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安慰孩子却不管用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2016年09月13日 澳洲时间


这是澳洲时间分享的第 42 篇文章,请订阅关注(微信ID aozhoushijian)支持我们,如需转载请留言。



授权原创编译

作者:劳拉·马卡姆(Laura Markham)博士


“我读了劳拉博士的博客文章,说对待孩子要保持冷静,并认可他的愿望。当我3岁的孩子开始尖叫和跺脚的时候,我就停下手里的事,在他身边坐下来。我看着他的眼睛,听他抱怨,不被他的尖叫激怒。然后我平静地解释说,他说的我都听到了,我知道奶酪泡芙很好吃,我也爱吃,但必须等到晚饭后一个半小时才能吃。他大哭了几声,倒进我怀里,一分钟后,他就去玩玩具了。我丈夫祝贺我保持了冷静。最棒的是,那天晚上后来的时间,儿子都很愉快。”——Aimee 


一位母亲给劳拉博士写信,讲述了她用了不同的亲子沟通方式所带来的积极改变。抱着同情的态度,用温和的教导方式,往往能使孩子平静下来。


对大多数来人说,只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感觉好多了,就能温和起来。因此,父母一旦不再害怕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情并不意味着赞同——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去同情孩子:


“今天什么事儿都不顺利是吧?”

“我听见你说的了,你现在想吃一个冰淇淋。”

“你很生我的气!”


事实上,在与难过的孩子重建联结,让他们平静下来的时候,同情是如此有效。因此有时候,同情和理解“不管用”了,我们会很惊讶。


然而,同情并不是控制别人的招数。它的意思是“联结”,是“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因此当同情不“管用”时,你要考虑你是否真的在“联结”,是否在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


下面这些,是我听到的父母们 “使用”同情的办法时遇到的最多的问题。


1.“我同情了,结果我的孩子哭得更凶了。”


当我们认可孩子的感受,他们的情绪常常变得更强烈。但那不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坏的感受,他们内心本来就有那种情绪。想想当你的内心有强烈的感受时,也许没有什么坏事发生,你在控制着自己。然后有个令你有安全感的人来了,他们拥抱了你,说一些同情的话,你突然就哭了。


所以当孩子有强烈的感受,我们去同情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更接近了这种感觉。但这不是坏事。因为一旦他们感受过那些情绪,那些情绪就发泄掉了。情绪就是这么回事。



2.“我同情了,但他还在发脾气。”


当你的孩子陷入“反击还是逃跑”的反应中,你说的话帮不了他。不要去给他的情绪贴上个标签,而是去和他沟通,让他向你表达出所有的感受。


你说的越少越好,只要他能听到你在同情他,知道你拥抱了他,是和他站在一边的,就够了。同情不会阻止发脾气,但它能帮孩子发泄出所有的感受,这就是治愈。


3.“我一直在重复‘你很伤心和沮丧’,但他们生气了,让我别再说了。”


我们如何认可别人的情绪,应该看对方的年龄而定。对于一个生气的幼儿,你会俯下身来说“你这么生气啊!”他就得到了安慰:妈妈不认为这是个天大的事,这种席卷他全身的大浪甚至还有个名字呢。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只会让他们更生气。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不想要被别人分析和摆布。他们想要让你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想想看,如果你很难过,你的家人一直在重复说这句“你很伤心和沮丧”。


所以,不要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试着真正从他的角度去理解和同情:“哦,宝贝,你那么想要那个东西而我说不行,多让人失望……我听到你有多么想要它了……我也希望我能说可以,但今天不行。”


当孩子长大,一句简单的“哦宝贝,这很难,我很抱歉”或者只是“唔……哦,不……我的天!”是不合适的。


当然了,当你的孩子正在发脾气时,你不需要告诉他们,他们有多生气。他们需要知道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他们是安全的,等他们准备好了,你会给他们一个拥抱。




4.“我对她的情绪表示同情,但她仍然很难过。”


同情,能帮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与她重建联结。有时候只要帮她化解她的情绪就够了。但是我们常常需要更进一步,去帮她解决问题。


“你妹妹把你的塔弄倒了,你好难过。咱们去找个她够不着的地方再搭一个。”


有时候她需要在我们的支持下去自己解决问题。


“你很生你哥哥的气。我觉得他需要听听你的感受。咱们去找到他,我就在你身边,你去告诉他。”


有时候她只是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但是你可以就这个东西给她一个愿望。


“你想让我把这个写在你的生日礼物单里吗?等生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忘了。”


然而有时候,许愿不够,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孩子是如此失望,甚至还激起了以前累积在心里、等待表达出来的伤痛,这时候只有哭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同情是有用的,这样你的孩子向你表达难过的时候才感到足够安全。


他们正是这样建立起坚韧性格的:跟你在一起,可以安全地去全心体会失望的心情。他学会了如何从这种心情中走出来。他在哭?这是好事。



5.“我说‘你生气了,但是不能打人’,可是10分钟以后他又开始打人。”


如果他没有接收到你的讯息,那往往是因为你给孩子的同情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帮助来处理他的情绪。


有时候当我们用“但是”这个词的时候,孩子会感觉他们的感受并没有真正得到认可。你可以试试说“你真的很生气,是吗?然后呢,我们不能打人。”可能就会不一样。或者有的时候,你的语气也会产生迥异的效果。鹦鹉学舌并不能真正帮你很好地与孩子沟通。


然而,同情的话并不能阻止孩子继续打人的最大原因是,你没有期望“谈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打人的孩子内心仍存有很大的恐惧。


他们需要你给他们安全感,设定一个带有同情的限制,这样他们可以哭,向你表达内心的恐惧。只有这时候他们才会停止打人。


实际上,同情永远能有效地重建联结,帮孩子处理情绪。有时候这意味着情绪发泄出来,这就是最终的治愈。


所以如果你的同情好象是不“管用”,也许是语言阻碍了你。


那就别再试着想出合适的言辞了,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孩子,正在感受着你的孩子当下所感受到的东西。此刻,你希望你的父母透过这些,该做些什么来爱你呢?就那么去做。


原文链接:http://www.ahaparenting.com/blog/When_Empathy_Doesnt_Work


本公号已获得作者马卡姆博士对文章的独家编译授权,未经许可,谢绝转载。马卡姆博士还有很多精彩的养育文章,以后还会陆续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


劳拉·马卡姆(Laura Markham)博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是AhaParenting.corn网站总编,曾为无数家庭提供育儿指导。她在育儿领域著述颇丰,著有《父母平和孩子快乐》、《Peaceful parent, Happy siblings》等书。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ID:aozhoushijian

如需转载

请后台留言

分享朋友圈请随意




往期文章


《《小别离》之后三问家长,没想好请别送孩子出国念书!》

《斯坦福数学教授:孩子学数学到底该不该数手指头?》

《孩子伤害你的时候咋办?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解决范例》

《小别离》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为什么孩子就听不进你讲的道理?》

《我一点都不后悔,那些年让女儿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式教育逆袭?英国引入中国数学教材背后的故事》

《还让孩子苦练速算?这位斯坦福教授却说,学数学的最好方式是…》

《10年后半数工作将消失?怎么办?澳洲决定教孩子这样做好准备》

《女儿的期末报告上没有成绩,却有句令我感动不已的话》

《牛津大学揭开孩子睡眠的真相!一场“晚点上学”之战,席卷欧美的校园》

《澳洲这样帮助英语零基础的孩子适应语言》

《为什么我决定带女儿来澳洲上小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