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森林探险,用漂流船环游世界,这兄弟俩的童年我也想要!

2017年09月23日 最英国



虽然很遥远,但菌还是诚恳的请求你们回想一下,自己童年的周末是如何度过的~

菌先阐述一下自己的:

小时候很喜欢画画,所以每周六早上都不用麻麻叫,自己就会爬起来,背着小书包去学校上美术兴趣班。不是那种高大上的一对一教学,是一堆小朋友一起,吵吵闹闹放飞自己的那种兴趣班~
 
周日就会缠着粑粑麻麻,去个公园啊,去买玩具啊,或者跟楼下的小伙伴们一起疯,把以前老房子的外墙用粉笔画得乱七八糟。
 

大部分幼时的周末现在回想起来是没有太多记忆的,它们好像自动被过滤掉了,记得的大部分都是长大以后教室里的试卷和同桌的傻笑。
 
不管你们童年的周末是什么样子,如果时光能够倒转,你们是想原版复刻一次,还是想过得全然不同呢?

在英国Turriff,就有一对夫妻,他们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准备了一个充满冒险趣味的童年!

这对夫妻有两个孩子,哥哥Ollie,8岁, 弟弟Harry,5岁~
 
科科,光看画风就不寻常啊~这不是角色扮演,而是兄弟俩的周末日常。

这一家四口住在乡下,房子旁边有一片林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对生活的馈赠。他们没有iPad,没有iPhone,只有一个Xbox,还只有一家人一起的时候才能使用。

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夫妻俩有个简单的愿望,每天给儿子拍一张照片记录成长。可拍着拍着就觉得不好玩了,不能总拍大头照吧,得有点事情做才更有意义啊。

伴随着小儿子的加入,一个计划在粑粑脑海里形成了。

“孩子会慢慢成长,我们希望做一些一家人能一起做的事情,去探索,去发现,去做那些他们真正想做,而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
 
于是这个计划在2014年付诸实践了:平时孩子们还是正常的上课学习,游泳,踢球等等,但他们让孩子们列出在成年之前想做的事情,然后将这些事情整理成单子,利用周末的时间一项项去完成。

可是你们懂的,小孩子的世界天马行空,他们想做的事情可能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啊。

比如:兄弟俩想学习忍者技能,让冬天的雪人保持一整年不融化,找到一个走私者藏满宝物的洞穴,在闹鬼的城堡里过夜……天知道这些神奇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当然,也有许许多多很平常的事情在他们的愿望清单里。

去森林里睡觉,此时住在乡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烤个蘑菇,体验一下野外生存;
 
尝一尝鱼的鲜美。
 
或者,有些并不需要太多准备和计划的愿望,就像看流星雨,只要在流星雨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看就好了;
 
但更多的想法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但在粑粑麻麻的帮助下总能够换一种方式实现~~

两小只的愿望清单里,有一项是去火星。粑粑麻麻开了开脑洞,带着孩子们去了一个沙丘,假装是在探索火星,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最后还把一个用乐高拼成的小人用气球送上了太空~

粑粑麻麻说:“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培养能力,鼓励他们去冒险和探索。”
 
不过,真正让俩小只出名的其实是这个愿望:漂流瓶。

今年五月,小朋友想玩漂流瓶,粑粑麻麻的脑洞此时又开了,跟小家伙们说,不如咱们做个海盗船来代替瓶子吧。

然后,他们真的开始做了。。。。还给它起名叫“冒险号”
 
做好船后,两小只写了张纸条放在里面,大概就是说,如果有人捡到了小船,请细心对待它,并将它送回来。他们还贴心附上了电邮地址,以便能够追踪到小船的信息。

万事俱备,他们郑重的将小船从离他家不远的Peterhead放入了大海,就这么启航了。

 
粑粑一直担心小船会卡在某块岩石里而一去不复返,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这只“探险号”一直很顺利的航行,居然去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它乘风破浪,先去了丹麦,第一次被人捡到。捡到的人还特意给两小只发了邮件,然后再次让“冒险号”上路。

接着,它去了瑞典。有位女士在瑞典海滩上捡到了它,然后好心的帮小船重新做了帆,让它能够走得更远。
 
后来,它又被挪威当局的一艘保护船发现~


现在,“冒险号”仍然在继续着全球旅行,它在佛得角被放入大西洋,而之后能去到哪,谁又知道呢?
 
能知道自己的小船不断被好心人捡到,又不断再启程,两小只的骄傲感,可是比考了双百还要多呢~~

他们最初的计划是100项冒险任务,慢慢增加到200项,再到现在的500项,而每周都开心拓展的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200多个冒险了!

粑粑麻麻对这样的生活方式很满意,他们觉得,不应该把孩子保护在一团棉花里,而使他们害怕去做那些我们认为危险的事情。而且所有的冒险都是一家人一起去完成,家人之间的感情特别坚固。

就好像这对兄弟,他们会在父母的照看下爬树,取火,使用刀和斧子,也有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
 
接下来的人生还那么长,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所以,两小只们,你们的冒险旅行还很长哦,加油!

看完他们的故事,突然觉得自己的童年好平淡哦,但是,还是谢谢爸妈,至少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嘛~~


本文转自新欧洲(ID:xineuro)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