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虎妈PK中国虎妈,原来关注点确实不同……

2015年06月17日 悦居英国


点击上方“悦居英国”可以订阅
从这里读懂英国


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到赵薇的《虎妈猫爸》,“中国虎妈”正在成为一个流行的符号,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管在细节上有多少争论,但似乎“推型”(push)的教养方式在总体上是被肯定的,就像进名校、挣高薪、阔屋华服,早早退休周游世界一样,好一幅理想的人生蓝图。要想与众不同,得有强大的自省能力,也许还需要清醒的自信。。。



伦敦这些年来的移民日益增加,各种资源渐至紧缺,教育资源自然首当其冲。 比如上学,虽然英国有免费的义务教育 (5岁到11岁是6年制小学,11岁到18岁是7年制中学),但不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生源增多带来的是入校门槛的提高和竞争的激烈。


就伦敦而言, 英式中产阶级原本慢悠悠地用他们的素质教育方式给予孩子们成长支持,但近十年来,局势开始改变,日裔、韩裔、东南亚和咱们华裔父母、犹太裔、印度裔、欧洲意式和一些美国中产阶级父母逐渐包围,开始在 扬“虎妈狼爸”之威上各显神通。在这样的“大军压境”之下,说没有做父母的压力是不可能的。

英式小升初

历练考功没商量

小女儿所在的私立走读女校只有小学部,在6年级(11岁)后所有学生要考进不同的中学,通常来说,面临的选择是私立学校(分走读、住宿和混校)和公立学校。

英国小升初一般的程序是:

1.选择学校:选择目标学校的开放日去参观。


2.报名:大部分都接受网上报名,但报名的截止日期不尽相同,有些学校甚至限制名额。


3.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参加全国私校联盟统一的11+试卷笔试,伦敦地区的20所女校还单独有女校联盟考试。面试:几乎所有的私立学校都有面试。


4.结果揭晓,开始择校。

整个过程一般从5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开始(开放日),到6年级第二学期的3月拿到最后的结果,时长接近9个月。而这其中,每个学生报考的学校不一样,按照小学的说法,应该最少报考3所以上的学校,并同时参加私校联盟或者女校联盟的考试,比如要考虑进男女混合私校的就必须考私校联盟考试。在学校发的介绍信息上,仅笔试的考试日期就列了10个,这还不包括提前面试、机考和笔试后面试的时间。可以说,从头一年11月底一直到来年2月,说进入考试季,也不为过。而这样的考试季里历练出来的小学生们,正是跨出面向社会大竞争的第一步。

之所以拿“小升初”做模板,是因为涉及到英国的私校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拔体制,而什么样的选拔体制又直接决定他们意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私校面试

玩的就是“轻松”

当年大女儿上的小学有中学部,以推荐式直接升学为主,所以对“小升初”考试没什么概念。但当时她好奇过大伦敦地区西部的一所寄宿女校,就去参加了半天的 “面试”。

早上9点开始,先是45分钟的体育课,所有来面试的分成几个组,让她们参与Netball(英式篮球)、网球、跑步等项目,应该说观察的是她们接受挑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休息10分钟后,进入45分钟的笔试:Non verbal reasoning (图形逻辑),主要是基于数学基础的推理思考能力。然后是20分钟的休息和点心时间,此后分为不同的组,问是不是会乐器,能不能演奏一下,有乐器演奏的学生被单独带到音乐室演奏,其余的考生被带着轮流参观学校。 最后是10分钟和校长/副校长的面谈,内容从夏季家庭度假,到考生的兴趣,无所不包。

对大女儿来说,这样的半天,非常放松,基本上就是她平时的学校生活。后来收到学校有条件的录取通知, 说只要女校联盟考试拿到平均分60以上就可以去。当时觉得太没有挑战性了,而她又改主意不想寄宿了,才没有继续考试。

分析以上面试内容就知道,学校看重的不过是学生在体育和音乐方面的爱好,还有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的社会融入性。而有着送子女进入私校体系教育的英国家长们都把力气花在了这几方面。



乐器学习 玩票为主

S的女儿一直在钢琴上表现出天分,学习非常顺利。但在她小学5年级时,S决定让女儿直接跳过6、7级钢琴考试,直攻8级(非专业最高级别),其实她希望的是凭考试8级的成绩,让女儿在小升初时能考上某个学校的音乐奖学金,这样哪怕英语、数学的笔试成绩没有那么拔尖,也很有可能进入该校。

像S妈妈做出这样决定的父母在英国其实是非常少的,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孩子们在音乐上的爱好,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终生兴趣。K自己是一所私校的小号老师,他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学了不下5种乐器,而哪个乐器都只学到4/5级就停止了,K说他们觉得好玩,而5级已经可以用乐器玩小乐队了,既然儿子们目前没有一个打算读音乐学院,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考级了。

保持兴趣,是在学乐器时绝大部分老师一致强调的。只有保持了兴趣,才能循序渐进。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英国的音乐老师们大都有非常好的职业素养,从来不“推”娃,甚至还会劝“激进”一点的父母要有耐心,尊重孩子在音乐上的发展。笔者两个女儿的乐器学习虽然都是跟着私人老师学,但时间却是从每周的15分钟慢慢增长到5年后的45分钟,每次加长时间都是基于她们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了。这一点,虎妈猫爸也得听老师的。

记得有一次小女儿去考钢琴的级别考试,接待者是义务帮忙的老钢琴家,她很惊讶小女儿才8岁就考3级了,问她还学什么,我说刚开始学小提琴,她问将来要成音乐家吗?我说看不出来有这天赋,学了钢琴再学小提琴不是容易嘛。她很严肃地说,我以前也学过两种,后来上皇家音乐学院,每天要练3个半小时钢琴,就放弃小提了。因为小提也是需要很多时间去练习的。级别越高,时间需要越多。也就是因为一直记得那个老钢琴家的劝诫,后来又反复拿这个观点去印证,结果其他音乐老师都持类似的观点。所以后来在发现小女儿完全不练琴,凭小机灵考完3级以后,“虎妈”我就坚决地把她的小提琴给停了。现在她特别珍惜自己的钢琴学习机会,一想偷懒就被提醒曾被停掉的小提琴。

除了老师的专业性可以信任,其实很多家长在学乐器上也多是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要么是在学校里跟着音乐老师学乐器(只安排一周一次30分钟的一对一课程),这种基本上是玩票;要么就是真有兴趣而请私人教师单独课外教的。后者有些是家里有乐器演奏的传统,比如经常听女儿们说谁全家演奏竖笛,谁的小提琴是爷爷辈的古董,谁的爸妈是音乐家。

也因此,学的乐器也是多种多样,从弦乐到管乐,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学钢琴,因为钢琴在演奏上受到非常多的限制,而孩子们学乐器的很大部分乐趣其实是参加学校和社区里的各种乐团,在各种场合演奏。比如老大12岁时跟学校乐团去意大利南部巡演,比起市政厅、教堂的演出,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夕阳西下的小镇广场里露天演奏爵士乐,周边闻音而来或站或坐的餐馆食客和游客都是免费听众,唱和不断,掌声四起。



体育锻炼 吃苦在前

比起音乐,体育其实是英国狼爸虎妈们的用力之处,这一点不管是上公校私校的父母们都不分轩轾。

原因之一也是英国的体育设施非常多,政府又非常鼓励民众锻炼(全民锻炼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减全民免费医疗的支出),特别注重从孩子们和家长抓起。比如每个区都有离家不算远的游泳馆,针对孩子的游泳俱乐部一般都有政府或者各种私人基金的支持,从而在价格上非常便宜,完全是工薪阶层可以负担得起的。因为小学阶段基本没有课外作业,家长们乐于让孩子们参加游泳、足球等各种体育活动。可以说,游泳和足球基本上是最普及的学生体育项目。

如果发现孩子在体育上有所专长,很多家长会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增加锻炼次数,并带他们不断参加从学校、地区到国家级别的比赛。

J的儿子从小对跆拳道有兴趣,这些年在校外俱乐部已经练到了黑带,目前正在准备他的第一次地区邀请赛。但J说,比起跆拳道,小女儿的体操更让他花费精力,每周5次,还要一级级比赛,虽然所有的比赛都安排在周末,但遇到儿子也有比赛时,他就得和妻子分开开车,各自陪赛。

家长们也能以身作则,带动孩子们一起运动。H自己是警察,也是阿森纳的球迷,周末的时候不是在看球,就是去门外的大草坪上和儿子踢球,现在小女儿也爱上了足球。

英国父母强调保持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最重要。这种兴趣的保持,除了参加体育锻炼本身,还有支持孩子做相关的训练。比如小R 从6岁开始游泳,先后参加过区级的游泳比赛,现在他参加了救生员的训练,拿到证以后还每周在当地的儿童游泳俱乐部里义务做救生员,这样也是另一种参与社会的锻炼。

与音乐不同的是,在玩体育时,家长们都不避谈让孩子吃苦,这样他们更能坦然面对体育比赛里面的输赢,而这无疑是培养意志的最佳办法。



英国“兴趣班”

一点儿不比中国少

有一则电视广告,一对满脸焦急的父母在超市的停车场相遇,妈妈说我带女儿去芭蕾舞班,急着给了带儿子去足球班的爸爸一袋食品,然后约着一个小时之后家里见。这确实是一些父母在孩子课后的写照——他们都忙忙叨叨把小学生们送往各种兴趣班。

对比公立学校,私校在课外班上提供了特别多的选择,而这些“课外班”大部分都安排在上学的时间里,比如午餐时间、上午休息和下午课间休息,还有一些早上的游泳、足球俱乐部,下午放学后的各种俱乐部,种类包括体育(各种球类、体操、游泳、芭蕾、跆拳道等)、音乐(管乐、弦乐、合唱)、戏剧、绘画、厨艺、园艺、手工、十字绣、桥牌、国际象棋、演讲、电影、杂志、电台等等。没有一个课外班与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要科目有关,全是各种各样发展爱好的。

家长们不吝时间和金钱,乐于把孩子们放入这些俱乐部里,一则延长其在校时间,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权;二则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兴趣班,让孩子们发展特长,挑战自己,同时也是他们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比如小女儿去完十字绣班,钉扣子、缝校服都是她自己的事儿了;而去了厨艺班以后,家里的甜点则主要由她操作。

就算私立学校提供了各种兴趣班,但对孩子们来说,其实还只是各种浅尝即止的初步启蒙,一旦发现兴趣或者特长,家长们也会寻求社会资源,去各种校外俱乐部和假期夏令营(主要是音乐和体育)进一步学习。比如M的两个女儿周六有两个不同的俱乐部:网球、戏剧,从11点开始到下午4点,形成她们周六的主旋律。

英式教育一直最注重的是发展个性,因为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创造力。可惜的是,随着这些年人口激增和经济衰退,教育资源越来越难以被所有国民充分而平等地利用,也侧面造成一些有所追求的父母正在逐渐变成负面形象的“虎妈狼爸”,这里面亚裔比例颇大。看起来是不够公平,但可惜,教育只能选一种模式,或英或中或美或印,孩子们也只有一个成长环境,只能看清楚各种利弊,尽量取为己用吧。

远在伦敦,最深刻的体会是,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不会有一国独大,不管是英、美还是中、印,全球的眼光、多元的文化、国际的平台和视野、融合的哲学观与修养,应该是这一代孩子所需要的。死抱某种教育模式,没有必要,也是做父母的狭隘。


文:李爽



热门文章查询:



英国私立中学申请攻略,回复关键词:私立中学

英国公立学校入学那些事儿,回复关键词:公立学校

中国妈妈亲述:这样被英国小学作业震惊了,回复关键词:小学作业

英国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回复关键词:重点中学

在伦敦择校那些事儿,回复关键词:伦敦择校

全球自由度第一的英国护照:在英国永居、入籍、生产的爱与愁,回复关键词:移民英国

伦敦之外,最具投资前景的英国城市是哪里?,回复关键词:英国买房

伦敦最新房产买卖和租赁市场数据及学区房解析,回复关键词:学区房

干货|没到过这些地方,就等于没有来过英国,回复关键词:英国游玩



更多精彩文章,戳菜单,或戳右上角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悦居英国诚聘驻站作者,优质稿件我们会有特别奖励!



[悦居英国]
homeinuk
一群悦居英国筒子们的后花园
英国妈妈帮

入群请先加居哥微信号:propertyuk
接头认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