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之死的另一个帮凶:为什么中国人吃不到国外低价药?

2016年05月04日 英伦大叔


  21岁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魏则西,因身患滑膜肉瘤于4月12日去世。其生前求医过程中,通过百度搜索看到排名前列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受其“生物免疫疗法”高有效率、“斯坦福技术”等鼓吹所骗,花费20多万元治疗未见效,也贻误了其他合理治疗的时机,最终去世。事件曝出后,百度搜索竞价排名、莆田系医院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5月2日表示,中国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


  整个事件中,百度是帮凶毋庸置疑,但是莆田系、医院、中国医疗监管缺失,全都应该为这个青年的死负责


  魏则西的母亲曾向北京《新京报》转述,在知道上当受骗后,儿子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特别生气。”不过,魏则西的怨恨至少还有一次。他说自己那是他第一次有如此深层次的怨恨。


  他要吃一种药,在香港买是四万四千元一个月或者40天,他吃不起,但在印度买的话只要五千块,可是不允许入关。“难道我等死?”魏则西如此写道。


  魏则西所指的这种药具体是哪种尚未明了,但是中国患者向国外寻求低价药的情况一直都有,中国仍有千万个魏则西在等待着被救赎。


  最有名的例子是著名的“陆勇事件”,曾是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的陆勇,2002年被检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当时医生推荐他服用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服用这种药品,可以稳定病情、正常生活,但需不间断服用。这种药品的售价是23500元一盒,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每个月需要服用一盒。这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天价。更雪上加霜的是,国内治疗白血病的花费医保不报销。

  


  2004年,陆勇意外知道了印度有仿制格列卫,当时一盒4000元。而现在,一盒已降价到不过200元。落差巨大的药价,意味着活着的希望大增。通过自己服用,看到成效的陆勇组建起了“慢粒白血病交流群”,将这种生的希望分享给了其他病友。于是这些病友开始抱团求生,上千人通过陆勇购药。此后作为答谢,印度公司为陆勇免费提供药物。陆勇也因此陷入麻烦。


  2014年7月22日,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得知此事后,近千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他们将陆勇视为救命恩人,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最终,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人民检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诉。


  在陆勇事件的推动下,江苏随后将格列卫纳入了医保。如此一来,原本2万多元一盒的药物,最终能够报销掉1.7万元左右,对于患者来说,医疗费用大大降低了。


  可是,中国患者向印度寻求生存希望的事情仍层出不穷,同样痛苦的还有中国的丙肝患者。


  目前很多丙肝新药,如索非布韦、Harvoni等,早已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国上市,但至今仍未在中国上市,中国广大丙肝患者未能用上。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治疗丙肝老方案仍在临床广泛使用,不但治疗周期长,疗效差,治愈率仅有40%左右,而且费用不菲,副作用明显。但是在印度,非布韦一个疗程(12周)的价格只有7000人民币左右,不少中国丙肝患者为此前仆后继赴印度求医。


  为何印度成了低价特效药的集中地?又为何中国患者总是不能及时吃上有效新药


  严格来说,印度生产的特效药不能算假药,它们之所以便宜,因为该国制药企业做的是仿制药(印度没有加入一个医药行业的专利保护国际条约),这种药即使效果和正版药相差无几,但是没有进入别国所需的审批手续,成本自然就低。但是根据中国药品管理法规规定,走私未经国内审批、许可的药即认定为假药。


  价格低廉并不完全是中国患者寻求境外药物的唯一原因,曾有丹麦的医药企业对媒体表示,进口药品在中国市场准入时间太长了,同样的产品达到中国患者手中的时间,平均比欧美国家迟了6至8年。


       事实上,中国的监管制度要跟全球的监管框架对接,在时间安排上一直未能跟全球保持同步。对此,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曾在去年的一场记者会上透露,中国的药品审核之所以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审评积压导致的。

  

  美国曾经也发生过“陆勇事件”,3年前一部获得金球奖的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讲的就是这样一桩真人真事。


  1986年,用于治疗艾滋病的AZT(叠氮胸苷)是当时美国药管局(FDA)唯一批准面市的抗艾药物,但毒性极大。为了活下去,患者们成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地下组织,走私来自世界各地未经批准的药物。


  但是,在美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安全底线仍是掌握在FDA手中的。


  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监管部门的社会职责却由百度这样一个逐利的企业承担。但是,这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在美国搭建网站是完全自由的,不需要任何所谓的ICP许可证之类,但是如果一个网站想要在线上销售药品和在Google投放广告,那么它必须找美国国家药房委员会协会(NABP)拿到一个证书,同时连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数据库,前者确保了它的经营资质,后者确保了不会出现违禁品。”


再来看看英国医疗体制的基本情况


问:你们在英国生了病,怎么获得医疗服务?

答:如果不是很急的毛病,一般先约GP就诊。所谓GP,就是“General Practitioner”(“通用的家庭医师”),他们通常在遍布英国城乡的社区诊所工作,很方便的。至于急诊,就要到医院。


问:就是说,英国医疗机构分为社区诊所和医院?

答:是的。前一类就是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即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卫生保健,后一类是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即医院为基础的专门医师服务。除了急诊,英国医院还设有很多不同的专科,接受社区诊所GP的转介(refer)。比方我腹部觉得不适,约了社区的GP看,要是社区大夫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就转介给医院的专科大夫,做进一步的诊治。当然,社区大夫觉得有把握治疗,就在社区诊所解决问题。


问:无论看社区大夫、急诊,还是专科大夫,都是免费的吗?

答:可以都是免费的。就是说,在英国无论你是穷是富,无论到社区看GP、挂急诊,还是由社区大夫转介给专科大夫、甚至住院和生孩子,私人都无须付费就得到医疗服务,这些费用全部由英国政府埋单。


问:你们是说,英国政府用税收为全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答:差不多是吧,正式名称叫“国民健保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这个NHS既然叫“国民健保”,就是政府用库房的资金,支付全体国民健保服务的开支,包括系统内所有社区诊所和医院的设备设施、医护用品、大夫和护士薪水等等。


问:药费也全包吗?

答:英国实行“医药分家”,NHS覆盖全民医疗保健开支,但不含药费。大夫开了药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但低收入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药费,也由NHS支付。为防止类似过去国内公费医疗乱开药的问题,由NHS负担的药费部分,患者也要付一点,比如每种药付几英镑之类。


问:2000年5月我在英国小住过一段时间,知道外国人、包括世界银行雇员这样的高收入者,短期在英国出差,看病也不用掏一分钱。现在英国还是那样慷慨吗?

答:过去不清楚,现在不是了。我们来了以后就是这样的:除非你来自英国的“医疗互惠国”(with reciprocal health agreements),或者你是来英修习课程6个月以上的外国学生及其眷属,其他外国人在英不能享受NHS,而必须购买专门的医疗保险。


问:NHS覆盖了全部本国居民和外国正式学生的医疗健康保障,再加上所有在英人士可能的急诊费用,就是不全包药费,加到一起也不是小数目。一共要花多少钱?


答:每年都有报告。记得2002-2003年度NHS共花费了680亿英镑(约等于9520亿人民币,以英国人口5987万算,人均NHS开支15900元——笔者注),占当年英国GDP的7.7%。这几年NHS开支每年都在涨,根据工党政府的“10年改善计划”,到2007-2008年度NHS要增加到900亿英镑,占GDP9.4%。所以英国国内政策的头号问题,永远就是NHS,增加开支还是减少开支,每次大选都吵得昏天黑地。


问:但是对英国百姓而言,反正看病不要自己花钱,对不对?

答:也不完全。以我为例(说话的是一位在英国大学任教多年的华裔教授),全家都可以免费享受NHS,但我还是每月花100英镑,为自己和太太买商业性医疗保险。


问:不是可以免费看病吗,为什么还要自掏腰包?

答:也许正因为免费,NHS的需求就很大,供给总不足。特别是一些专科治疗,排队等候的时间太长了,你怕耽误,就自费另买一份保险。还有一种情况,社区大夫认为你的病不需要转介,而你不放心,想及时找更好的专科医生看。这些商业医疗保险,不是政府强制,而是市场行为,几家彼此竞争,服务不错,价格也不算太贵,所以不但伦敦城(金融业)和企业界的高收入层选用,不少教授、中学老师、秘书等中产家庭也选用。反正品种多,你可以按自己情况选合适的。


问:买了商业医疗保险,到哪里看病?和美国一样,要到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和医生那里求诊吗?

答:差不多。商业医疗保险指定一批私立医院和私家开业医生,为客户服务。但是英国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它的NHS系统里的许多医生和医院,也都被商业医疗保险选中,签有服务合同,为保险公司的客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问:一个政府出资的NHS医生或医院,也可以与商业保险公司定约,有偿为购买保险的患者看病?


答:是的。这个面还不小:差不多所有好一点的NHS医生,都进入商业医疗保险的医师名单;有的还为好几家保险公司服务。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个医生,既是NHS大夫,也是商业医疗保险的大夫——完全取决于患者以什么身份去约见他:以可以免费享受国民健保权利的英国居民身份呢,还是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客户。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验(讲此话的是一位在伦敦城上班的英国人),“在同一地点约见同一位医生”,只不过第一次是用NHS卡约,第二次是用医疗保险卡约。


问:你可以免费用NHS身份求诊这位医生,为什么还要花钱买了保险再见同一个医生?


答:第一次用NHS身份约见这位医生,足足等了4个月。第二次以保险客户身份,打电话的第二天就排上了!4个月并不是最长的。在有的地方、看有的疾病,NHS要等更长的时间(一位同学念出他们学校关于NHS的说明,“从家庭医生转诊到专科医师,等候的时间可以长至12到18个月”;她的评论也有意思:人家是真的排队,谁也不例外,HNS大夫的老子来,也照样要排队)。你要是觉得等不起,就出一个保险价吧。当然还有医生质量问题,因为NHS给付的薪水不高,英国不少医生、护士外移他国开业,结果英国便从印度、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前英联邦国家,大量引进前英国人开设的医护学校的毕业生到英开业,使得NHS一部分医师的质量不那么高。


问:同一个NHS医生承担着公、私两种职能,会不会角色冲突?

答:总有一点。BBC有过一个调查,NHS大夫的75%时间为NHS病人看病,25%为私人保险病号服务;但是收入方面,正好倒过来:NHS医生的75%收入来自商业保险的给付,25%来自NHS薪水。不过,它的体制也有公、私互补的另外一面,就是好的医生护士,可以从商业保险那里得到追加收入,弥补NHS系统相对比较低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大夫,要不是在NHS里服务好、医术高,商业医疗保险也不会来选你——这也就激励刚出道的医师努力工作。当然,英国还有一套管制办法,防止严重的利益冲突。


问:政府全包,私人还是愿意自费看病。这部分非NHS的医疗有多大?

答:伦敦城和大企业都是公司和雇员共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大学、中学教职工看自愿,我们前后左右不少都有;政府雇员也有买的,但人数好像不多;学生年轻,而且大学医院一般比较好,所以几乎没有人买。(经查,2002-2003年度全英私人医疗健保开支占GDP的1.2%,换算下来约占全部医疗开支的15%——笔者)。英国私人医院也不少,一个统计资料称,NHS有93家医院,大的商业医保如BUPA系统,也有34家医院,BMI系统有44家医院;全英私人医院共有11200张床位。





《大叔宝典》

1000 《免费获得英国生活/房产/移民/签证宝典》

1015 《2015 获得英国绿卡最常见10种方法!》

9001 《获得英国国籍/公民的5种方法》

9002 《英国出生儿童如何保留双重国籍》

《签证指南》

1008 《办理父母探亲签证宝典,附文件清单样本》

1002 《探亲老人往返中英攻略,附海关通关宝典》

1003 《英国定居结婚签证全攻略》

1004 《预备企业家移民签证详解及百问百答》

1005 《在英国申请美国签证攻略!收藏!》

1006 《在英国申请法国申根签证攻略!收藏!》

1007 《留学生英国居住满10年申请绿卡攻略》

1009 《实战:英籍华人申请父母团聚绿卡指南》

1010 《2015年10月T4学生签证指南》

1011 《欧盟法及欧盟家属签证问答指南》

《政策分析》

2001 《英国投资移民指南》

2002 《英国企业家移民指南》

2003 《海外首席代表签证指南》

2005 《英国毕业生企业家移民签证指南》

2004 《如何为公司申请工作签证担保人资格?》

2006 《和英国人在中国结婚办理结婚证指南》

2007 《中国人在英国办理结婚指南》

2008 《2015年政策总结暨2016年政策预测分析》

《英国创业》

3001 《如何在英国注册英国公司?》

3002 《《出国购物英语》完整手册》

3003 《英国申请商标注册实战指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