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不重要、培训机构拿学分 | 中美教育家的"创新"正在开始

2016年04月28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首届中美教育高峰论坛4月22日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陈刚;波士顿地区公立幼小校总监Dr. Jason Sachs,五位中美两国的教育专家各抒己见,分享两国的教育创新现状、机遇和挑战。


“创新不是教出来的”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学校的课程。另外,未来文凭的 作用会淡化,改变教育的生态体系,创造新的学校概念,打通校内校外机构,政府给予校外辅导班认证,比如在新东方学习了外语,在学校就可以不用学外语课,这 样让学生选择到不同的机构学习,都给相应的学分,由学生来选择教育,选择教育机构,选择教育资源,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
但中国政府要保障所有人读书的权利,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学现在都开创新课,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创新教育需要一个宽容的、自由的土壤。在学校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辩论,鼓励学生挑战老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主动性。”朱永新说。


网络教育无法取代传统教育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大规模在线课程共享的迅速发展,使传统高等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就网络课 程本身的优势而言,一方面节省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自由。而正是网络化的学习缔造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认为从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需要改进。但与此同时,网络教育本身由于缺乏互动性和知识的创新 性,很难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只传授现有知识不产生新的知识,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很难被取代。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补习班会被网络取代,但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会被取代。” 黄亚生说。


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在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应以继续普及教育为主,通过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机 会,使人人都能享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因此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公平迫在眉睫。“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一种责任,更多的要靠政府的努 力来解决,文化传统的转换是一个比较艰巨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正因为漫长必须现在开始,改变我们政府的治理行为、治理模式,允许民间的教育 生长、探索,鼓励教育多样化发展。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杨东平说。


同时朱永新也认为应把教育的门槛放低,甚至不设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教育。“提升教育品质,中国应该解放教育,解放老师,把教育的门槛放低,甚至没有 门槛,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渠道都可以有机会获得教育。创新真正的活力是在民间,让创新者得到重视,让创新者有更多的机会,让创新者得到更多的尊重。”朱永 新说。

从小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新人才的素质,不仅要有知识,而且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以及创造性人格,而这些品格的形成需从小培养。


波士顿地区公立幼小校总监Jason Sachs博士表示,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无论是从课上还是课下,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是需要充分的时间作保障的,而兴趣是创新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总之,教育创新是时代的需要,而教育体制的改变才能改善教育质量及公平性。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