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美国卖煎饼 到底肿么“丢人”了?

2016年04月30日 美国移民ALC




来源/侨报网(ID:chinapress )        授权发布


煎饼,这种中国北方的街头小吃相信各位小伙伴们再也熟悉不过了。即使在美国一些城市,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不,最近就有俩纽约的中国留学生开始在餐车上卖起了这种美食。


但是,就这么一件本来对很多吃货而言是个喜大普奔的事儿,最近却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质疑花精力来美的留学生在街头卖煎饼是否得不偿失,甚至认为这是比“丢人”更严重的问题。



留学生纽约摊煎饼 一天卖出150份

近日,《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煎饼占领曼哈顿》的报道称,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煎饼是从随处可见的街头餐车里出炉的,可以在路上吃,还可以在西伯利亚寒流来袭、冷风瑟瑟的日子里用来暖手。在北京的较高档街区,其现行价格约为5元人民币,合77美分。


虽然煎饼身世卑微,但制作煎饼却堪称一门艺术。酱汁是秘制的——通常由甜面酱和豆瓣酱混合而成——作为给煎饼提味的最大功臣,它的味道会盖过辣椒、香菜和葱花。


刚从中国过来时,煎饼在旧金山湾区登陆,它们涌入西雅图,它们大批降临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现在,它们正横扫曼哈顿,华盛顿广场公园、中城和哥伦比亚大学附近都有它们的身影,并且,想抗拒都然并卵。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自纽约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主修市场营销和艺术史的约兰达·李(Yolanda Lee)和四川省的藏族人、主修金融的次仁卓嘎(Dolkar Tsering)在纽约推出了煎饼这种经典食品。他们从2014年末开始,花费数月时间,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她们品尝了超过100种煎饼,向街边那些往往乐于提供建议的煎饼大师取经。


去年10月,两名留学生把明黄色的“飞天猪煎饼”(Flying Pig Jianbing)餐车开上街头,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商学院附近为学生提供服务,还吸引到了中城的一些午餐人群,周一和周二下午,餐车会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外的百老汇蹲点。



▲“飞天猪煎饼”餐车


“我们起初想开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餐厅,可是纽约市的房屋租金显然高得吓人,”李说。“但我随后意识到,弄一辆餐车是个更好的主意,因为煎饼就该在街上卖。”


这辆餐车上的“北京原味”煎饼现在卖8美元一个——价格大约是北京的10倍。李和次仁卓嘎还在菜单上列明了几种特别选项。如果“北京原味”无法满足你,可以加入他们特别准备的五花肉。加金枪鱼的要价9.5美元。她们甚至还提供无麸质煎饼。


她们的生意已经取得了成功,一个工作日平均能卖出150个煎饼。这两位创业者并不是最先在美国卖中式煎饼的人。


创业者专门回国学艺


  约兰达·李15岁左右赴美国读书,大学主修商科和艺术史,毕业后却卖起了煎饼,着实让不少朋友很是吃惊。“有些朋友听惊讶的,觉得你怎么上了这么多年大学却要卖煎饼。”


  然而看似简单的煎饼,Yolanda和她的合伙人却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为了能摊出最地道的煎饼果子,约兰达·李还专门去天津拜师学艺。“我特意回国去天津学这个煎饼果子怎么做,因为毕竟煎饼果子是天津的。”


  比如和面,天津煎饼豆面偏多,山东煎饼是杂面,而北京煎饼则加入白面。比例不同口感也不一样。而所用的酱料就更是下来一番功夫。“我们的酱都不是现成的,都是有秘密的配方,需要熬很久。辣椒油也都是自己炸的。”


  宫保鸡丁、牛排、火腿、肉松、红烧肉,约兰达·李的煎饼摊每天根据进货的不同而选择当天烹制的口味。 “煎饼其实是很神奇的东西。煎饼其实和tacos很像,你觉得放在里面好吃的都可以放。我们的特色就是红烧肉煎饼。这个红烧肉也是我做了10多年的一道菜,也是我妈妈做了一辈子的一道菜。”


 “那以后,我们都胖了20磅,”约兰达·李说。“不开玩笑。”



▲Yolanda在做煎饼。


煎饼吸引国内投资


  纽约本地博客Grub Street上月报道称,其他一些摊主正把煎饼送到纽约客手中。此外,煎饼已经登陆欧洲。在伦敦和曼切斯特,可以看到“妹妹的街头餐车”。


  目前,约兰达·李的煎饼已经吸引到了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也算是跟上了时代潮流。她们打算把事业版图扩大到自己的祖国,在煎饼圣地北京推出“飞天猪”煎饼。她们要在那里推销的是一种已经达到纽约市卫生局(New York City's Health Department)制定的严苛标准的煎饼。在中国这是卖点所在,那里的消费者从来都无法确定街头食品的来源。


  “我们注重食品安全,要把整条生产线都变成透明的,”约兰达·李说。


  煎饼摊虽然在纽约曼哈顿开张没有多久,但已经有不少人寻着这个味道慕名而来。赴美10多年的郭先生是北京人,听朋友说这里开了一家北京煎饼果子摊儿,他特意赶过来尝一尝。“我记得小时候游泳完老去吃这个。当然很好吃了。”


  除了让在纽约的北京人一解乡愁外,约兰达·李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纽约客爱上来自北京的地道风味,也由此去了解更多北京的独特文化。


留学生卖煎饼“丢不丢人”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认为,尽管如今社会日渐宽容,职业不分贵贱,北大毕业生可以卖猪肉而显得不丢人,但面对在国外学习的“天之骄子”中国学生选择街头卖煎饼这看上去无甚“技术含量”工种的问题,那是不能留在“丢不丢人”那么低的层次上进行讨论。



▲中国煎饼正横扫曼哈顿,华盛顿广场公园、中城和哥伦比亚大学附近都有它们的身影。图为纽约的“飞天猪”煎饼摊子。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评论以作者一些朋友在纽约念本科的经验为例,说明美国大学本来课业压力就巨大,此外申请到一票难求、程序复杂的流动食品摊档执照(按美国法律必须是合法纳税人才能申请)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些都表明,卖煎饼的留学生们并非以学业为重,况且练摊就算当成课程实践项目也是含金量不高的。


  作者又举例自己留学期间,其导师中午常常只吃一根香蕉。相比之下,中国人在吃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而所谓卖煎饼挣钱,不过是在欧美的中国人开餐馆发财的又一个变体而已。因此,留学生不把几百页讲义念完,却跑出去卖煎饼,就好像听说外国的搜索引擎投资可回收火箭、无人驾驶技术,而中国的搜索引擎却做起了外卖生意一样,让人感到心里不是滋味。


  此评论被网络媒体转载,而网友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自食其力有何不可,也有认为早知道是做煎饼就无需读那么多的书。《北京晨报》时评人郭元鹏也发现了大众对此事褒贬不一,他总结其中的反对声音的关注点是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卖煎饼会影响学习;其二,如果是学习商业知识的学生,卖煎饼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多卖煎饼的留学生都是和商业不相干的专业。有人说,因为煎饼很赚钱,就去卖煎饼,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最终的结果会是钱倒是赚到手了,该学习的知识没有学到。


  评论最后总结表示,对于那些本来就把学习不当回事的留学生来说,即使把他们拴在课堂上又能如何呢?


  从不同的评论可以看出,留学生卖煎饼而不好好上课读书,在大部分中国媒体评论人和网民心中都是属于不值得称赞的事情。然而,反观纽约时报网站原文《中国煎饼占领曼哈顿》,文章对两名留学生的创业行动却是表现出一种赞扬的态度。


  在原文中,纽约时报分三步称赞了留学生以卖中式煎饼创业之举。第一赞是对两名中国学生的研究热情,赞扬她们愿意亲身花费数月时间,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品,尝超过100种煎饼,向不同的煎饼大师取经,也让记者体会到如何将制作“身世卑微”的煎饼变成一门艺术;第二赞是对两人的创新精神,赞扬她们能以敏锐的思维去改进中式煎饼,从尺寸、口味、售卖方式上适应本地的情况,因此在短时间内成功地赢得当地人的喜爱,一个工作日平均能卖出150个煎饼;第三赞是对两人经营上的成功,赞扬两人能吸引到了来自中国的投资,甚至将把事业版图扩大回中国,这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学生赢得投资并成功创业。


  纽约时报的文章中仅报道了两名留学生在努力下成功以卖中式煎饼创业的历程,而在新华社数月前的一篇采访中,“留学生卖煎饼”中的主角北京姑娘小李这样诉说如何选择以卖煎饼创业的历程:她15岁到美国读高中,本科在纽约佩斯大学学习市场和艺术,曾经到洛杉矶梦工厂实习,然后一直试着创业——做过服装、首饰设计等,“都失败了”;最后她选择餐饮业,除了创业的艰难外,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辛苦——每天早晨5点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她笑着告诉记者:“千万不要做餐饮,如果你爸爸要你做餐饮,那一定不是你的亲爹。做餐饮实在是太累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学习,但学生们在接受了不同于中国的教育方式后的发展却鲜为人知。而“留学生卖煎饼”作为少数被报道出来的例子,在中国的媒体评论中他们是“丢人”的,为赚钱却浪费学习的时间。而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学生的成功学习过程可以体现在任何事情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学习的过程并非被局限在课堂上,而是与当前的社会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