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留不下,国内又折价!50万海归大军该何去何从?

2017年04月05日 诺德仕海外


又到了每年找工作的旺季,留学大军正经历着踌躇与彷徨。回国还是留下来,不管哪条路,都是荆棘,不管做哪个选择,过程都异常艰难。


留学的越来越多,留下却越来越难。


记得小编几周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教育部最新公布中国留学大数据的文章(读懂留学!2016最新出国留学大数据来了 | 新春发布会),其中数据显示,我国正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同时留学回国人数也一路上涨,与出国留学人数的“逆差”逐渐缩小。


在留学的大军中,美国是最主要的目的地。2016年有近33万中国留学生赴美深造,占据美国所有留学生人数的31.5%。(见下图,蓝色柱状图代表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黄色曲线代表占美国所有留学生的比例)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有两个国家的人最不在意学费,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中东。中东人不在意学费是因为太有钱,而中国人不在意学费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十分看重教育,而得为孩子教育一掷全部家产。


然而,留学大军学成之后,下一站是什么呢?教育部已经给出了答案,是回国。2015年(如下图),以及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的人员的比例高达八成!




回国比例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己的意愿,但更多的原因是留下越来越难而不得不回。拿美国来说,全世界的留学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留学人口巨大,而工作签证发放却越加严格,获得工作签证愈加艰难。


我们来看看外国人在美国合法工作的签证H1B的发放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所有中签的中国藉人数在2万左右,包含了所有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比起33万的留学人数,获得签证的概率小得让人心痛。这也就意味着,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通过工作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在不断减少。抽不到签,意味着就算找到工作,也没法长时间呆下去。



相比之下,改革开放初期,海外留学人才曾出现严重逆差。2002年,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达到本世纪以来最高的6.94∶1。也就是近7个人中,只有1人归国。正是在那个时期,李彦宏回国创建了百度,李国庆创建了当当。


此后,差距不断缩小。

2010年,出国:回国= 2.11 : 1

2016年,出国:回国=1.26∶1

有人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不少家长与学生对留学的关注点,已经从如何成功申请出国深造,开始转向关注留学后的职业发展。


曾经大家最关心的是:

去哪个国家留学?

哪个大学专业好?

大学申请的要求是什么?

在现阶段的出国留学中,大家都在讨论:

学成毕业之后,可以留下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少?

留不下来,如何回国发展?

在国内职场,有什么优势?

留学不是问题,留学后如何找到工作,才是大问题!


回国找工作,四处碰冷壁。在现实中,“海归回巢热”与国内职场的冰冷,在冰与火中,进行了一个大撞击。


目前正是各企业招人旺季,在各个招聘平台上统计,明确注明需要海归或者海归优先的职位,还不到1万个,但今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43万。这股寒风吹的人心里冷飕飕。


《围城》里方鸿渐凭买来的一张克莱登大学的文凭,竟也能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而如今待遇已然不同。 小杨是天津人,去年回国找工作。说起招聘市场的待遇,有种想撞墙的感觉。有个公司竟然开给他3500元的工资。



不谈经济上的落差,也不谈父母这些年投入的上百万学费。就是想起在国外这几年辛苦万分的学业也感觉心意难平。比起国内院校,国外大学的生活要辛苦很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课与实验,看不完的资料与书藉,无穷无尽催人命的Quiz。学得焦头烂额,每天熬到半夜才能入睡。如今,这样的薪资水平,让小杨的心理落差很大,有从平原往深渊猛坠的感觉。


虽然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工资会高一点。可是也休想用一张金光闪闪的国外大学文凭晃瞎招聘官的眼睛。据几个HR的朋友告知,哪怕是牛津剑桥毕业,他们公司给的月薪1W都不到,他们要的是:经验,能力,及价值创造。


现实是:四年花尽几百万,学成月入没一万!


落差下的深刻反思,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落差呢?


一、从大的环境来看, 西方教育产业化和国内自费留学火爆,让人中龙凤的海归稀缺性消失。


这些年,西方许多国家靠教育产业化拉动经济,这让申请国外大学的门槛降低了很多。前面几年,美国正逢金融危机,美国大学加大了国际招生。


在澳大利亚,教育产业是国家的第三大出口行业,并领先于旅游业。2015年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的花费达到了192亿澳元。英国也同样是这种状况。


同时,中产阶级的崛起,送孩子出国享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强烈。每年超过100万的留学人群,相比过去公派留学生的稀缺优势,不复存在。


当供应市场太大的时候,除了稀缺的宝货价值坚挺外,绝大部份的价格就会应声下降,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律。


二、此外,海外学历优势与用人单位的工作技能需求不一定匹配。


在求职过程中,即使是海外名校毕业生,其金灿灿的“洋文凭”也只能让他们通过网申,到达笔试和面试的环节。


或许,投递的简历可以通过所有上市大公司的系统初筛。然而,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后,考验一个人的往往则是专业技能水平。在互联网中小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实战能力更是放在第一位。


有个公司在招聘一名新媒体运营。纽约大学就读此专业的Y同学去应聘。同时竞争这个岗位的,还有另一个从国内三本毕业的应届生。Y同学能呈现的是纽大的优异GPA,及国外一些单位的短暂实习经历。而这个国内学生手里,却运营着一个有关大学生交友的公众号,拥有10万粉丝。对国内新媒体的状况,更有很深的心得体会。最后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据调查,仅有26.4%的留学生,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而63.6%的留学生等于或低于国内大学学生的起薪水准。


企业不再崇拜洋文凭,而以实际能力与是否能创造价值为择人的核心。这是当前留学生遇到的一个大挑战。


第三个外在原因在于学制的差异,让很多海归错过了校招季。


众所周知,“金九银十”,即每年的9到10月基本上都是企业校园招聘的旺季,俗称“秋招”。此时留学生还处在紧张的学习当中。等到国外大学6月毕业时,用人单位每年的“应届生”招聘已经结束。


记得秋天刚入学,朋友圈里不断有国内的同学发出喜讯,有被BAT招入的,有收到华为OFFER的,有进世界500强的...隔着重洋,我们在海的这一边扼腕兴叹。


另外很多海归回国后还面临自身无法适应环境,并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


他们中的一些人不适应竞争无比激烈的北上广深的职业生活。复杂的职场人事争斗,踹不过气来的“996”加班,铺天盖地朝他们砸了过来。


由于整个留学投入巨大,留学生本人和家长都急迫希望快点回本,所以在薪资和职位上的要求很高。错误评估了自己刚刚毕业的“身价”。很多海归都放大了留学这几年所收获的软实力,殊不知,大多数企业要求更多的是硬技能。


从众星拱月到质疑唏嘘,从“待价而沽”到“折价而售”,如今的海归已然不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


国外留不下,国内又折价。当求职简历一次一次石沉大海,当残酷的现实把美好蓝图撕毁,海归们该何去何从?

随着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对海归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这个理性的市场如一个大熔炉。在大火的炙烤下,那些镀金的东西会化为灰烬,而真金在烈火中却将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章来源:英联邦海外教育




点击关键字回顾诺德仕海外往期精华


EB-5真相 | I-526解读 | I-829通过率 B表

赴美生子真相 | EB-5术语一点通

诺德仕CEO会见川普 | 川普上台关我啥事

斯坦福硕士被拒 | 绿卡与在美求职

H1B抽签 | 美国公校私校对比 | 人民币贬值



诺 德 仕 海 外

美国投资移民 | 海外资产配置 | 家族传承税务保险 | 中美公益事业

您家门口的一站式海外投资管家



中国总部
400-665-4515
北京朝阳区望京SOHO 塔2 A911

美国总部

(408)519-6095

39510 Paseo Padre Pkwy, STE 310, Fremont, CA 94539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