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身处何方,你的胃总是指向故乡。

2017年05月10日 澳洲美食见闻




前记

高晓松他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妈却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有空就要忙着挣钱。我刚开始开公众号的时候,我妈很不喜欢我写文章的,她说这是不务正业,说:生活这么不易,你却忙着写字。后来写的多了,我妈发现好像写得还不错,就告诉我,要不这样,你这个年纪了,转眼都半大老头了,坚持写写吧,每个礼拜写一篇,权当练脑,预防老年痴呆。两相对比,我觉得我妈更接地气。


无论你身处何方,你的胃总是指向故乡。


我的家乡是以面食名闻天下,人们可以一年不吃米,却不可一日不食面。


刚到上海求学那会儿,甚是激动,因为可以天天吃米饭,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故土和文化不够自信,很多时候会觉得吃面食土气,还是吃米饭要有品位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吃米饭。回想起来,那时的心理就如同现在的白领们开口闭口,会前会后要来杯星巴克,时不时的要端个星巴克的杯子看似行色匆匆的在人群中穿过,你和她打个招呼吧,她会忙不迭的道一声:“ 这一天不喝个两杯星巴克简直就度日如年。。。”  


青春伴着浮躁和虚荣渐行渐远,随着年岁增长,故乡在我心中变成了极重的分量,喜欢邀请异乡的朋友享用家乡的美食,我骄傲我喜欢吃面,因为那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名片。



到了悉尼,这份感觉更加强烈,万里之外的家乡望眼欲穿,舌尖上的乡情更让人馋馋欲滴。


澳洲据说有近百万中国人,按说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也是遍地开花,但在每一个新移民的眼中,无论你来自何方,悉尼的家乡美食却总是差那么一点难以言状的滋味--那就是乡情


有人说,那是因为中餐好吃全在厨师,而好的厨师都在国内,澳洲的中餐厨师多数是半路出家,只是个谋生手段,吃客也就不再吹毛求疵。


国人又喜欢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吃吃喝喝,叙叙旧,喝喝酒,而移民后的生活又和国内完全不同,几乎没有什么商务宴请,下了班,各回各家,各陪各妈,有大把的时间和家人一起,而身处澳洲,精明的早起移民早就把好了中国人的脉,遍地开花的华人超市,卖场聚集了远比国内更为丰富的中餐原材料,更重要的是质量要更为有保证,于是乎,每每新朋旧友聚会,总会发现,每个人似乎都成了大厨,全国各地的美食特色,在这些移民的手中不断被挖掘研发,常常连我们自己也觉得惊讶:想不到我还能做出这样的美食?


我试验七次后炸出的无铝健康油条



郑州朋友做的河南逍遥镇胡辣汤



很多朋友尝过的油泼刀削面



广东朋友做的剁椒三文鱼头



天津朋友做的煎饺



天津朋友的手工凉粉



到一个新的国度,静下心来,当你决定把这个地方作为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居所,当周围的人们都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空气中也没有那么多浮躁,你会发现,人们都愿意去尝试一些以前常常在脑海中梦想过却从未实施的念头,有的人开始去读书,去学一些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专业;有的人开始画画,学乐器,那些藏在心底许久的梦想瞬间萌芽;更多的人们开始回到了家中,一遍遍尝试那些记忆中家乡的美食,一一的把它们呈现。


每个新移民都曾经历过心酸和苦难,但每当你坐在你辛苦打拼来的小院,看着孩子玩耍,品尝着你自己不厌其烦成功展现的美食,那些奋斗的艰辛过往烟消云散,忽然明白,这不就是你追求的人生,你想要的生活?---吃自家的饭,睡自家的床,陪自家的亲人住着自家的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