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常用内胎的法嘴,美嘴,英嘴的比较

2016年09月13日 骑行村



法嘴手动锁死气门,耐高压,漏气线性较平滑,气嘴基础较细,轻量,气嘴直径小,对圈的强度影响少,可以使用在19C尺寸的内胎或窄圈,价格高!


美嘴主要靠内压顶力锁死,耐高压,漏气线性较陡,也就是说,气压不够时漏气更快,气嘴基础大,气嘴的直径也大,不过充气流量大,所以广泛地应用在气容积较大的内胎,打气因而很方便!


英嘴(中式嘴)气门靠橡皮套防漏,防漏能力主要看橡皮套的质量,气密性很好(一般车友可能认为英嘴的耐胎漏气快,但如果橡皮管没有烂,其实不关气嘴的事的,主要是因为一般英嘴的内胎只是使用一般橡胶,而没有使用丁基材料),但耐压低,气门基础大,重量大,充气流量小,橡皮套的耐用性差,不过维修方便,不会因为气门问题而报废内胎的,价格低廉!


美嘴:


山地车最常见的。靠胎内的气压比外界高和一段弹簧对活塞的压力而实现密封。打气时为在气筒嘴内有一个小针将活塞顶下去后进行充气。优点:气密性较好,常见;缺点:理论上说在颠簸很剧烈时会跑气的,而且找不到很长的。


法嘴:


用在几乎全部的公路车和一些山地车上,但在平常生活中并不多见。气嘴比美嘴要细一些。对气嘴内活塞的锁紧是依靠一个小螺母实现的,比美式的更可靠。在打气时需要先将螺母拧到最上面,然后在插上气筒的时候活塞会被按下去,于是可以打气。优点是拥有更高的可靠性,且存在长法嘴,可以给一些大刀圈的车使用。缺点:好象贵一些,而且如果没有自己的气筒的话,打气不方便,大多数修车的地方不能打这个东西,建议使用法嘴而没有自己的气筒的人准备一个法嘴转美嘴的转换头。


英嘴:


曾经最常见的,现在还有很多民用车使用,但在运动车上几乎不存在。和美嘴差不多粗细。设计很有趣的,利用内部气压高,然后压着气门皮实现密封。打气时是靠外界施加高气压来冲开气门皮进行充气的。结构复杂,气门皮容易老化,气密性不好等缺点,属于被淘汰的东西。


总结:


其实是根据车圈选择,美嘴车圈当然用美嘴内胎,毕竟比较方便;而法嘴的,就用法嘴好了,把孔锉大也不如直接买法嘴的好。



英嘴:


首先请看所示图片,是英式嘴,追溯历史,1888年爱尔兰Belfast的Dunlop(邓禄普)发明了充气式轮胎,在这之前都是实心轮胎,实心轮胎我使用过,感觉是骑上去很有信心,呵呵,不怕扎胎、也不怕漏气,就是骑着沉重、路不好时还颠。充气式轮胎的发明无疑是自行车工业界的重大发明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后来成立了Dunlop轮胎公司,直到1960年,dunlop公司停止了自行车轮胎的生产。这种气门嘴被称为“woodsvalve"或“dunlopvalve",我猜测叫做“woodsvalve"可能是因为过去车圈是木制的有关。这种气门嘴主要是英国和亚洲在使用,例如中国,我国自行车工业是从英国学来的,所以气门嘴自然都是“woodsvalve"了



第二张图片示为美式嘴,英文叫做“Schradervalve”,美嘴的密封是靠气嘴芯内部的小弹簧拉动密封芯来密封的,密封的好坏与弹簧及密封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优点:打气方便。这是标准的汽车用气门嘴,应用在山地车/童车或者是一般用的自行车上。



第三张图是法式嘴,英文叫做“prestavalve",主要应用在高档自行车以及管带(tubulars)上


一般民用车是英嘴(路边修车摊最常见的气筒可用),公路车用法嘴的多些(法嘴一般比较长,比美嘴细些),山地用美嘴的多些(一般汽车上用的应该是美嘴吧)。


法嘴的气密性要好于美嘴,上边的小环拧的越紧,里边的密封圈就拉的越紧,自然气嘴的密封也就越好,发嘴的密封性与胎内气压大小无关,缺点:是打气麻烦,要先拧松小环打气,打完后拧紧。美嘴的密封是靠气嘴芯内部的小弹簧拉动密封芯来密封的,密封的好坏与弹簧及密封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优点:打气方便。鉴与以上原因,因公路车内胎气压高于越野车内胎气压,所以多选用法嘴,越野车多选用美嘴。



来源: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微信:2478970178)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