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火了,美国教育更为注重个人能力与个人兴趣

2016年09月12日 美国移民攻略


最近热映的一部电视剧《小别离》在豆瓣拿下8.1分高分,显而易见博得不少家庭的关注。故事围绕孩子的升学和留学问题,讲述了三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而复杂的关系。


不同情况的三个中考学生面临是否出国留学的选择,直戳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现实痛处,引发正身处同样境况的家长们的共鸣和反思。




我们姑且不谈到底是否让孩子留学问题,但我们从电视剧中着实看到了美国学校对于孩子教育的另一个侧重点,即孩子的兴趣培养:



剧情一:美国学校考官对学酥朵朵写的小说显露兴趣




乖巧的学酥朵朵成绩一直忽上忽下,朵妈可谓是操碎了心。不过在朵爸“开导”下,朵妈渐渐释然让朵朵走上出国留学道路。在托福的分数不够的情况,得知美国高中认可类似轮滑比赛、奥赛、钢琴比赛等证书,朵妈更是为证书一事,想尽办法。就在朵妈一筹莫展之时,朵朵忽然想起自己有写小说的经验,并且此小说在网上还获得了不少粉丝、阅读量。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一系列证书大部分还是和孩子兴趣拓展方面相关。


得到美国学校的初步考核后,在朵朵和美国考官视频面试时,细心的吃瓜群众又会发现,老外询问朵朵除了学习,爱写小说,还有什么兴趣爱好?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外比较注重孩子多方面培养,而且对朵朵有音乐的爱好非常欣喜。



剧情二:学渣小宇的出国路




老张家儿子张小宇演绎的算是一个懂事但学渣的形象,在国内的学习一直令人堪忧,老张屡次怒发冲冠,但小宇在闺蜜朵朵、琴琴的提醒点拨下,还是顺利拿到了美国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原因在于,剧中的小宇虽然爱调皮捣蛋,但对架子鼓,滑板等有着极大兴趣这方面的兴趣拓展经历,自然为小宇的出国留学路增色不少。


看完这部剧,相信大多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都有体会。父母们将各种可用的资源用于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后代继续接力,在保住精英阶层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跃迁。目的也很简单:让他们在长大之后不必像自己一样,经历贫穷、依靠关系、看人脸色、在规则的灰色地带摸爬滚打。


不论学渣还是学酥,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兴趣培养、拓展也不容忽视。至少出国留学,从老外眼中还是能看出,他们对孩子兴趣方面的重视,毕竟我们谁也不想成为剧里前几集的文洁那样的“分魔”。



兴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好奇心重,往往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浅显的,短暂的,是会很快转移的。


所以对于幼儿阶段的兴趣,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尝试的机会但又不要着急下判断。许多父母看到孩子对钢琴好奇就给他买钢琴,看到孩子拿起画笔划一通,就给他买画板,甚至早早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而当孩子兴趣很快消失时,父母往往又气急败坏,开始批评苛责,强迫孩子继续学习,这往往让孩子陷入苦闷的童年,最后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的兴趣开始有所定型。父母就需要将孩子的兴趣同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孩子把兴趣变成一种爱好和特长,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智能和优秀品质。


比如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父母可以培养他的鉴赏能力,对画画感兴趣的孩子,父母可以培养他的美感。这时父母就需要让孩子明白,兴趣要转换为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优秀者,是需要付诸心血和努力的。父母需要给孩子陪伴和鼓励,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会给孩子带来终生受益的影响。


到了中学阶段,父母就需要让孩子把自己的兴趣与人生的目标和理想结合起来中学生关键要做到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而有兴趣的孩子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匹配的人生方向,这时的兴趣就会对他们在选择未来所学专业方面给予清晰的指导。


对于中学生忙碌的学习生活和沉重的学习压力,拥有广泛的兴趣既能给孩子提供更多排解压力的方法,又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这时的兴趣已经开始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了。


所以说兴趣是伴随着孩子一生,并会对他们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父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兴趣,并发挥兴趣对他们的成长的促进作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