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真的“好山好水好寂寞”?听听这位新西兰新移民怎么说

2016年05月03日 发现新西兰


| 海外 | 旅行 | 生活 | 美学 |

投稿请微信联系 gokiwi_phil






文 |  Vicky


作者“Vicky”的背景介绍:


大陆土鳖小硕,在魔都金融投资领域工作四年,事业家庭才刚上了轨道,却偶然被高晓松《晓说第二季:新西兰奇幻中途之旅》的短片所打动——这个曾经劝阻朋友放弃出国的保守派,也竟然萌生了去新西兰工作生活的想法。经过不懈努力,今年4月2日她和老公终于如愿踏上了奥克兰的土地。


自从生命中有了“移居新西兰”这个选择,常常能听见来自家人、朋友、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打击——


“国内发展机会那么多,人家海归都往回跑,你们这时候出去?”


“可能只能当当超市收银员了,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孩子!”


“你父母同意了?我父母肯定不会同意的。”


在这五花八门的声音中,最理直气壮的,无疑是那句“好山好水好寂寞”!


因为工作可以努力找,总会有突破,大不了再回炉读读书;父母可以好心劝,以后还能申团聚签证,大不了以后两边多跑跑。但是"寂寞的心灵"似乎是最难以回应,也最令我担忧的那个。


想当年,我自己也用“好山好水好寂寞”来安慰过别人.......



来这里快一个月了,“好山好水”已经体会地比较深刻,虽说不是每天没来由地乐不可支,但“深深的寂寞”似乎迟迟没来。


我想,也许永远也不会来了吧......



1
骨子里的寂寞才是真的寂寞


寂寞是因为什么?


寂寞当然不是因为“好山好水”啦,当看到超4K画质的蓝天、绿树和海滨,呼吸到带着青草香味的空气,任何人都会顿时心情开朗吧!


寂寞是你与身边人互动不足所产生的情感,这里说的寂寞并非“无聊”,而是一种深刻的印刻在脑中的寂寥,是不被理解,是无法沟通。


寂寞其实取决于性格,而性格来源于基因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人而异。


见过一些小伙伴,天生就是“寂寞”体质——想法不一般,行为较荒诞。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和原生家庭


这种特立独行的外星人种,一般会天马行空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喜怒不行于色,表达欲望极低,自然知心伙伴寥寥。


这种情况下的寂寞,往往并不一定代表着痛苦,也许在自己的内心中更是一种自由无束缚的体验,表面波澜不惊的底下,也会有爱恨情仇,也会有波涛汹涌。


在自己的寂寞领土上,也是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不被外界打扰的时候,会更聚焦、更有创造力。


在新西兰,看到很多社交体质的同学可以很快交上新朋友,也看到很多寂寞体质的同学在沉静中体会独处的美好,一如在国内。


作为一个无聊时间全部被各种想法填满的活力小太阳,一顿美食就可以开心好久,一个微笑就可以放开心防的人,我要体会到寂寞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寂不寂寞这和所处的国家还真没什么大关系。



人生何处不寂寞



2
人口多少和朋友数量不相关


来之前,身边有不少人和我说:新西兰只有470万人,还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那里只有漫山遍野的羊,怎么会不寂寞啊!


顿时觉得:好有道理!


毕竟是在人山人海中待惯了,没有热闹的人群,这可怎么办?


但是,扪心自问——上海2300万人,真正与我一起共同玩耍又有多少位?


年少的伙伴,早已分散各地。过去的同事,大多也没有经常联系。虽然在行走的路上,几多惊艳的相遇。但无论最后是否相忘于江湖,依然无悔于当初相伴的那一程山水,如此而已。



和好友同行是人生一大乐事


在还没踏上这个470万人的小国家的时候,我和老公就在微信群招来了200多人的小伙伴,大家有着移居新西兰的共同目标,公益分享,相互取暖。


一下飞机,早年移居这里的朋友立马把我们安顿在了他漂亮的新房子里。


到现在,每周都在认识新朋友的节奏不禁让我有更多期待:聪慧敬业的事业伙伴,直爽亲切的房东夫妇,可以一起喝酒的同屋室友,美丽又有才的代购妈妈,做饭超级好吃的婚纱设计师,爱笑爱小孩的幼教老师......


我们得出了结论:2300万或是14亿人口,对于是否寂寞来说也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


只要用心珍重每一次相遇,朋友就会积少成多!



3
用心找寻,就能发现精彩生活


也有人说,在国内的娱乐活动多,这里有么?


我来总结了一下就我所知,上海青年在空闲时间的娱乐活动:


  • 运动,例如羽毛球、网球等

  • 吃饭聚会

  • KTV,东亚文化特别偏爱的一类活动

  • 逛街买东西

  • 泡吧,纯凭个人喜好

  • 看电影看剧,大众娱乐

  • 旅行,包括近郊游、国内游和海外游

  • 爱好和课外学习,例如学画画、学跳舞、学吉他

  • 文化设施(图书馆、博物馆、文艺演出等)

  • 公园绿地

  • SPA\按摩


看看列表中哪个是在新西兰无法做到的呢?


答案是:竟然都能做到!


运动:我现在的的办公室隔壁,就是一个小型网球场。新西兰每个片区的社区服务中心都有运动场馆,运动的收费比上海还要便宜一些。


新西兰人以热爱运动而闻名


吃饭聚会:CBD市中心到处都是华人餐馆和寿司店,我还去品尝了一下人气火爆的“鲜芋仙”。在居住区,有车或者能搭乘朋友便车的前提下,5-10分钟去到一个附近的地道的中国餐馆也毫无问题。边啃着羊肉串,边品尝大盘鸡的烧烤店,附近全是大声说话的中国面孔,感觉出奇地熟悉。一直觉得,这里的西北面食,做的比上海的“西贝”莜面要好吃太多。



爱上了这里的地道中国美食


KTV:来之前我们以为这里没有KTV,还有一点小伤感。自从体验了一把之后,不仅发现这边同等环境的KTV比上海更划算,而且曲库还比国内的大,比国内的新!


逛街买东西:在CBD你想买什么,都能买到。皇后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你可以一边欣赏摆放精美的橱窗,一边愉快地压马路。你也可以选择网购,去Trade Me淘淘宝。



奥克兰皇后街上店铺林立


泡吧:这里个体经营的很多咖啡厅打烊早,可能会有稍许不方便。酒吧会开到很晚,和国内几乎无差别。


看电影看剧:这里多个设施先进的影剧院,甚至还有IMAX。小米盒子海外版+Youtube,你能看到几乎所有想看的剧。



奥克兰市区Metro Skycity Village 的IMAX影院


旅行:一个在新西兰旅行的额外福利是,广大劳动人民除了有多个小长假,还广泛拥有超过4周的带薪假期,用不完还可以累积到下一年。在旅游旺季,从圣诞一直到新年,小长假+周末连起来可以放2周,不仅可以来个南岛环游,还可以飞回国内享受亲情时间。想想国内每年5天的带薪假,对于我这个长期在父母千里之外生活工作的独生女来说,也是惨兮兮的。此外,如果有了新西兰的PR,以后去国外旅游的签证办理上,也会更容易。


爱好和课外学习:这里不仅有不同种类开班收费的课程,还有很多兴趣小组,可以在Meetup APP(类似国内豆瓣同城)上找到你的最爱。



周末可以去参与多种多样的兴趣课程


文化设施:这里每个片区都有政府设立的图书馆,设备先进,馆藏丰富。很多家长从那里借出精美的儿童读物,让宝宝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博物馆没去过,无法评论。文艺活动挺多,来的这几周,张惠妹、莫文蔚相继开过演唱会。第二周,我朋友们一起去了声势浩大的日本节,看到了极具日本风情的表演,还买到了一套漂亮的日式茶具。


奥克兰日本节上的美食


公园绿地:请不要问我这里有没有公园,因为这里到处都是绿地、树木和海滨。在奥克兰无论哪里,开车十分钟以内,应该都能看到海。记得曾目睹上海某个洒满阳光的周末,中山公园的草坪上热热闹闹全是人,粑粑麻麻只能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抢占一块野餐布的空间,完成孩子的小小心愿。



奥卡兰居民区,到处都是绿地、海景


SPA\按摩:新西兰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上周刚去了奥克兰附近某温泉,泉水清澈,空气清新,好不舒爽!很多温泉场馆也提供SPA和按摩的服务哒。


奥克兰飞速发展的今天,逐条对比下来,与上海所能接触到的娱乐活动真心没差。只要稍微懂一点英文,或者懂得借助中文标示或者身边的英语流利的朋友,都能玩的尽兴、开心。


当然,语言文化的鸿沟毕竟存在,但选择了寂寞才是真的寂寞。拥有多彩人生的前提是,要善于发现,努力找寻



4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是融入的第一步


我老公经常跟我谈到,他在日本做交换生的一段经历。


去日本之前,他也有“寂寞”的担忧,毕竟不会日语。但到了那里之后,发现用英语+半生不熟的日语,对参加party完全没影响,还碰到很多有趣的朋友。对他来说,这是学习语言、体验不同文化的重要场合。一年后回国,他就考出了日语一级。


但老公身边也不乏其它深感“寂寞”的同行中国学生,不仅常常对各国人民吐槽抱怨,还特别看不惯别人广交朋友的行为,他一直在宿舍宅着,不断在和家人视频中抱怨这里的生活,想早点回国.......


我老公曾很为身边的同学感到可惜。


当我们抱怨无法融入国外生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给自己贴上了外国人的标签,羞于睁开眼睛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和各种活动机会?



有时也需要审视一下自己


就像之前在上海学习工作了将近10年,也没学会几句上海话一样,在上海,我是刚刚获取“户口”的“新上海人”。


而在海外,我们是移民。


但这个“移民"身份,除了你对自己的定义,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每一天,大家不也是共同和谐相处着吗?


请不要跟我谈到外国的种族歧视,因为在中国严重的地域歧视、性别歧视面前,政治正确的外国人做的比我们华人在某些方面好很多。



就算不尽相同,也可以共存得很好


推而广之,其实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天生的、后天的各种差异。避免玻璃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每一个个体当作个体来看,而不要过分强调或注意他们身上的标签。


无论他们是美国人、新西兰人还是日本人,都试着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交流;也把自己首先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而不仅仅是贴着标签的上海人、江苏人或是中国人。


用心交流每一个个体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会很有趣!




说到底,要理论国外生活究竟寂寞不寂寞,真的很重要么?


我相信,只要不把自己当外人,抱着一颗开放的心去找寻,在哪里运气都不会差,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家!




一条微信搞懂 | 移民新西兰的所有方式!

在新西兰完成这43件事,此生就无憾了!

北京上海一套房子的钱,在新西兰可以买到什么房?

一辆甲壳虫, 从英国到新西兰, 他们的蜜月持续了56年

回复以下关键词收看更多实用信息

签证 | 交规 | 入境 | 奥克兰 | 皇后镇 | 罗托鲁瓦 | 惠灵顿 | 基督城 | 但尼丁 | 怀卡托 | 南岛 | 北岛 | 国家公园 | 高尔夫 | 入境卡 | 驾照 | 交通 | 大学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第一微信公号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