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实让人大吃一惊:美国人“入土为安”的行情

2016年04月28日 走遍美国




作者/姚鸿恩        授权发布

近年来,因墓地及相关费用飞涨,人们或调侃或感叹:“死不起”。


美国人“入土为安”行情如何?我查了最新的资料,发现费用也是随着物价上涨而攀升的。


美国人“入土为安”主要分火葬(cremation)和土葬(burial)两大类。无论是火葬或土葬,通常都要去殡仪馆举行葬礼(funeral),而葬礼是费用的大头。


根据美国殡仪总监协会(National Fune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简称NFDA)的最新统计资料,全美国成人火葬的中位平均费用如下。



• Basic service fee(基本服务费): $2,000

• Removal and transfer of body to funeral home(遗体到殡仪馆运费): $310

• Embalming(防腐): $695

• Other preparation of the body(遗体其他的准备,如更衣、化妆等): $250

• Use of facility/staff for viewing (瞻仰遗容的设施和人工费):$420

• Use of facility/staff for funeral ceremony(葬礼仪式的设施和人工费): $495

• Service car/van (服务车辆费用):$143

• Basic memorial printed package(全套基本纪念印刷品): $155

• Cremation fee(火化费): $330

• Cremation casket(火葬棺材): $1,000

• Urn(骨灰盒):$280

总共为$6078。

 



你可能会问:“葬礼仪式”已经收费,为何还要收“瞻仰遗容”费用。因为,有少数情况下,葬礼仪式中是没有遗体的。例如:遇难而没能留下遗体,或去世后直接火化。如此,殡仪馆必须分别列出相关的费用,以免乱收费。


如果是土葬,费用会贵一些,虽然不用付火化相关费用,但是挖土、盖土等人工费用很贵。土葬总费用为$7,181。


那么,棺材呢?墓地呢?


根据统计,平均费用如下:


• Burial vault(下葬棺材): $1,298

• Grave plot(墓地): $1,000

• Headstone(墓碑): $1,500

 

看来,墓地的价格并不离谱。美国墓地需要放得下棺材,通常面积为8英尺X 4英尺。在美国,墓地权是永久性的 (In the U.S., rights in burial plots are perpetual)。买块墓地,1千美元,只相当于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一个星期的薪水。


当然,墓地价格各地不同。我查看了美国首府华盛顿(邮编20001)周边地区,墓地价格比较贵。美国ebay也卖墓地,价格是比较好的,最便宜的为$1,200。最贵的为$6300,不过,它是可放两个棺材的大墓地。此最贵的墓地位于马里兰州的洛克维尔(Rockville),熟悉此地区的人都知道,这是华盛顿周边地区华人最多的城市。华人无论涌到哪里,都会抬高房子和墓地的价格。


据NFDA统计,自2004年至2014年,土葬葬礼(带瞻仰遗容)的中位平均费用(Median Cost of a Funeral With Viewing and Burial)从$5582涨到$7182,涨幅为28.6%。如果加上墓地相关费用,“入土为安”约为1万多美元。有些美国人也和中国人一样,感叹“死不起”了。




美国人不吃“豆腐饭”,因而没有这笔费用。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大额的丧事礼金白包。通常,如果是同事朋友,礼金为20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送礼有严格规定,超出20美元,涉嫌行贿、受贿罪。所以,美国人(特别是官员)无法借机敛财。葬礼费用,基本都是自掏腰包。


据据NFDA资料,2005年时,美国人选择火葬为32.3%,到2015年升为48.5%,预计到2030年,升至71%。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放弃费用较高的土葬。


除了火葬和土葬外,也有少数美国人选择各种省钱之道,如海葬,遗体立即火化等。也有的让医学院拿去用作解剖教材,通常两年后,医学院会举行纪念仪式,奉还部分遗体的骨灰。


丧葬费用攀升,也孕育了新的商机。美国旧金山已有一家公司专门推出“入土月亮”的服务。那样,死者的家人就可以“总是望着月亮,知道与你同在”(always look at the moon and know I am with you.)。起价为$9,950。


国人大约不会对月亮感到兴趣。不过,“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如同到美国购买房产一样,赴美购买墓地也不是异想天开。好比“赴美产子”,也许也会成为一种新潮呢。


参见姚鸿恩《美国民生实录》(北大出版社)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