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2017年09月21日 加拿大第一生活



我们经常在感觉不适的时候纠结要不要去看医生?选择急诊还是门诊?看病前要准备什么?如何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


上海某三甲医院一位医学博士写了篇文章教我们“学会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一、该看不该看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过,能够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随人类进化了同样长的时间,也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这是个问题。


1.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损,需要立即就诊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


2.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医院,通常医生也不会立即给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信号,没有人会在消灭火灾之前,先把附近的电话线都砍了。


3.反复发作的不适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童年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已经处于某个疾病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复查一下。


5.别人看出来的疾病


通常不用着急,人类的身体有发达的自我检测系统,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医生经过身体检查发现的除外,比如身体上的包块之类的)


6.定期体检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保护,定期体检很必要。



二、急诊or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不要仅仅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诊。你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不要为了不请假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


需要去急诊看的病:


1.刚刚发生的疾病。


一个病已经得了三天了,还跑到急诊来看,我作为医生心里会感到不痛快。


2.这个疾病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还是应该到急诊看看先。



三、看病前的准备


1.回顾历史


  • 请在看病之前,回顾一下您的病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发病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觉?如果有时间,请用本子和笔写下来。


  • 回想一下是否对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史对于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种药物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请记录下来,请医生在您最常用的病历封面上写下过敏的药物名称。


  • 回忆一下曾经接受过的治疗,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它们的商品名称。如果您还能找到药物的说明书或者空的药瓶或者剩余的药物,请带上它们。


  • 带齐以前的病历记录,曾经做过的检查结果。每次看过病后,也请收好所有的检查结果和病历,有些检查结果是由热敏打印,时间久了容易褪色,请复印一份保存。


2.带好证件和卡


  • 带上信用卡和足够的现金,有些医院不支持刷卡。另外需要提防小偷。


  • 带好身份证、社保卡、退休证、离休证、医院的就诊卡等等一切跟医保可能有关系的东西。


3.安排好病假当天的事务


  • 请好病假,安排好当日的工作。


  • 最好能够找个比您更健康的伙伴陪同您去看病。


  • 预计前往的时间,不要在上午11点以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才去医院挂号。因为,恐怕没有号了,或者虽然看了医生,但是到需要做检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其他的科室已经没人了。


  • 查询一下当日的天气。天气越恶劣,看病的人越少。


4.选择合适的医院


  • 如果您已经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医院。


  • 一般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都会比较清净,去看病取药会很舒适。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


  • 当您选择了三级甲等医院看病,也就意味着可能会遇到挂号难、看病难。


5.挂号


  • 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个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个特定的专家,试试提前在网上预约之类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后挂不上号。


6.调整心情


  •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总是会生病的,所以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 与您的医生合作,共同对抗您的疾病。


7.检查确认上面的各种准备事项,带齐所有的东西,出发。


如果能战胜疾病,就借助医生的力量一起战胜它,如果不能战胜疾病,那么从医生那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疾病共存。



四、怎样与医生交流


与医生说话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会很心服口服的。


请大家务必都记住,医生出诊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区分事实和判断


请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 慢性病请精确到年或者月,比如“运动后胸闷5年”。


  • 近1-2年发病的,请精确到月,比如“双眼视力下降6个月”。


  • 近1个月内发病的,请精确到日,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


  • 急性病请精确到小时,比如“左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1小时”。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


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不过很遗憾,通常当我问起“您得高血压多少年了?”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与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诊,医生不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虽然那是无人想要的礼物。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是您生病的身体部分直接向医生的报告。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医生是不能够帮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没有查明报告火警的位置,我们不可能把火警的电话轻易挂掉。也许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检查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还是会冷漠的用手摸这摸那,甚至使劲压一下问您是否更疼,此时也请告诉医生您的感受。


态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请直接跟医生说,相信很多医生会和我一样给您选择相对便宜的药品和治疗。不过同时相对便宜的药物也意味着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车,找不到停车位,在挂号室门前受冻,坐在门诊等候一上午无所事事,请尽量不要将怨气宣泄在那个为您看病的医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样堵车,一样找不到停车位,您在挂号室门前受冻的时候,他在病房检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门诊等候的时候,他在诊室里奋力看病。


期望


相当多的疾病是不能够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类风湿……现在的医学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血压降低到正常值,意味着您几十年以后死于脑出血的可能性要减小;眼压降低到目标眼压,意味着您丢失视野的速度能够减慢,甚至停止。您能够在医生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战胜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学会如何与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闻或者报纸上出现的某个疾病的治疗“希望”,并不等于真正在医院就可以给您用上。医学是非常保守的学科,一种治疗方法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一种新药上市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实验和审批才能够进入医院的药房。


即使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治疗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证治好您的疾病,绝对不可能。治病和修车不一样,不是您交了钱,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辆修好的车。


请您一定记住:花了钱,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


万一你得到了医生这样的保证,说明:


a)医生在安慰你;


b)跟你说话的压根就不是个医生。


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您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疗或者手术之前,医生会给您看一个知情同意书。这个知情同意书就像是您在购买股票、基金时听到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是要告诉您可能发生的危险的。


1.知情同意书上写的每一种风险,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经受过这样的痛苦。


2.知情同意书上写的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医生也会继续全力地帮助您。


来源:杏仁医生(ID:kcfdoctor)、医学界(ID:yixuejiezazhi)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