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香港:2平米的“香港梦”— 棺材小屋

2017年09月22日 HM华美优胜海外投资


 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本刊


【9月23日·周六】美国投资房展会

奥兰多 · 休斯顿 · 达拉斯热门城市

相约   上 海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活动邀请函



见识下香港房价…真高的吓人!!!


前几天去香港,在佐敦附近拍个照,大家看看这房价,真是牛啊…


均价每平米20多万…


摩洛哥的水平了…


看来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很重要啊…


我承认香港非常不错,但动辄两三千万的房子,想想老百姓也是够苦逼的了…


希望内地的一线城市别走香港的路



根据2017年最新的政府指引,感受一下:


普通四口之家(夫妻+2个子女,或者带老人生活),月入低于27000的家庭可以申请公屋。


普通家庭2~9人,月入低于52000的可以申请购买居屋。


也就是说,政府已经考虑让家庭月收入5万以下的家庭(60万年收入)退出私楼市场了,感受到了满脸的歧视啊。


根据香港政府的统计数字,全香港2016年的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为2.5万港元。以“平价新盘”汇玺来计算,就算不吃不喝也仅够买约0.1平方米,如果想购买50平方米需要不吃不喝42年。这么多年来,香港人是为何能够忍受这样的超高房价,至今还没有陷入恐慌呢?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香港的房价涨跌,与60%的香港人可谓完全无关。目前香港约45%的市民,数代人都居住在资助公共房屋中,每月仅需缴纳几百至最高四千余港元的租金,就可以一辈子安居乐业。



笼屋:2平米的梦想地


笼屋最早出现在1950年代,用作外来劳工的临时住宿。顾名思义,笼屋即一张张被被铁丝网包围的床位,大多存在于深水埗的危楼之中。住在铁笼里的人,也被称为“笼民”。


住在笼屋里的老人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SOCO)的何喜华回忆80年代探访笼屋时的情景,一个70平米的屋子里,摆放着数十个三层铁笼,里头住有200多人,空气里混杂着烟草、汗水和老旧房屋的气味,难以言喻。住客几乎都是来自内地的劳工,他们每天结束繁忙的工作后,便回到这2平米的栖身之所。


那是属于香港的黄金时代,基层劳工的眼睛里还闪烁着光芒。他们相信,只要靠着一双手,辛苦几年,总能换来更好的生活。


在笼中点香的男子。REUTERS/Victor Fraile


当黄金年代逝去,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市场趋于饱和,阶层也走向稳定。没能离开笼屋的住客再也不敢奢望向上流动,只能在笼子里渡过了了余生。他们自嘲,“住在这里的都是孤儿”。


香港电影《笼民》截图,描述了笼屋居民的生活


1994年,香港颁布了《床位寓所条例》,力图改善并减少“笼屋”。 考虑到笼屋租金低廉、靠近市区,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政府没有简单地取缔,而是通过立法确保床位寓所符合消防、卫生以及楼宇安全的最低标准。


劏房:一个转身的空间


2017年,香港连续7年成为楼价最难负担城市首位,楼价中位数为542.2万港元,楼价入息比(楼价中位数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数)为18.1倍,即一家人需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存够钱买房。香港私人住宅的租金指数也在10年内上涨了88.6%,家庭每月收入息中位数仅上涨了52.4%,远不及租金涨幅。


 寸土寸金的香港


面对高昂的租金,遥遥无期的公屋,20万香港人选择住进了劏房里。劏,在粤语中意为“剖开”。劏房,指将房屋分割成多个隔断间。


香港傲林轩一间150平米的三居,被劏成了18间带厕所的套房,每间租金约为8000港币。


劏房的方式层出不穷,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蜗居其中的是孤寡老人、低收入劳工、长期病患,以及贫穷的妇女儿童。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房间里,一家大小所有言谈举动,都在彼此的眼皮底下进行,想睡个安稳觉都难,隐私更是无从谈起。这里仅有的,是源源不绝的木虱、庞大的租金压力和随时可能搬迁的噩梦。


摄影师Benny Lam花费了4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最小1平米、最大不过10平米的房子里所发生的人和事。


一头黑发的黄生,其实已年过60。为了应付高昂的租金,他不得不终日为生计打拼,经常出入工地,干的活不比年轻人少。


梁家4人口挤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里。小朋友每天趴在双层床上层做作业、玩耍,行动不便的爸爸留在下层看报纸,时刻叮咛着两姐弟不要吵到邻居,妈妈则坐在一旁切菜。


利仓父子是日本人,他们身材高大,在狭小的劏房内更是动弹不得,一家人需要蜷缩着身子吃饭。


一间不足4平米的劏房,四面没有窗户,姐妹俩在床上做作业,共用一把风扇。在香港,约有4万名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拥挤的劏房腾不出玩耍的空间,布满天线的废弃天台便成为了孩子们珍贵的游乐场。


棺材房:我还没死,已竖起4块棺材板


当横向空间已经被分割到极致,房东们把目光投向了纵向空间,“棺材房”便应运而生。一间原本狭窄的劏房内,像火车车厢般分隔出6个床位,每间高度不超过半米,长度不超过2米,中间留一条窄窄的过道。棺材房如同笼屋的现代版,只不过用木板替代了铁丝网。


棺材房一隅。Bloomberg/Paul Yeung


棺材房的租客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负担不起一个可以站立的房间,只好过着弯腰屈膝的日子。在这里,家的概念被完全颠覆,所有的活动都只能蜷缩在一张小床上进行。住客不能站,只能躺,躺下甚至也无法伸直双腿。而住在条件如此简陋的棺材房,租户仍需要支付每月2000港币的租金。


50多岁的阿扬是一名装修工,每年总有几个月淡季。失业的日子里,他靠罐头度日。


梁伯是少数爱看书的棺材房住客,他做过不同的杂工,年纪渐长后被迫失业。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便读书,书籍能让他短暂地忘记贫困与忧愁。


“那天回家后,我哭了”,亲眼见识到香港底层的居住困境,摄影师Benny Lam久久不能平复。他将这组照片取名为“Trapped(困住)”,展示了人仿佛被困在笼子里的生活,这是一群隐匿在城市阴翳里的边缘群体。


阿天居住在一个被钢铁包围、家徒四壁的棺材房里,面积仅略大于1立方米,这也许是香港最小的床位。


躺在摇摇欲坠的行囊下


看电视是棺材房里为数不多的消遣活动


生活在厕所、天台与楼梯转角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楼梯转角也能被用作床位出租。比起睡“棺材”,这里更是四面透风,毫无遮挡,身家物品一览无遗。这样的楼梯位也不是一人独享,床位之上还能再搭起一个阁楼,可谓“一梯两户”。


由于床位占据了大半个楼梯,租客白天需将床铺收起,夜晚才能睡下。


天台自然也不会被放过。一位于中环闹市的天台上搭建了12个铁皮屋,各有上下两层。下层是厨房或厕所,上层是贴着天花板的阁楼。炎炎夏日,铁皮屋便成了蒸笼,租客自比“蒸鱼”。清晨,不需要闹钟,睡在屋里的人也能被初生太阳的热气唤醒。


如同蒸笼的天台阁楼


坐在天花板吃饭的老人


为了节省空间,厕所和厨房也常常被合并在一起,洗菜、煮饭、如厕,都发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至于吃进嘴里的饭菜,是否会有卫生问题,也容不得住客细想。


做饭、如厕、洗衣全都在同一个空间


马桶旁摆放着新鲜的排骨和蔬菜


香港拥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历史、地理环境及政治等原因,土地开发率仅23.7%。其中用作住宅用地的仅77平方公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739万市民的住房需求。稀缺的住宅促使房价一路高涨,同样价格租住的房屋质量越来越差。


从天台遥望


尽管香港政府在1950年代便着手建立公共房屋,致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但依然无法满足所有底层民众的需求。据香港房屋委员会数据,2017年6月底,约有15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2万宗配额及积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人的轮候时间为4.7年,长者一人申请者则为2.6年。在等待轮候的日子里,人们不得不选择尚能负担的劏房。


紧挨着写字楼的劏房


据政府最新公布的数字,劏房居民已接近2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且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是茶餐厅的服务员、商场保安、清洁工......他们同样依靠双手建设城市,城市却没能还以他们一片安身的沃土。


而同样的故事,也在香港以外发生。


高房价让香港失去活力 北上深正在全面香港化?


高房价像《德州电锯杀人狂》的那个电锯一样,所到之处,人头滚滚,寸草不生。


高房价让年轻族群远离城市。


高房价让实体经济萎靡不振。


高房价让整个社会没有未来。


香港就是因为高房价而失去了活力。


香港社会的特点,概括如下:第一,房价高、物价高、生活成本高;第二,收入差距大、阶层流动难;第三,本地与外地居民冲突明显。而这三个特点全是由高房价引起。


黄奇帆说过: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在6.5左右。香港人即使在房价水平最低的新界买一套4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宅,也需要332万港币,2013年香港全行业工资中位数是14100港币(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相当于其19.6年的收入。至少19.6的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市场健康指标房价收入比6.5小户型 40㎡总价 HK$332万工资HK$14100 房价收入比 19.6远远高过世界平均水平,也高过北上深等城市。


房价高导致物价高,有说法香港的一盘菜中有一半是租金,因为所有的经营活动都需要房子,而高昂的房租成本全加在价钱里面了。


物价高,如果居民收入水平高,那也能两边扯平。香港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算是高的,然而,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平均二字,事实上,香港的收入差距极大。


2009年,香港本地家庭的收入中位数是每月1.75万港币,收入少于1万港币的家庭总数,占全港28.8%,收入少于2.5万元的家庭占全港总家庭户数的三分之二。


高房价,高物价,让香港的创新企业、小企业无法生存。而以地产商为代表的垄断企业触手遍及全港,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地产、基础公用事业、零售业。


香港的房价为何如此之高?四个字:地少人多。 总面积仅1100平方公里,略高于上海的1/6,略低于北京的1/15,但人口却高达720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政府还极力减少土地供应。 香港有高达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林地、草地、荒地、湿地和灌丛,这些土地不做建设用地开发。城市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23.9%。 从2000年到2013年,长达13年,香港住宅用地仅增加了9平方公里,合900公顷,比2013年上海一年的住房用地供应还要少100公顷。


在地少人多的背景下,香港政府进一步约束土地供给,加剧了住宅及商业设施的供应不足。


香港独特的土地公有制,使得政府成为土地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这个时候,政府成为土地市场的最大获益者。


外界一般都认为香港是个自由市场,实际上,在土地被政府高度垄断下的自由经济,只能使香港经济全面被开发商垄断。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壮汉和一个病秧子进行拳击比赛,如果没有任何规则限制,最后肯定是病秧子被打死,壮汉胜利。


上面已经讲过,香港的土地被政府垄断,政府把土地卖给少数实力强的开发商,这些开发商财阀拥有了大量土地储备,也就能够掌握任何上下游的产业:零售、基础公共事业等等。


香港人衣食住行都要跟李嘉诚发生关系,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李嘉诚的产业囊括了香港经济的基本所有领域。


所以在土地垄断下的经济自由,实际上是放任自流,最终却是让经济更加垄断。


而这种由土地垄断导致的经济全面垄断,很难打破,因为如果是技术、管理上的原因形成的垄断,可以通过创新去打破。


例如IBM当年的垄断,就被微软、苹果这些新的科技公司给打破了。


但土地这种东西,它是不可再生,唯一的,你无法通过技术等其他手段去打破。


它垄断就垄断了,一直延续下去,亿万斯年。


现在全球都在讲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重新返回制造业,然而像香港这样的经济体,已经全面被地产和房价绑架,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根本不太可能再重返制造业。


回头来看北上深这些地方,香港化的迹象也相当明显:稀缺的土地供给、垄断的开发商、高昂的房价物价、制造业的空心化……


资料参考

[1]《侷住 - 2016基層房屋攝影展》,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2]《Life Inside Hong Kong’s ‘Coffin Cubicles’》,Nationalgeographic

[3]《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香港連續7年冠絕全球》,香港经济日报

[4]《全球楼价负担能力调查》,Demographia

[5]《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香港房屋委员会

[6]《香港出现仅棺材大小出租房》,南方都市报



曼哈顿 · 哈德逊花园奢华公寓

预售独家限时  约93万美元起

*因近期开发商频繁上调价格,广告价格有可能滞后实际价格,请以投资顾问报价为准。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00-4982

【推荐理由】

曼哈顿·哈德逊花园项目位于曼哈顿最繁华的中城区10大道45街大城市资源集中区,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世界十字路口”——时代广场,从项目向北步行15分钟至中央公园,向西步行3分钟至哈德逊河。纽约第一大零售百货Target已签20年长期租约,位于项目一层。项目预售排号中,价格预计约2300美元/平方英尺,最小户型约40平米,租金约4000美金/月,首付15%。排号可优先选房!预售独家限时约93万美元!!!






内容来源网易看客insight,尊重原创。转载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小编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9月 · 公司展会活动


报名热线:400-600-4982


9月23日 · 上海站(13:30-17:00)

地址:上海四季酒店  五楼澱湖贵宾厅


 小贴士:

长按图片可以识别图中二维码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