、海外资金掌控、按揭贷款、地产交易条例乃至经纪队伍整顿等综合因素多管齐下,还要顾及经济环境和市场固有规律。

主打华人生意的洋经纪

现年59岁的德白勒(Clarence Debelle)是地产经纪,他的办公室位于温哥华西海岸,沿着办公室墙壁摆放着客户赠送的各种礼物,最醒目的是中国传统的瓶装白酒和龟龙造型的玉器。

快人快语的德白勒并不掩饰地说:大温楼市已成富人游乐场。但他坦言,不仅是地产经纪,其实方方面面都从地产投资的兴旺中得益。言外之意,政府也是赢家之一,只是不便直说,怕犯众怒,于选举不利。

德白勒与大量中国客户打交道,专门经营两百万元左右的豪宅。他的华人客户不乏资产数十亿元,他在本地华人微信里安排广告,也有比较广泛的华人朋友圈。他说:“我几乎每天都带中国人看房,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等地,我从没去过那里。看房者有的是带着孩子的母亲,因为父亲在忙工作。”即“太空人”,一面顾及中国市场,一面在这边购置不动产,保证财富保值或升值。他有个中国客户43岁,拥有资产20亿元,有实力购买这里的豪宅。




德白勒雇了会讲国语的销售助理,驾驶一辆白色宾利,每年至少卖出25栋房子,获得3%佣金。德白勒忙得不可开交,过去8年只过了一次假期,每个周末和晚上都要工作,与香港和大陆的客户电话联系。经他出售的房子,算是温哥华最豪华的住宅,包括占地2.3英亩的海景房,房后是花园。酒窖可储藏2500瓶酒,室内安装水晶吊灯,悬挂的名画来自洛杉矶和意大利。浴室整面墙都是大理石,房价开出2400万元。像这样的房子,他每周都要带一个客户来看。

为不敢生养孩子抓狂

现年31岁的葛迪莉安(Stephanie Goudriaan)是意大利裔,本人是律师助理,丈夫是管工,眼下和其他家人共住在素里一个1200英尺公寓,房龄超过20年。从家到温市办公室,要驱车一个小时左右。




最近葛迪莉安考虑或有一个更大的住宅,以照顾大家族;或搬出去,有自己房子。但她坦承进入房产市场的时间点不对,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已无法承受眼下的房价。

在工作间歇葛迪莉安说,本想要孩子,而现在孩子却成了奢侈品。动弹不得,想起来就让人抓狂。

葛迪莉安夫妇想有独立住处,但城市屋和公寓都价格高企难以负担。有经纪帮着推算,他们有资格贷款45万元作为按揭,于是葛迪莉安网上寻找50万元以下房子。结果她惊讶地发现,50万元左右的城市屋通常老旧,需要装修;而像现在他们居住的公寓,又贵很多。

被高房价挡在房市之外的葛迪莉安,并非孤例。据皇家银行(Royal Bank)最新统计,温哥华中等收入要购买独立住处的人中,葛迪莉安这样的情况占多数。可负担条件是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4000元,房贷25年,首付25%。葛迪莉安愁眉不展地问:“我们是待在原地生养孩子,还是离开温哥华乃至卑诗省?”

“一半”们卖房搬岛上

现年68岁的托德里克(Linda Todrick)以前当过加航服务员,住在温哥华南边26年,去市中心45分钟行程。2015年年底,她的房子估价1百万元,一个月后蹿升至130万元。今年4月,挂牌出售128.8万元,这个吉利数字为了迎合中国买家。24小时内就有4个订单,几天内卖给华人家庭,无条件150万元。

卖掉温哥华南端的独立屋,退休的托德里克如今搬到夸林库姆海滨(Qualicum Beach)新家,位于温哥华岛一个居民近万人的小镇,距离温哥华有半个多小时轮渡。她在船上一个劲儿地说,对自己独立屋的成交感到不可思议。她说:“这好像不是真的,发生得太快了。从大陆涌来的人们口袋里都装着现金。而现在也难以相信,会有那么多人涌入夸林库姆和温哥华岛。”




托德里克用了不到一半的卖房款,就在夸林库姆买了新的房子,成为温哥华“一半”们的一部分,经纪们正是这样叫他们这种人“一半”。虽然只用了一半的钱买了新居,面积却比过去大了一倍,达到4000平方英尺,拥有海景和一个半亩大园子。托德里克说驱使她快速卖房的一个因素,是担心房市冷却的危险,所以别犯傻。

文/李戈予
感谢《高度》(Rise Weekly)授权转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