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新西兰史上首个华人老年公寓,看完想入住

2018年04月06日 新西兰微财经


新 西 兰 微 财 经

上月底,新西兰历史上首个“华人老年公寓”在奥克兰中区Panmure落成。


这个公寓长什么样子?这个概念是什么诞生的?华人老人怎么才能入住?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前去一探究竟。



CNSST Kotuku House老年公寓位于奥克兰中区Panmure中心地带,附近交通和设施都比较完备。来到公寓门前,小编看到公寓一共4层,除楼下是办公和停车区之外,上面三层都是带阳台的公寓房。



在公寓的外墙上,有Kotuku也就是新西兰苍鹭的装饰图案,和中国的仙鹤造型接近,似乎点出了这栋公寓楼的用途。


在新西兰,这样的“华人老年公寓”属于什么性质的住房?


新西兰华人社区服务中心副总经理Bill Guan告诉我们,这在新西兰属于“社会性住房”,它不同于政府公屋,也不同于市场上的公寓,而是由社会机构——比如这次是由华社服发起并负责,并首次以华人老年人为目标对象的社会性保障住房。



二到四层共有36间一居室的单元房,每个公寓的建筑面积为59平米加上8平米的阳台。底层为办公室和停车场以及垃圾站。小编走进公寓后,就有一种回到国内看毛坯房的感觉,但这里的设备显然齐全很多,不少是根据老年人特点设计的。


放照片给大家看,一居室的客厅,从窗口可以看到Pamura的湖景:


卧室,


厨房和过道,


浴室是双开门设计,一头连客厅一头连卧室。


Bill Guan介绍,浴室里面会加装老年扶手,而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还有这样“紧急按钮”的贴心设计,连接到公寓管理办公室:




到底什么人能入住呢?这里又要强调一下社会性住房在新西兰的概念了。


其实在保障性住房中,提供方不仅仅是国家,教会、社会组织、慈善团体都可以是提供方,新西兰历史上有很多,概念上并不是新鲜事。


只是,针对华人老人却是第一次。


新西兰华人社区服务中心总经理Jenny Wang介绍说,他们在长期与华社以及华人老人的接触中发现,近年来奥克兰房价持续高涨,处于低收入人群的华人老人虽然有很大的租房需求,但很难租到合适的廉租房屋,甚至因为年纪大、英语沟通能力差而很难找到出租房。



另外,语言和文化交流上的问题,也制约了这部分人群追求健康愉快的生活,上门来讲英语的,一概无法沟通,等于丧失部分生活的独立性。


于是,他们开始着手调研,在社区和政府的支持下,在过了将近六年的前期酝酿申请和两年的建设,将这个公寓项目付诸了实施。


这样,公寓作为新西兰政府的社区住房提供者(Community House Provider),将接收由工收局(Work and Income)审核批准的华人老人作为其租户,并签订相应合约,入住后由华社服负责管理。华社服将为租户提供中文的母语服务,为华人老人融入本地社会提供帮助。





据了解,该公寓还在等待奥克兰市议会最后的质量审核,有望在近几个月内迎来第一批住户。


不过,“华人老年公寓”不等于养老院。能够被选择的居住对象都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如果在里面居住的老人生活无法自理,仍然需要前往养老院或者医院系统进行看护。


华社服副总经理Bill Guan说,在公寓的设计上,他们采用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方式,之后他们还会在楼道布置绿色的植物,让楼道看上去像一个天然的室外花园。



“我们不希望老人家整天呆在空调房间里,既不环保也不健康。你看这个楼道,一开门就像在户外一样,老人家住着会很舒服。”


他们甚至安装了solartube这种“高档”的采光设备,这种设备一端开在天台上,然后通过一根采光管,将自然光线送到楼下的室内。


公寓落成的当天,华人社区服务中心也正式更名为华社服基金会。Jenny说,这也是该机构服务了华社民众整整20年之后,开始朝着更具有包容性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服务方面发展。


“这个公寓项目当中,我们不是仅仅提供一个住房,而是会给华人老人提供一个全面的服务。通过我们在语言、文化以及生活设施上的母语服务,华人老人在这里居住得会更加舒心和开心,我们希望这样能延缓他们进入医疗系统的时间,给整个社会节省下医疗支出。”


天维网、新西兰微财经采访报道




新西兰微财经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