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

2015年10月21日 加拿大生活馆



茶舍之梦打造记|

奇芗阁是一个梦,一个隐居逃避的梦。

梦开始于一本杂志,是2012年8月的一本《藏品》杂志,其中的台北访茶游记专题,我第一次看到了台北的紫藤庐、冶堂、食养山房、人淡如菊茶书院、清香斋茶屋这些以茶为媒的人文道场。恍然大悟,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啊。

2012年正值经济衰退的前夕,全国的城市处于一片喧嚣的泡沫之中,我生活的成都也不例外,整个一个大的建筑工地,每天PM2.5爆表,街上到处是带着口罩,表情凝重,形色匆忙的人,各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困扰着所有人,亚健康的气场笼罩在城市上空,找不到解决办法。经常听到关于搬离城市的话题,很多人必须做不愿意做的事以解决生活问题,逃避现实的心就有了,但结局是无奈的,不能够隐居山林桃源,退一步想,在都市里有没有可能找一处与世无争的清净之地呢?


改造后(1)



改造前(1)



改造后(2)


改造前(2)


成都的“茶馆”是有定势的,那就是花茶、盖碗、机麻,台湾竟然有像紫藤庐这样的“茶馆”,为什么不去做这样一个道场,梦想就这样萌发了。

《藏品》杂志的文章在介绍去年去世的台湾知名画家、茶人于彭先生的茶舍时有这样一段打动人的话:“养在广口大缸里的鱼不时游动,点染着水面的点点绿萍,而远处偶尔听到的一二鸟鸣,更使院落在沉静中透出生机。据说这个院子是经他二十多年不断修整,至今仍未完成的作品”,图片上看是一处老院,很像儿时生活的一些场景,绿竹掩映,苔痕染墙,水石相安,门扇匾联,草堂围屏,茶器坐具,满眼古物,岁月的好处洒在了院舍的每个角落,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桃花源吗?

于彭先生花二十多年去建造一个院子,古代人才是这样啊,看来梦想的实现也是一步步来的。现在城市里没有院子怎么办?那就用老物件营造。老物件给人的归宿感是非常强烈的,面对老物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这种椅子我小时候就坐过啊,然后就会聊到院子,厢房,雕梁天井,老宅。


改造后(3)



改造前(3)




改造后(4)


改造前(4)


接下的事就是在市区里找了一处地方,一番折腾,把多年收藏的老物件把东西安置进去,满心欢喜等着迎客,可是不到一年还没有准备好,业主要收回,于是痛定思痛,决定买一处房产。考虑地方要在市中心,这样才有隐市桃源那种强烈感受。几经周折,寻到了一处带楼顶花园的二手多层电梯公寓,街道安静,很适合打造私密空间。



改造后(5)



改造前(5)


打造奇芗阁所确定的风格是“老宅子”,准确说是一处带花园的老宅,氛围最好带点庙堂的神秘和阴翳。老宅的最大特点是物品琳琅满屋的亲和感,各个时期物件相互混搭的趣味感。为了在电梯公寓里表达出老宅的穿越时光,我们淡化了设计感(现在的茶空间一般都是往简单做,有一个通用的名字叫禅意空间,相互抄袭走捷径,学日本人却一知半解,与禅相去甚远,各种新材料混搭出一股火气),基于茶舍既是公众场合又是里私密空间,将整个套房打通为一间,用木架和古物做隔断重新分割空间,对地面的主要建材采用了实木老料改板处理,营造民国阁楼的记忆。




改造后(6)


改造前(6)



装修历时了近一年时间,奇芗阁茶舍开门迎客了。

在打造茶舍的过程中,有很多体会想与大家分享,但说来话太长了,还是留到大家来茶舍品茗时再交流吧,在这里只感慨感慨摆放东西的事。




改造后(7)


改造前(7)


有一段微信朋友圈的点评语很到位:旧物含有岁月、回忆、文化、沉淀等诸多元素,但要展现出这些元素,则需要一个突出的主体,一个合理的布局和一个欣赏的眼光。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前一段时间刷屏的安思远纽约的大宅子,精品无数却安放有序,蓬荜生辉。有时候好物件摆放不好也会很难看,会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效果。不可能装修好了全部重新买合适的东西来安放,收藏的清代民国的老家具、历代的老器物都是现成的,现成的东西放什么位置合理,这才是极难的功课了。放对了人就觉得舒服,但说不出来舒服在哪里。这个其实是室内设计的范畴了,现在大家推崇的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用现在的书名就叫家庭装饰宝典什么的,让人联想到德国在室内装修中有专门的灯光设计师,针对不同的功能选几百种灯具做实验,找出最合适的。摆放老东西其实也是一样的,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空间装置的概念,物件、植物和空间能默契的对话。打造奇芗阁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做了最复杂的功课。




改造后(8)


改造前(8)


奇芗阁不仅仅是古典茶舍,也是画廊;还是阅读空间,这里能阅读到收藏、艺术、文学、历史等等方面的书籍。

我们希望奇芗阁是一处有人文气的道场,在这里能褪去尘嚣,找到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安宁。



相关问题,请咨询发此文章的朋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