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普利策的中国女记者:笑容他人看,不易自知

2016年04月21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4月18日,第100界普利策奖揭晓,刘禹含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九张图和一段话:




“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纽约时报美甲项目发表于头版头条一年后,在团队经理了各种心酸、挣扎和泪水后,我们团队的unvarnished系列发表促成了纽约州改变了法律,出台政策保护成千上万的华裔、韩裔、墨西哥裔美甲移民,最终作品从4000份最佳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全球新闻领域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提名奖。一路走来,笑容他人看,不易自知。4/18日是最难忘也最激动的一天,来美7年,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面孔有机会参与这段历程并得到认可,新闻职业生涯知足无憾。明天如何未知,today,we are the rock stars!”





纽约时报普利策大会现场

201557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名为《纽约移民美甲师:指尖上的泪与痛》的调查报道,起底美国美甲业工资过低,待遇过差,乃至监视、体罚等违反劳动法的现象。


这篇长达6000字的报道同时在纽约时报网站上以英文、中文、韩文和西班牙文四语种刊登。一经发表,短短几天内点击量破五百万。随之而来的社会效应和争议也源源不断。作为这篇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之称的普利策奖提名的报道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华人记者刘禹含也收获了一份独特的经历。

刘禹含接受美国中文网专访

从采访明星到采访美甲师
刘禹含本科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09年来美读研,专业广播电视新闻。毕业后, 她曾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New York Observer,和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工作,采访过游泳名将菲尔普斯,钢琴家郎朗和国际名模刘雯等名流。

刘禹含采访游泳名将菲尔普斯
2014年初,Nir重启报道计划,公开招募会讲中文、韩语和西班牙语、有新闻背景的双语记者兼翻译员,刘禹含参加了面试,最终和另一位中国记者张和杨入选成为六人核心组成员。
在此之前,刘禹含虽然采访过不少名人,但采访生活在社会底层、备受盘剥的美甲师又是一番完全不同的体验。

纽约时报美甲宣传片

抛给刘禹含的第一个任务就颇为棘手:在法拉盛缅街地铁站附近,和觉得有可能是美甲师的华人移民“搭讪”。首先要亮明身份:我是谁,为什么在这儿,然后询问对方能否接受采访,谈谈美甲行业的情况。


很多美甲师不了解甚至忌讳媒体,当中有一些没有身份的移民,顾虑更多。一开始也许希望采访十个二十个左右的人,但一路问下来,90%都会拒绝。

但刘禹含知道万事开头难,在顺利采访完第一位之后,接下来的采访中,刘禹含积累了不少经验,久而久之,她看到早上八点到八点半之间拎着饭盒在法拉盛街口张望等车的女性多半就是美甲师。她们等着被小巴接去工作,发现了规律后,后续操作就相对容易许多。
压力太大 曾想退缩
不过,这才刚刚开始。在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刘禹含出入了无数美甲店,与上百位美甲行业人员打过交道。

她曾经单枪匹马探访过美甲师的住所。

有一次,她去了法拉盛的一处公寓:不大的房间被无数窗帘隔成狭小逼仄、毫无隐私可言的空间,男女混住,混乱中刘禹含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和十几个陌生人共处一室,同时还要被房东盘问,从哪里来,什么 背景,来干什么……这种压抑和恐慌,刘禹含经历过不止一次。因为压力太大,她甚至曾向Nir提出退出报道团队。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完成了报道。

“既然开始就要有始有终吧,”刘禹含说,“毕竟不是一个人,参与和退出都会直接影响团队成果。”

专业团队 专业精神
纽约时报在全球新闻界的地位无需赘言,能参与时报报道,与相关工作人员合作对于刘禹含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经历。

纽约时报市版副主编MICHAEL LUO对美甲调查团队的现场祝贺和留影
由于Sarah Nir是团队领导人和主笔,所以采访中的所有问题都由Nir提出,Nir也会和团队中的其它成员共同采访。作为记者兼翻译,刘禹含首要任务就是向被访者提问Nir的所有问题。不过因为有双语的文化背景,她还可以在适当时机提醒Nir一些因为文化差异可能漏掉的问题。

谈到纽约时报的工作人员,刘禹含也是充满敬佩之情。给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报道发表前几天,某个周日晚十点多十一点左右,她因为一些事情回报社处理,在三楼大厅里看到了一位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编辑在他们的稿件。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老编辑在做事实核查:采访中提到的一处地点地处两郡交界,老编辑动用了一切搜索工具核查这个地方究竟应该算作哪一个管辖区域。

惊讶之下,刘禹含也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信仰:新闻是一辈子的追求和热情所在。
新闻梦 美国梦
这篇起底美国美甲业的报道引起了强大的社会效应。对刘禹含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次回访时,在7号线缅街出口,一位美甲师拉着她的胳膊,非常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啊,之前我一小时只赚4块,现在7块了!”这也让刘禹含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有着多大的意义。

2015年5月新闻调查发表在纽约时报头版头条

文章发表后,毁誉参半,不少美甲店店主抗议报道夸张不实,也有一些美甲师因此丢掉工作。但刘禹含还是相信,这篇报道确实帮助到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移民群体。刘禹含还谈到了今年刚好一百周年的普利策奖,相信新闻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甚至变革,而时代的大潮永远向前,即使暂时有曲折,有负面评论,长远来看,还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刘禹含接触了不少华人移民,他们经历不同,但很多人还怀揣着所谓的“美国梦”。而刘禹含对这三个字,也有着自己的定义。

“美国梦对我来说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自由而努力。”

如今,刘禹含也在纽约创立了公关传媒公司HAN  Media,希望能够“通过媒体连接美国和中国”。

对于大众对新闻人的看法,刘禹含也有话说:
“做新闻是很了不起的职业,众所周知做新闻人并不能够得到非常丰厚的薪水,可是新闻记者们都是凭着一腔热忱去报道,不为名不为利,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理解他们,他们是非常敬业、可爱的一群人。”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