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艾滋病毒携带者发生性行为后,他做了这件事保住了性命!

2017年05月21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近期,一则这样的微博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一个男生发私信给某热门微博博主,讲述了自己最近的一项遭遇。


根据私信里的内容,他是一名同性恋大学生,和本校的另一名男同学生发生了关系


结果,对方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



他的私信内容如下——





(via微博)


由于这件事是匿名发布,很难完全肯定其真实性。但去核实它真实与否,并不是我们今天要做的。


而事件中的艾滋病毒携带者“h”,固然做了与违法犯罪无异的事情,但谴责与批判同样不是今天的重点。


至于“同性恋都不是好人”“乱搞就是自作自受”这类不过脑子的言论,今天也先不去撕X。


因为很多网友和我一样,看到这篇微博后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去对事件本身指指点点——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下面这三个字吸引过去了:



居然没什么人知道?!


在上面的微博里,事件的主人公提及到他在和对方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并知道对方感染了HIV后,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他跑去上海,买到了一种叫做“阻断药”的东西。


然后,他服用了四周的这个“阻断药”,之后写了这样一句话:


“终于在停药后检测了抗原抗体为阴,大夫说我排除了百分之99,基本上是没事了。”


看到这里主页君的第一反应是:来在和艾滋病毒携带者发生接触后,是有很大的可能避免被感染的!!!


——可是,为什么我之前从来不知道?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对于艾滋病的科普和宣传,几乎从未提到过“阻断药”这种东西?这种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的药,为什么几乎没人知道??



看到这篇微博的网友也是议论纷纷——


@CSN-一抹唇红:现在才知道有这药


@颀卿卿:居然还有阻断药!!


@黄喵喵会发光a_ZTA:第一次知道还有阻断药这个东西???老师上课讲艾滋这类传染病的时候都没有提起过的……???


@我就随便举个栗子:我也是看过这个文章才知道有阻断药这种东西,以前以为沾上就是等死的份了。谢谢微博…


@锁骨与月亮交接v:我也是,不是微博,我都不知道还有阻断药,这真的是个救命的帖子



主页君搜索了“阻断药”及相关的各种关键词,发现国内网站上对于这类药物的提及少之又少


更别说专门的科普和介绍了。



那么……是因为这种“阻断药”并不起作用或是很危险、不值得像公众科普和推广吗?


并非如此。


目前,网上能搜索到的直接提及艾滋病“阻断药”的权威内容——如新闻媒体的报道——通常是和在工作者不慎感染了HIV的医生、警察等特殊工作群体有关。


例如这名援非的医生——


赞比亚是疟疾和艾滋病的高发区,在此工作的4年间,仵民宪先后得过12次疟疾,8次与艾滋病“擦肩而过”。“有一次,手术还没做完,护士就送来检查结果,病人被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第一次经历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指因为工作原因暴露于HIV病毒中),让仵民宪着实心生恐惧。


这样的“意外”虽然有惊无险,但每次职业暴露后须服用1个月的阻断药,还要忍受恶心、呕吐、眩晕等药物副作用。即便如此,“缺医少药的非洲人民更需要我”的这份责任和担当,支撑着仵民宪坚持下去。

▲仵民宪:援非十年书写生命的厚度(via三门峡日报)


这里清楚地提到,仵医生在遭遇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时,服用了1个月的阻断药。



接下来同样是一名医生


她遇到了不配合采血的艾滋病人,被针头刺破了皮肤——


2008年7月,在一次浴池采血中,一名采血对象突然不配合,使针头反弹过来扎破了刘征的手套,刺破了皮肤。


事发突然,为了使大家不过分紧张,刘征当场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半夜回到单位,将针头快速检测,结果是阳性,她愣住了,脑子一片空白。


刘征立即服用了抗病毒阻断药。这时,所有人都劝她不要再干这工作了,趁机会赶紧换个岗位。但刘征没有退缩,她告诉自己,就算感染了,一样可以做一名志愿者,去保护更多的人。所幸,刘征挺过了这一关,并没有被感染。

▲女子给艾滋病人采血遇不配合 被针头刺破皮肤(via郑州晚报)


▲刘征,郑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所所长(via郑州晚报)


接下来的一个案例,发生在警察身上——


市反扒总队某支队49岁的民警王勇,在抓捕一名患有艾滋病的扒手过程中受伤,并染上了有艾滋病毒的血液。


“当时队里的同志们都很紧张,大家都乱作一团。”民警陈栋告诉记者,王勇马上跑到了厕所,用水冲洗伤口。同时,陈栋给120急救中心打了电话。


9点30分,120赶到了现场,对王勇的伤口进行消毒包扎。“这样处理不行,得吃阻断艾滋病病毒的药。”副支队长刘军提出。重庆市只有市传染病医院有这种药,陈栋告诉记者:“我们马上赶往沙坪坝,这种药必须在24小时内服用才有效。”


10点20分,队友们凑了4000多元买药,10点30分,王勇终于吃下了第一片隔断艾滋病病毒的药。

▲重庆一反扒民警抓扒手时伤口沾上艾滋病人血液(via重庆晨报)



而在另一篇报道中,一名民警与患艾滋病的劫匪在搏斗中受伤,对方的血液洒在了自己的伤口上。民警同样立即服用了阻断药。


在这篇报道里,终于明确提及了阻断药的性质和作用——


据重庆市传染病医生介绍,一旦被艾滋病患者咬伤或抓伤后,应先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然后尽早吃药,24小时内用药药效更好。据医生介绍,从68名曾到该院进行“阻断治疗”的服药者预防经验来看,迄今没有一例出现艾滋病感染。

▲巡警与劫匪激烈搏斗受伤 劫匪艾滋血液溅伤口上(via华西都市报)


然而,这篇报道的刊登时间已经是2005年了。


媒体直接提及“阻断药”的情况,近几年少之又少。



知道得越早越好!!!


“阻断药”究竟是什么?


不同于国内网站的遍寻不得,在国外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艾滋病阻断药的信息。


接下来,主页君要分享的一些内容,选摘自美国卫生部建立的艾滋病预防及科普的官方网站:aids.gov



以下内容,不带任何预设、猜想、偏见地分享给所有人。



艾滋病的“阻断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暴露的预防药、暴露的阻断药。


先来说暴露前的预防药。我们称它为PrEP


▲“暴露前预防”


▲PrEP类的药物,是你还没有暴露在艾滋病病毒中所服用的。以此降低感染的风险。


▲PrEP需要每天坚持服用,并且定期看医生


▲PrEP只提供给特定的人(易感染人群),并且需要医生开具处方


那么,PrEP的效果如何?


When taken every day, PrEP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risk of HIV infection in people who are at high risk by more than 90%. PrEP is much less effective if it is not taken consistently. 


PrEP can be even more effective if it is combined with other ways to prevent new HIV infections like condom use, drug abus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IV to reduce the chance of passing the virus to others.


简言之,可以降低9成以上的患病风险。


当然,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万无一失,最好不要抱有“服用了PrEP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念头。



第二类药物,就是暴露后的阻断药了。


这算得上是真正的救命药了。我们简称它为PEP:


▲“暴露后预防”


▲和HIV携带者发生血液/精液等接触后,尽!早!服!用!


▲暴露在HIV病毒中后,一定要于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逾期无效!


▲阻断药可以在医院急诊科、艾滋病预防中心等获得(国内或有差异)


哪些情况该服用PEP?


If you’re HIV-negative or don’t know your HIV status, and in the last 72 hours you:


1. think you may have been exposed to HIV during sex (for example, if the condom broke), → 和HIV携带者发生了无保护措施的性关系(如没有戴套、安全套破裂等)


2. shared needles and works to prepare drugs (for example, cotton, cookers, water), or → 刺破皮肤、血液发生接触


3. were sexually assaulted, → 被性侵


什么时候该吃PEP?


PEP must be started within 72 hours after a possible exposure. The sooner you start PEP, the better; every hour counts.


Starting PEP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a potential HIV exposure is importa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EP has little or no effect in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 if it is started later than 72 hours after HIV exposure.


If you’re prescribed PEP, you’ll need to take it once or twice daily for 28 days.


暴露于HIV病毒后的72小时之内——且越早越好!


PEP需要连吃28天


PEP有副作用吗?


PEP is safe but may cause side effects like nausea in some people. These side effects can be treated and aren’t life-threatening.


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恶心),但并没有多大危险,不用过于担心。



如果以上内容你觉得过于复杂,那么记住以下最为简单粗暴的两点——


1、一但和HIV携带者发生性行为或血液接触,以最快的速度去买阻断药!最晚不要超过72小时


2、阻断药要连吃四周,可能会有副作用,但不要擅自停药!


——这样,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性,能挽救你的性命。



当然,阻断药并不是治疗药物。如果你不幸已被确诊感染HIV,阻断药也无济于事。


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在接触到HIV病毒后,用一切可能尽量避免被感染。


——这才是阻断药真正的作用。


还有一些不可不说的……


科普了半天的艾滋病“阻断药”,或许有人要问了:


在国内,阻断药有那么好买到吗?


在最前面提到的微博里,那个和HIV携带者发生了性行为的男生,是连夜从外地赶到上海买药的。


而在知乎的一篇帖子里,也有网友讲述了自己在老家问遍医院无果、赶往上海又四处辗转、最后好不容易才买到了阻断药。



目前,阻断药并不那么容易获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阻断药都是主要供应特定的风险人群(医生、警察、孕妇等),不可能如同感冒药那样满大街都是。


这其中当然有风险性(以及某些人犯罪成本)的考量。但对于普通公众、尤其是那些不慎遭遇性侵而被于HIV病毒接触的受害者而言,早一秒钟获得阻断药,生命就能多一分被挽救的可能。



对于艾滋病的科普,我们总在说“预防”“治疗”结合。


“预防”,或许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但“治疗”这一块,的确还有许多地方亟待改善。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阻断药的知识,不是在给艾滋病“洗白”,更不是在鼓励“滥交”。


相反地,在看过那些通过服用阻断药、在命悬一线之际保住了性命的案例,在看到他们仿佛获得新生般喜极而泣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理解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健康,也更加爱护自己。



那些对于艾滋病、对于性少数群体等等的争论与掐架,通通不是今天的重点。


我只希望,在意外和危险真正降临的时刻——哪怕可能性微乎其微——你没有被动消极地怨天尤人甚至“报复社会”,而是勇敢地去争分抢秒、努力自救……


这就足够了。




猜你喜欢,关注我回复勾搭获取文章:

美国大学生性生活调查:随性所欲是常态,“勾搭文化”成为主流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