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小男神”大麟子,这样学数学so easy哦~

2018年04月03日 英国智库玩具



昨天看了《妈妈是超人3》

姨母心又被一枚小男神收割了

演员邓莎的儿子大麟子

忽闪的大眼睛能装下全宇宙

萌萌的小奶音能融化你的心



妈妈收到了很多快递 让大麟子数数多少个

大麟子指着快递一个一个认真数:

1、1、1、1、1……



妈妈一脸无奈:XX都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

大麟子不甘示弱,马上数:12345678



妈妈趁热打铁问:2+2等于几?

大麟子想了想回答:30吗?

把妈妈和严肃的外婆都逗乐了

外婆忍不住吐槽:你该学数学了



看到大麟子的萌态和外婆的担忧

想支一招,学数学其实并不困难

教萌娃念诗也能学数学哦

不信你看 当这些古诗词遇上数学时

比简单枯燥的数数可有趣多了



诗歌学数数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数字诗绝了,全诗共20个字,就将1-10十个数字全部嵌入,还刻画了一派恬静淡雅的田园山水风光,通俗易懂,画面感呼之欲出。


雪梅

明•林和靖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 飞入梅中都不见。



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从一到十,再到无数,将数从有穷扩展到无穷,读起来就像身临其境。


诗歌中的形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绝句,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其实发现没,这首诗将点、线、面、体,体现到了淋漓尽致。


从数学的角度看,“两个黄鹂”表现的是两个点,“一行白鹭”体现的是一条线,“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户看到的雪山好像一幅风景画,体现的是一个面,“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个动态的画面,体现的是立体空间。


诗歌中的数字规律



百鸟归巢图

宋•伦文叙


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食。


这首将数字嵌入诗中,看似跟第一首数字诗一样,但是明明只有八只鸟,为什么作者题名“百鸟图”呢?


其实,这首并不是简单的数字歌,而是一首杂数诗,巧妙地将乘法藏在诗中。“归来一只复一只”(1+1=2),第一句是两只鸟,“三四五六七八只”,三个四、五个六、七个八,加起来是98,总和加起来刚好不就是百鸟吗(1+1+3×4+5×6+7×8=100)


将数学运算规律藏在诗中,其实也是古人常玩的文字游戏呢~


诗歌中的隐藏数字



断肠迷

宋•朱淑真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种相思一撇销。


这首其实是个字谜,应该等孩子上到小学较高年级才能看懂谜底了。作为成人的家长先看看,你摸出这其中的门道了吗?


这种拆字谜的游戏,十句诗,每一句都隐藏了一二三……十这10个数字,你看懂了吗?


诗歌中的合并同类项


题秋江独钓图

唐•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种叫做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字,这个“一”字便是同类项。“”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


这样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使读者代入感极强。


半半歌

清•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同上,这首《半半歌》的同类项是“”字。全诗句句不离“”字,但并不觉得啰嗦、累赘,反而具有一种音韵美。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倚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这首诗中,每句都有“”字出现,所以同类项是“”。


诗歌中的等差数列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


这首诗每层字数从一开始递增,直至七结束,这不就是首项为一,公差为一的等差数列嘛~


诗歌中的数学应用题



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

醇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古人喜欢将数学应用题藏于诗词之中。明代数学家程大位花费20年时间编纂的这本《算法统宗》,将很多枯燥的数学题目化作朗朗上口的诗歌,读来非常有趣。


试想下,如果小学时应用题都长这样,数学和语文成绩还不得同时提高?


这首诗翻译成现在的应用题就是:醇酒1瓶能醉倒3个人,薄酒3瓶能醉倒1个人,现在有33个人醉倒了,一共喝了19瓶酒。那么请问,他们喝掉的醇酒和薄酒分别有多少瓶?


这是典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跟鸡兔同笼题类似,赶紧列个方程式,看你能算出最终结果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