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佛经《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017年10月05日 加拿大读书会


终于利用长假看完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本书是生于1788年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31岁时写成;不过他真正出名却是32年后,在他为本书写的《附录和补遗》出版被公众认可后;在我国,韦启昌曾把该书部分内容整理成《人生的智慧》(之前有介绍),很多地方颇有鸡汤文的味道;一本哲学著作和一个后世景仰的哲学家这样成名,看来迎合大众口味还是重要的。


本书是西方哲学界第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思想的案例,书中很多观点都有轮回、入定、忘我、无常、贪嗔痴、看破红尘、慈悲、超脱、相、空等等印度宗教观点的影子,叔本华也对此供认不讳,极度尊崇东方古老智慧。其实他很多观点可以说有很重的佛教徒戒定慧的色彩。本书,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本德文版的佛经。


本书的观点简言之就是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大意志(这个很有唯心主义的味道),世间万物都同属一个意志,虽然人人都是一个小宇宙,但都是人类种族这个较高意志的一部分(我很小的时候曾经悟出一个道理,他人就是我,不过现在大了,反倒想不明白了),这个我们只能通过感官认知而实际永远不可知的世界只是意志的外在表现,受时间空间因果律的限制;意志的本质是欲望、追求、满足、再奔赴下一个欲望的满足,如此永无止境;因为这种永不满足的特点,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烦恼和某个欲望满足后的空虚无聊;解脱之道是认识到世界及意志的本质,认清自我,放弃小我,加入大我。

当然这是一个不值一文的总结,因为这本著作的论述要精深的多,对认知论、生与死、时间与现在美学(前面有文介绍)、正义、道德、同情、自杀等题材也有深刻的论述。从书中的旁征博引来看,叔本华的阅读量也实在惊人。


虽然被打上了悲观主义者的标签,提倡否定意志、放弃小我的叔本华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自杀的。他认为,人生虽苦,但顽强的与各种困难搏斗、在苦中体会意志的本质的人才能真正开悟、摆脱。苦是苦,困难是有,可我做了什么?自杀是一种懦弱行为,肉体的解脱反倒是自私的表现。我是伟大意志的一分子,我的肉体可以消灭但意志永生!


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培养多思考的习惯(我个人认为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是那些顿悟或明白过来一些事情或道理、得到某种智慧的刹那间);任何难解的问题,先对自己说:这个,简单!(要有能解决难题的自信);多与人交谈、散步,少被一些物品(电脑、手机等)被动吸引注意力;多一些独处的时间;多去经历,体会,只有先入世才能后出世;健康饮食作息(叔本华认为生活尽可能简单是得到解脱的必要条件,“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不可能的);。。。

在第一篇中,叔本华有意思地强调直观的重要性,不认为理性能解决一切问题,他指出一切自然科学最终都指向一片漆黑。


本书附录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非常精彩,之前有专文介绍。


叔本华对犹太人是极端看不上的,在本书中提到它是东西方民族都瞧不上的。


书中一些片段(其中大部分是他转述的):


“人都在梦中生活,只有哲人尝试醒来。”


“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贪欲。”


“人生一切诸恶的原因就在于人不能把普遍的概念应用于个别的情况。”


“一切幸福都建立在我们可能要求的和实际获得的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那一掷而飞入空中的石子如果有意识的话,将认为它是由于自己的意志而飞行的。”


“从崇高到可笑,还不到一步之遥。”


“模仿别人的属性和特点比穿别人的衣服还要可耻的多,因为这就是自己宣告自己毫无价值。”(的确,我有什么独到的想法和观点?我这颗大头中,有多少东西究竟是自己的?我创造了什么?) 


本书翻译的水平很高,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不过毕竟叔本华这本书是200年前的智慧了,今天我们有所超越吗?连他自己也在序言里承认,人生的意义是很模糊的。难道我们生存就是要繁衍自己?难道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如何解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