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钻石的型与质中篇·色与净》-凌楠

2015年02月23日 伦敦泰勒斯珠宝



上篇介绍了切割工艺以及钻石形状对钻石直观感受的影响,这篇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去判断与选择一颗符合自己期望值的钻石。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仅介绍白钻,彩钻篇会在未来单发。当今信息发达,提前做过功课的预备钻石消费者应该也都对钻石4c(色、净、切工、重量)有所耳闻。考虑到中国消费者一向对4C中的色与净较为偏重。本文就先从色谈起。


白钻颜色分级从D到Z共有23个等级。看到这里同学们第一个疑问产生了,为什么不从字母A开始而是D呢?答案是在GIA建立钻石4C标准以前,钻石的品质特别是颜色级别划分很混乱。长老们相聚买钻时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式沟通, 一是以钻石原产地的地名与形容词表达成色二是用 A、B、C 或阿拉伯数字0、1、2、3进行简单分级。方法一的弊端是过于主观,而方法二又不够细致。因为沟通不准确而产生的误会时有发生。面对此种混乱的状况GIA下决心建立一套新的钻石颜色评估系统,为避免与旧系统中的A、B、C混淆,颜色评级直接从D开始。


一:GIA 白钻等级示意图



98%的钻石含有氮原子, 含氮原子的钻石被统称为一型钻石,其中又根据氮原子结合的形式不同细分为Ia与Ib。氮原子的存在会导致钻石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GIA则根据黄色的程度将钻石划分为23个等级与四个阶段。颜色分级从D开始到Z黄色依次递增。


图二:无色至微黄色钻石四阶段


注:受到篇幅限制此处仅会介绍能够满足大众心理需求的较白珠宝佩戴级,即无色段与近无色段。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裸钻鉴定时的标准会远高于珠宝成品配戴时的标准。鉴定师会从钻石的锥形冠底(即宝石背面,镶嵌后不可视)判别黄色程度而非冠顶(即佩戴可见面)。其中由DEF三色组成的无色钻石段定义为:专业钻石品鉴灯检验时裸钻正反面看均无黄色。而无色段中的D色钻石又被行内称为“cream of the crop",即精华中的精华。其实钻石价格最大的断层就在D到E。 三C同等情况下D色与E色价格会差20-30%。国内某知名珠宝店店员介绍同一枚钻戒时给予颜色在D-F色的笼统回答是不专业的表现。大家购买时还请问准精确的色号。


除了有钱任性的纯豪,D色与无色段钻石的购买者一般是出于专业收藏的考虑。如果是出于收藏目的,则应考虑搭配至少Vs的净度与2克拉+的重量。低重低净的D色碎钻并不具备收藏价值。

参考价:目前圆形D色三克拉内无瑕的无品牌GIA裸钻网店最低报价在200万左右,VS级别也在百万+区间。


再来看无色组以下的接近无色阶段(G-J)。这个段位的裸钻在检验时正面观察无黄色,背面看I-J或许会看的出一点微黄,非专业人士亦较难识别。本段位内的钻石镶嵌后与D色对比几乎无差异。因此这一区间也是在西方最受欢迎的订婚戒的性价比区间。本人亦曾私下询问过多位在名牌专柜从事销售工作的在职人士,她们也承认,即便是每日与珠宝打交道,她们也很难迅速区分镶嵌好的D色与近无色珠宝。如果钻石还有荧光效应(稍后介绍)则更难分出。大家也可以去国际一线大品牌的钻石店里拿实物对比一下。个人认为国人长期以来对G-J色,特别是对I与J 等级的偏见也与一些不法商贩的以次充好有关。一些奸商将实际上只有K级甚至更低等级的钻石包装评测为I-J进行销售,促使顾客形成了这些级别要不得的观念。其实,H-J 这个区间对于预算有限而又想买大钻石的顾客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价 :三克拉无牌J色VS级别圆钻网销最低价在30万元左右。2克拉GIA J色从20几万到14万元不等。


由于无色阶与近色阶钻石等级与等级之间的区分比较微小,加之观看钻石的光源与时段因条件限制会有所区分。批发裸钻的资深人士一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master set (即坐标盒,缩写ms),坐标盒里会放着五六颗他们自己常买等级内的标杆钻石,以方便在外出上货时进行比对。


图三:坐标盒



GIA对标杆钻石的筛选条件有着严苛的规定。 很少有私人可以凑齐一整套的23色真钻坐标盒,即使集齐成本也十分昂贵。一些小的钻商别说集齐23颗,即便是日常常用的几颗标杆钻石也需要用水钻版来代替呢。


那没有ms的普通消费者怎么观察裸钻呢?答案是拿白纸衬着看。同学说你别闹了,白纸?就白纸。专业买裸钻的地方从不设闪灯(珠宝店里全是闪灯,宝石届的秀秀神器),买家看货用的都是职业的钻石评级灯,光源也是有恒定标准色温的。评级时对背景颜色与评估人所穿的服装颜色与发型也有一定要求。只有这样看才能比较接近客观。上述方法在现实交易中可能较难实现,仅供大家参考。最后介绍一个十分简单粗暴的判断法,就是镶嵌判断法。色段较低(K-)的钻一般会选择用有色金属如黄金镶嵌,而高色则多用白色金属做托,做底。为啥?长得黑还穿白衣服你说行吗?同理。黄金的黄会映射在高阶钻石上让其看着黄,但却可以掩盖为低色钻发黄的事实,让其看着白一些。这都是珠宝镶嵌的小技巧,可以辅助判断但不能作为绝对标准。


本来色介绍到这里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惜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珠宝商本人还是要在钻石荧光的问题上啰嗦几句。荧光?看到这的同学别担心,咱保证此处介绍的荧光与“考试不许用荧光笔”那个荧光有质的区别。此处所讲之荧光是钻石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如前文所述,98%的钻石都含有氮原子杂质,这些含氮的钻石被日光与紫外线灯照射后会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电子吸收能量后变的活跃起来,但此状态并不能长久保持,其所得之能量最终将在其恢复较低能级时以较长波长重新发射。即形成我们可以在紫外线灯下(有时是强日光下)可视的蓝色荧光。此类荧光没有放射性,对健康也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可放心佩戴。具粗略统计,30%的钻石有着不同程度的荧光效应。GIA根据荧光效应的强弱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无、弱、中、强、与非常强。


图四:UV灯下钻石不同程度的荧光效应




图五: Harry Winston钻石项链日常光与UV灯下的影像对比 (摘自GIA教育)



关于荧光效应的存在到底是好是坏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被评为半个世纪以来钻石界内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其答案直接影响着荧光钻石的销售价值。既然是谈历史问题,就还需从头说起。早在本世纪初强荧光的微黄钻石被称为premier,而无色有强荧光的白钻则被业内人士称为Jager, 分别命名自当时两个盛产强荧光钻的南非钻矿, Premier与Jagersfotein。彼时的强荧光钻石是比较抢手的,其中有一家名为C.D.Peacock的钻石公司更是以采购带有强荧光的白钻著称。市场营销时此类钻石被称为蓝白钻石。其在日光照射下微微发蓝的外表很受到一些顾客的青睐,生意不错。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38年后美国政府正式下令禁止使用蓝白钻这个名词进行销售。紧跟着1941年Liddicoat与shipley两位联著的文章又进一步宣称了荧光对钻石公正评级的影响性,认为靠着荧光而提升颜色等级的钻石在鉴别时必须与天然白钻有所区分,以免顾客被误导。强荧光钻石的黄金时代逐渐退去。直至本世纪70年代,一些行内的钻石批发商开始主动低于平均价出售有强荧光的D色钻石。其原因除了强莹钻石的退流行之外也与少部分强荧光会使得本身净度很高的D色钻石看起来发油发雾有关。就像一位完美的少女,化了妆反而减分。在荧光退流行后终于钻商也对高色油钻、雾钻低容忍了,降价清仓了事。


从近几年的国际钻石交易价来看,荧光钻的地位总体来说有降无升。无荧光与弱荧光对钻价无任何影响。而有非常强,强到中荧光效应的无色钻石(D-F)则售价普遍偏低(5%-15%)。可以说色越高,净度越好,荧光的负面影响越大。中度级别的荧光效应对G色及以下色阶的价格几乎无影响。而到了I级别及以下色段,强荧光与中度荧光则反而会提升钻石的价值, 平均可拉高4%价值,不分净度。这与蓝荧光可以使得钻石看起来更白这个古老的优势有关。


本人的建议是,购买D-F 级别的钻石要避免买中度及强、超强荧光钻,应尽量考虑无荧与弱荧。而购买G-J 接近无色段的钻石则不必过于纠结中度荧光的钻石。I级(含I)以下反而可以考虑选择有中荧、强荧光帮助加分。凭经验强蓝荧可以平均将低色钻的视觉白度提升一到两级。关于荧光对低色钻有提白效应的实验结果可以在1997年《Gem and Gemology》上发表的《A Con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Blue Fluorescence on the Appearance of Diamonds》上看到。这篇长度仅16页的GIA研发文还是有一定分量的,资料与数据都颇详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



谈完色再讲净。这也涉及一股国内当前很流行但我不能十分理解的忽悠风,那就是订婚必要vvs+。不客气的讲,我认为除了少数极有消费实力与存在心理洁癖的顾客外,大部分愿意花多银子买高净钻的非专业顾客都是受到了珠宝店销售的忽悠。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钻石净度的分级。


图六: GIA净度分级标准指南




请注意与颜色一样,裸钻鉴定标准远高于实际佩戴标准。瑕疵的鉴定是在10倍放大的情况下完成的。从实际的角度来说VS-SI1级别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佩戴时肉眼不察觉的需求。甚至更低的SI2级,只要瑕疵的位置不在要害,颜色是较浅的乳白色很多时候也是难以被肉眼察觉的。玩笑的说,毕竟大家现在都玩ipad,长期看电脑,到了买钻戒年龄也都近视了,没几个是火眼金睛。再说谁没事(职业病除外)还自己随身携带10倍三色差矫正放大镜盯着看你戒指啊。


当然也不是说净度完全不重要,其实某种程度上净度对钻石定价的影响还多于颜色(此处涉及约20张专业报表本人已经代读)。所以针对有收藏高品钻目的读者来说,购买高色(D-F)大克拉的钻石(3克拉+)还是建议搭配VS级别或以上的净度较为稳妥。而有刚需的消费者,在预算有限情况下可优先选择VS甚至SI净度的克拉钻,而不是死守无色加高净加碎钻的低性价比组合。别说我是俗人,相比净度,人们看到钻戒的最直观的印象还是大不大白不白闪不闪,且注意力依次递减。只要杂质没有影响到外观其实真的无伤大雅。毕竟相对其他3C,鸽子蛋与芝麻粒的区别是不用经过任何专业训练,最为一目了然的。不信你就去问色戒里的小王,如果小汪给她买的不是鸽子蛋而是一颗芝麻粒她还会不会激动之下说出自己与同事的计划。没准反而会气愤到加速暗杀吧?


本文的结尾再来拓展一下与净度有关的“杂质”问题。首先我想破除一个传统的观念,那就是杂质=不纯洁=不好。天然钻石中的杂质形态变化多样,有指纹状,云状,点状,环状羽毛状等等。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杂质对钻石的持久性没有任何影响,却可以作为钻石的身份标识在钻石被盗时帮助侦查找回钻石。职业的钻石交易人在收回代卖裸钻时也会快速核对几个杂质上的重要信息与位置,以确保钻石没有被调换过。此外,杂质在鉴别区分天然钻石与人造、高热高压、酸处理、激光处理钻石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人造钻石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杂质种类形态单一,酸处理与高温高压、激光处理过的钻石也都不可避免会的留下破坏原杂质的痕迹。来自杂质的信息对于专业的宝石鉴定人员十分重要,彩宝鉴定不在本文涵盖之内,但更是如此。所以说呢,心理有洁癖的同学也真不必把事情想的的太糟糕。换一个角度来看,杂质也是大自然赋予每颗钻石的灵魂,没有区别的一概雷同又有什么趣味呢?


在钻石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便是于千千万万钻石中总会有几颗钻石内部的杂质组成形状恰好酷似心形。而获得这颗有着心形内包物钻石的情侣会相守一生。当时听到这个传说我也很是存疑,但事实证明这样的钻石确实存在,而且有收藏者会出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收藏(真是浪漫的传说不浪漫的现实啊)。


怎么说呢?其实钻石4C最重要的不是任何一C,而是赠送者为了给予未婚妻最好最美钻戒所付出的努力与女孩为了给心上人减少经济压力而甘愿妥协付出的那份体贴包容。若非如此,就算得了再多的心形内包物钻石,D色无瑕鸽子蛋,也终难“白首不相离”。



下期预告

天生丽质也要靠七分装扮,下篇文章将为大家重点介绍钻石4C中最具技术含量的一C, 切工。完美切割真的存在吗? 八心八箭的标准源于何处又是否“靠谱”?消费者选购钻石时哪些实验室的鉴定结果最稳定可信?多大的钻石才具备投资价值?这些问题将在下篇文章中为您一一解答。


敬请期待~。


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均为本人原创,如转载还请注明出处。


广告预警:本人现有8.88克拉梨形D色 vvs1(封面钻石)与3克拉D色IF(内无瑕)裸钻两颗预出售。此外也提供低于国内网销最低价的1-3克拉实用级别钻石。另外主业出售古董珠宝,彩宝裸石等等。想收藏的有刚需的都欢迎联系~么么哒。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