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钱能买2750升新西兰纯净水,运到中国竟然每升卖1.6纽币!

2016年05月03日 新西兰天维网




中国消费者喜欢购买新西兰的奶粉、蜂蜜、海鲜,而其更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网上购买新西兰的空气、水、土壤。

——马云

“100% Pure New Zealand”为主题的营销已进行了17年,这场旷日持久、不遗余力的国家形象宣传成功地把新西兰推向世界,成为一则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案例。

有较真的科学家如Mike Joy,指出新西兰远没有达到百分之一百的纯净,但依然无法阻挡新西兰深入人心的“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形象。

纯净带给新西兰的是源源不断的游客与资金,“纯净”作为标签或实体也在被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不用等“马云爸爸”的天猫,中国消费者早就可以享用新西兰的纯净水了。


把南半球的纯净水输送到北半球不再是愚人节的玩笑,“南水北调”从此有了新的外延。


但和一句虚拟的广告语不同,新西兰正在流失的是“纯净”本身,新西兰人有点坐不住了。


近期,新西兰总理John Key访华,关于纯净水议题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贸易合作对双方而言都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只有纯净水让新西兰内心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呢?
枪挑一条线!
此次总理访华的随行代表团中,包括食品公司兰维乐(Oravida)的两位创始人。


Oravida也成为此次纯净水风波中被新西兰媒体反复提及的案例。


媒体披露,Oravida每年只需支付526纽币就能获得1.46亿升来自Bay of Plenty (丰盛湾) Otakiri含水层的纯净水。这就意味着每升水的成本还不到$0.000004!


换句话说,纽币1分钱买2,750升水,每天只要付1.44纽币就能获得近40万升水。
据其官方网页表述,天然自流水来自新西兰丰盛湾地下1000英尺,源于1800年前,经50年南极冰川、岩层天然过滤,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柔和甘甜。


纯净水会在附近的工厂装瓶然后运往“如饥似渴”的中国市场,每升纯净水可以卖到
1.6纽币,如果1.46亿升水全部卖完,价值可达$2.33亿


作为对比,奥克兰目前的自来水费为每升$1.409,用户还要支付最低$2.394的污水处理费用,没有水表但处于污水处理网络的用户则需要支付$612年费。
棍扫一大片!
Oravida此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实属巧合,要知道,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例,且由来已久。丰盛湾区议会发言人透露,自1992年以来,Oravida已累计支付$1530


类似公司还有:

Northland地区一家新西兰公司

Hawke's Bay一家中国人持股公司

Tongariro一家来自芬兰的公司

在Putaruru取水的可口可乐旗下瓶装水公司

Tai Tapu一家新西兰公司

Kaiapoi一家日本公司

Ashburton一家刚刚获批的新西兰公司



Oravida创始人之一Julia Xu表示,他们是按照市政厅设定的价格来付费的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不涉及违规操作(总理显然不会带着“问题企业”访华),真正让人们“心潮澎湃”的还是费用问题。


反对者称,瓶装水公司有没有权限使用还是个问题,退一步说,这些淡水资源卖得实在太便宜了,简直等于白送。



根据《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ct 1991》的规定,议会针对资源使用管理的申请只能收取实际、合理的费用。


讽刺的是,目前议会收取的费用还不足以负担处理申请产生的费用。


收!费!
这样的议题除了深受媒体欢迎,反对党自然也不会错过,定价和征税成为反对者们呼吁的应对之策。


绿党发言人表示:
“卖水谋利者应该为特权付费。政府应该向瓶装水公司收费,可以直接收费或者从瓶装水公司的利润中收取一定百分比的费用,亦或根据用于销售的水量征税。”

工党发言人进一步表示:
“我坚定地认为,大宗用水方,无论是出口海外还是用于本土,都应该付费。”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较真的生态学家Mike Joy也适时站出来:
“少数人的为所欲为侵犯了属于所有人的东西,水资源无论是被农民污染、用于灌溉或者被瓶装水公司拿走,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没有给水贴上价格标签。”
他认为,价格机制的引入将大大提高用水效率。

Mike Joy

收?费?
环境部长Nick Smith驳斥了收费的做法,认为反对党“基于错误信息和政治原因针对单一行业”的行为是不合常理的:
“牧民还用400升水换来1升奶呢!”


言下之意,是大量用水的情况普遍存在,不仅限于瓶装水行业,请各位同仁“雨露均沾”。


试想,如果一家乳企买下一块可供开采淡水的土地,大概不会听到反对的声音吧。同样是用水,瓶装水公司只不过是把资源直接输出海外,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可比农牧业小。


而根据新西兰环境部门的数据,与淡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数量庞大,定价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不是说定就能定的。


虽然部长把农牧民搬出来当了一回挡箭牌,但在目前乳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任何额外费用都是在给农业补刀,因此,农民们还是选择和部长站在一边。


新西兰农民联合协会 (Federated Farmers) 就强烈反对收费措施,其发言人表示,农民用水用在刀刃上,一点都不浪费。


关于淡水资源,Smith部长还算了一笔账:
“新西兰每年有608万亿升淡水进入江湖和地下含水层,只有不到2%,即11万亿升水用于人类活动……而用于瓶装水的比重仅占0.004%。”

数据显示,新西兰年均人均淡水拥有量达到1.45亿升,位居世界前列。


部长大概是在暗示反对者们小题大做,这么多水即使不参与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只能进入大自然的“新陈代谢”。


他的说法没有硬伤,但反对者并不买账,就算只有0.004%,他们也希望保证这0.004%物有所值,淡水资源现在用不上,难说以后也用不上,这样白白流失不能接受!


Mike认为,政府在有意回避定价。因为这背后涉及到水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似乎只有明确了所有权,是否定价、价格几何、收益归属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那么,到底谁拥有新西兰淡水的所有权呢?

谁的水?
新西兰总理反复强调,淡水资源属于每个人,不存在所有权的问题。


近期出台的谘询文件《Next Steps for Fresh Water》中,政府明确表示不会收费。


绿党发言人对此保留了一定余地,他认为应暂停瓶装水项目,直到确定淡水资源的所有权。而在另一句话中又提到:

“用免费资源获取商业利益是不对的,这对资源所有者毛利族群不公平,也对那些节约用水、改善水质的社区不公平。”

似乎在明示毛利族群是淡水资源的拥有者。


1840年签署的《怀唐伊条约》第二条规定:“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因此毛利议会主席Maanu Paul直言政府言论有误:

“最高法庭已经发现毛利族群在淡水资源上拥有权益。”

他认为每个公民都能享用,但商业行为应该付费,他特别指出:

“因为这些人正从属于毛利族群的东西上获取商业利益。”

在媒体的施压下,政府控制事态的努力似乎成效不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复杂的议题,牵涉到各方利益,需要好好权衡。

引入价格机制的呼声很高,毕竟数据摆在这儿,白花花的淡水资源流出去却没有白花花的银子流进来,新西兰应该很难迈过心里这道坎。


如果搁置资源归属问题、引入价格机制,政府无疑是最有定价资格的一方,要是政府不想把钱收归国库,或许可以像很多人提议的那样,把钱捐给环保公益组织,比如Fresh Water Improvement Fund,用于改善淡水水质。



这样,新西兰或许能向100%纯净更近一步,在推销“纯净”的同时,纯净得更加名副其实。


来源:新西兰天维网


合作推广请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