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澳洲华人(裔)比白人更会存钱

2017年04月20日 悉尼的华人


你是否相信存在一种无形的力量?

你是华人(华裔)吗?

如果是你就更有可能存下钱来。


一项新研究发现,种族、教养和宗教信仰会影响一个人的储蓄能力。


印度尼西亚Krida Wacana基督教大学同悉尼的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合作开展了一项三国研究(澳洲、加拿大和中国),接受调查的755名成年人按照收入、宗教信仰、族裔以及移民世代(生活在中国的华人;澳洲或加拿大的第一代华人移民;澳洲或加拿大的第二代华人移民;还有白人)进行划分。


结果表明,族裔的影响力特别强,华裔的储蓄远多于白人。


就算是在中国生活的低收入华人也可以存下其31.3%的收入,比高收入白人(存下15.7%的收入)更会存钱。


Platinum Professional Training的金融分析师朴杰夫(Jeff Poe)表示,这没有什么奇怪。他的祖父和太太都出生在中国。


他说,“早早成家立业的压力,缺乏社会福利保障,以及人口众多带来的赤裸裸的竞争压力,在中国要想活下去,存钱是最基本的事情。”


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华人,储蓄率随收入提高而增加,对于年收入超过8万澳元的中国人,储蓄率高达48.9%。然而,生活在澳洲或加拿大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华人移民,并没有继承这一习惯。


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储蓄率低于第二代移民,表明他们在移居到一个社会福利更好的国家之后,原本节俭的消费习惯有所放松。


宗教信仰的作用


研究发现,无论你是否相信存在一种更高的力量,宗教信仰确实会影响储蓄。


在中等收入者中,有宗教信仰的人会存下35%的收入,而无宗教信仰的人只会存下27%。


研究报告的作者主张,某些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可能更多地追求精神目标而非物质满足,所以消费较少,储蓄较多。


然而,在高收入者中,宗教信仰却起到了一个强大但是相反的作用:有宗教信仰的群体(储蓄25%的收入)反而比没有宗教信仰的群体(36%)储蓄得更少。



在家说哪种语言会影响储蓄习惯


就连我们使用的语言,以及这种语言中对时间的表述,也会影响我们的储蓄倾向。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的经济学副教授陈凯斯(Keith Chen,音译)表示,不太注重时态的语言(如马来西亚语和中文)的使用者,比那些时态明确语言(如英文和希腊语)的使用者,一年能多存30%以上的钱。


陈教授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如果一种语言明确划分现在和未来,就会让未来显得比较遥远,从而影响人们的储蓄积极性。



欢迎提供爆料!

随手拍,随手爆料!


悉尼新鲜有趣的事,敬请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悉尼的华人

公众号:sydneychn

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