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火,可以燎原

2016年01月26日 美国中文网


知道从何时起,我的朋友圈上多了些创业人士,在别人晒着吃喝玩乐的生活照时,他们似乎有一份焦灼,对人生充满了一腔抱负,在一个个创业论坛上见到另外一大批同道中人并倾诉衷肠互相畅谈着自己的理想与人生。
 
他们未必不浮躁,未必不世故,甚至有些急功近利——笔者眼见过有些创业论坛上,聊了几句开场便声言互加微信保持联络,一场下来完成指标一般刷出50个微信新好友的,走在创业之路的年轻人们,但这些人到底还是有份可爱的,他们有的放着工作offer不做去做普通人视为疯狂的创业,只因为他们相信这样一件事——用一个梦想便能撬动市场(或宇宙)。

 

想到这些年轻人的年纪,其实梦想背后,那些浮躁世故或是急功近利的来由便都可以理解——往往不到而立之年便要做个近为零和的选择,又在创业初期两眼一摸黑,不知道要从何做起,自然迫切地希望身边有能提供经验和帮助的人出现。
 
于是还真就有一帮人马,看准了澎湃的创业大浪潮与创业圈缺乏专属社交网络无法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问题,成立了个力图将所有创业资源高效统筹合一的平台——燎原。而且,这个看似有些简单的点子,现在已经被几位核心队员把握住了机遇做强做大,拿到了天使轮的投资,上线了网站(APP也即将上线),吸引了一万多名的创业圈会员,在纽约、波士顿(总部)、洛杉矶、上海都成立了分部,团队也壮大到了20多人。

(上图由燎原提供)


这周二,我们在燎原纽约的分部,靠近Penn Station的一栋WeWork写字楼中,和纽约市场部的陈舒在10楼洒满阳光的公共空间聊了聊这个我们之前并不甚了解的燎原,以及成就它发展的,身后的留学生创业圈。


燎原 
垂直于创业领域社交的星星之火


先解释一下何谓“垂直于创业领域社交”——即以服务创业圈为核心,增强创业圈三个维度(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投资人、创业初级”玩家”与初创公司之间联系)紧密联系的业务。

 

“称自己为燎原,是因为我们秉承着‘创业,不再是孤独的星火’这样的原则,针对创业者的痛点进行服务,通过构建专业的专属的社交网路,让资源最大和信息在程度上做到互通有无。”


言毕,陈舒把电脑打开,一边给我们展示燎原现在的网站,一边继续补充说道,”在组织一些创业者线下社交的活动时,我们发现google doc、eventbrite这些参加申请表格的填写都还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参与社交活动之前大家对彼此都没有了解,所以来到活动往往是抓瞎,无法精准地确定你要和谁聊,和谁聊什么的问题,而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将每个注册燎原的用户都按领域分类成7大标签,注明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创建了个人化的档案。接下来一旦平台上有社交活动发布,用户可以点击参加,而后阅览该活动的发言人或其他参与人,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档案来决定要不要进一步和他们成为朋友,并进行私信通话等。“

(以上网站截图皆由燎原提供)


我们来感受一下燎原活动的声势(照片由燎原提供):

参加过一次在纽约WeWork公共空间举办,燎原和创业时光合办组织线下活动的我们,刚进门时有点被看到的景象吓到了,知道留学生里面关心创业的人多,却不知道有这么多。主办方安排了四位来自不同领域处在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分享经历和心得,有做眼下极其火爆的VR创业,有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有致力于民生开拓上门取送洗衣业务的创业年轻人,还有清华、中科大、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刷完名校刷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现在摇身一变做创业的女学霸。一个半小时的创业者”汇报”与分享结束完,虽然发现活动还是有短板——比如因为时长所限,非嘉宾的活动参与者并没能直接和来宾有个Q&A的环节,但好在嘉宾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社交环节,大家还是迅速地围追堵截住了嘉宾交流意见、提出问题。WeWork本就给力供暖的空间内,因为涌入了几百号创业热血青年,还真是让穿着羽绒大衣来,脱得只剩单衣的我们隐约感受到了那种,创业之火,可以燎原的热度和激情。

今,燎原已经和多所北美学校的学生会、创业机构、创业大赛等达成合作,将触角分布到创业圈的各个区块。”垂直于创业领域社交“的公司业务定位,也让他们得以把”创业“二字钻研个透——创业投资人带着钱找融资的创业者;应届生想参加创业团队获得工作机会;创业过程中需要的法务咨询;或是还不成熟的创业者希望找到另一个创业合伙人,一起为梦想征途起航……即使燎原平台现在只针对北美留学生用户,却也足够在这个Niche的市场中找到足够的商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