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为什么不炫富?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学习

2016年09月08日 澳洲壹本杂志




一项权威统计数据表明,近年全球几乎有一半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回家了。面对慷慨大方的中国人,为什么澳洲人对奢侈品不热衷?定居海外多年的华裔范琪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给出了一些答案。



圈子和阶层


住在街对面的卡梅隆一家是典型的澳洲中产阶级。男主人安东尼是一家金融机构的中层管理者,太太梅丽尔是一位小学教师,收入属于上层中产之列。可每次看到这对夫妇,发现两个人的衣着打扮都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2008年年底,社区要举办新年派对。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席正式的社交活动,所以特意花三百刀租下了一件老款普拉达礼服,希望它能帮忙撑撑场面。


她想梅丽尔也会在这种场合亮出自己隐藏很深的“实力”。可当晚,她只穿了一件湖蓝色的CK礼服,让她大跌眼镜。而梅丽尔对此的解释是,选择CK符合她的中产阶级身份。


澳洲人没有“面子”的说法,人们不会因为虚荣心而花几个月的薪水去买一双路易威登的鞋子。不仅成年人如此,年轻人也完全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有一次在超市遇到梅丽尔的儿子马克,看他正在认真地挑选李维斯牛仔裤的打折款。问他为什么不去专卖店购买刚上市的主打新款,马克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


我父母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即便我穿上李维斯的新款,也变不成富二代。再说18岁之后我还要赚钱养活自己,那时就更没有什么钱买名牌货,所以现在这样挺好。


看着一脸淡然而满足的马克,她开始心疼当初租用那件普拉达礼服用掉的三百刀了,爱面子可真能害死人。




个性与品位


慢慢地,她发现澳洲人之所以对大牌奢侈品不那么感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澳洲能够买到的品牌实在太多,人们的选择面很宽。


有一年圣诞节前,和同事珍妮去逛百货。因为早就听说珍妮从祖父母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她平时的消费水准也和普通的打工族不一样,所以很好奇她会给老公和儿子买什么贵重的礼物。她很快选中了两条男士围巾。


她拿过价签看了一眼,天哪,还真是不便宜呢,和临近柜台的博柏利简直不相上下。问珍妮:既然价位都差不多,怎么不给你老公买那条博柏利的格子围巾?


珍妮用不解的眼光看着她,拿出围巾,从花色到样式,从设计到质地,说得头头是道。


最后,她问:价格相差不多,性价比却不一样,如果换成你,会选哪个?当然是品质好的那个呀。我为什么要为那些大牌的天价广告费买单呢?几句话说得哑口无言,澳洲人注重现实,不玩虚的,这点她算是领教了。


其实,澳洲人不愿意用大牌来包装自己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把个体看得高于一切,喜欢彰显个性,标新立异,把自己搞得越小众越好,选择那几个所谓的大牌,显然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的。



个人与家庭


越深入澳洲人的生活,她就越觉得他们的金钱价值观与众不同。相较于用奢侈品来往自己身上贴金的中国人,澳洲人则更愿意把钱投入维系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础建设上。


蒂芙妮是她常去的那家健身会所的瑜伽教练,日常生活中她总穿着很休闲的平价衣服进进出出,所以当她告诉她为了去看一场AFL比赛,她居然给全家每个人都买了一套四百刀起价的标准橄榄球套装后,她半天都没有合拢嘴。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些人倾尽金钱把大牌穿在身上,而澳洲人却用金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家人和家庭谋福谋利,哪个更有价值?你的答案是什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