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比尔·盖茨的感叹

2016年04月21日 侨居AU


来源:《这些年你没看见的美国》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比尔·盖茨的感叹    阙维杭



如今,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富人购买了很多西方国家象征富翁品位的东西:艺术品、湾流私人飞机、DRC葡萄酒和爱马仕手袋,但他们还没有接受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慈善。


上述这番感叹的言辞,出自微软联合创始人、世界级富翁和慈善家比尔·盖茨。这显然是一个极富对比性的话题。


盖茨2014年春季在新加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类似灾难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发生时,你会看到基本的慷慨行为,但系统性的慈善行为在那里还是很难看到,例如向卫生事业捐款、捐款给学校做研究,以及为残疾人捐款等。”


据胡润报告披露,2013年中国前100位富翁总计捐款8.90亿美元,相比美国前50位富翁同年共捐出77亿美元差距太大,还不够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夫妇捐献近10亿美元的数目。


扎克伯格及其华裔太太可能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富有人群中的两个,但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人们不时会看到他们夫妇在硅谷的路边小餐厅用餐,没有砸钱买豪华游艇、岛屿或其他各种奢侈品的逸事流传,而是倾力倾情于慈善事业,并且主要关注扶植公立学校教育和科研发展基金领域。


当2010年盖茨和巴菲特承诺生前捐出至少一半个人财产给慈善事业时,扎克伯格和数十位富豪是第一批响应者。美国的文化和美国人奉行的社会理念与责任感,使他们在慈善事业领域的付出与他们致富之途同步递进。而当2010年9月盖茨和巴菲特访问中国,本想会会中国的富豪们,传递并且交流一下慈善倡议的理念时,却不料被视为“鸿门宴”,大多数中国富豪纷纷玩“失踪”,避之唯恐不及。


中国多数富豪怕被“劝捐”,或许因为中国尚未形成社会慈善捐款的完善体系而又有难言之隐,更与价值观和生活追求息息相关。例如在影星成龙60岁生日大宴上,众多富翁与明星皆为主体宾客争相斗艳竞奇;令人侧目的三亚“海天盛筵”宣扬“中国游艇、公务机及尊贵生活方式展”,也是富豪名流与小姐模特混迹的大平台,奢侈之风惊绝国门内外。中国的多数富人喜好炫富,一富便嘚瑟,买豪宅豪车包小姐明星,非整出个土豪相不可。继而附庸风雅,抢拍下那些自己都不知价值的古玩书画乃至赝品也无妨;更有甚者便到域外买岛屿买酒庄,以为就上了档次,可以从“土豪”晋升为“贵族”了。


美国的慈善事业纵然有盖茨、巴菲特那样的领跑者,却绝不单单是富豪们的游戏,主角还是普通大众。近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13岁以上人口中有50%每周平均投入义工服务4小时,75%~80%的美国人乐于慈善捐款,平均每个家庭捐出年收入的3%~4%。美国个人捐款加上遗产捐款总额占慈善捐款总额的83%,堪称社会慈善捐款的主体。而且美国人平日里的各种慈善捐献是悄无声息不好声张的,他们在“施比受幸福”的理念下活得很淡定很坦然。


美国的慈善文化源于基督教教义,即个人只是财富的管理人。在法律意义上,私人拥有财富是合法和正当的,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上,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应该属于全社会了。“钢铁大王”卡内基白手起家富可敌国,其超越金钱的生活体验和意识使之相信,处置多余财富而有益于社会是一种智慧,致富后更应把多余的财富回馈社会。他认为富人应,在生前处置好自己的财富,使之有利于公益。“躺在财富中而死去是耻辱的。”卡内基这句名言无疑被后人世代传颂,也成为历代美国富豪处理财富的准则之一。


中国的文化中也不乏施舍、仁爱的因素,但富人、权贵者的施舍往往流于亲属层面或者自己喜爱的个体、事物,并且还有要计较得失考虑回报的潜台词。在坚守如何达臻自我恒富最富的梦想游戏之际,普遍缺失社会责任感,也就不可能有捐助慈善事业后的成就感。因此往往视捐献为“负担”,甚至往往以相对自己财富最小比例的捐献,去实现个人名声、地位的最大化。迫于形势或者出于某种需要,中国富翁们在全国民众和媒体瞩目的大灾情发生后,会公开地做出捐献的举动,但正如比尔·盖茨感叹的那样,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会看到“基本的慷慨行为”,但“系统性的慈善行为”则基本无形。盖茨的感叹不合时宜吗?或者他太书生气了?盖茨感叹的现象难道不是我们周边的现实吗?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侨居澳洲公共号平台
澳洲热门新闻 | 政府政策更新 | 社区消息 | 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告、商业合作请微信zhenyan1999

意见反馈请微信ssi2014

投稿请微信:cgao2013

微信号:immisy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