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疯狂抢房子的时候,日本人共赢得17个诺贝尔奖

2017年10月13日 澳洲广角镜


这两天,中国人的注意力被各地此起彼伏的“楼市新政”所吸引,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科技新闻,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2016年度的诺贝尔奖正在陆续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将医学奖殊荣授予仅仅一人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的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


由此进入新世纪,日本已有1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当初日本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还被部分国人嘲笑,说小日本真是痴心妄想。


也许你要问了:这有什么新闻性吗?

 

当然有!大隅良典是2000年至今的17个年度里,第17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而且这17个奖项全部是自然科学奖,没有见仁见智、可以扯皮的文学奖或者和平奖(日本历史上获得过两个文学奖,一个和平奖)。

 

至此,日本已经有25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22个为自然科学奖。日本获得自然科学奖的人数,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


细细思来,这不仅是日本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背后更是日本的可怕之处。


那么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相信大家看完此文,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答案



日本诺贝尔奖全名单

年份

奖项

获奖者

1949

物理学奖

汤川秀树

1965

物理学奖

朝永振一郎

1968

文学奖

川端康成

1973

物理学奖

江崎玲于奈

1974

和平奖

佐藤荣作

1981

化学奖

福井谦一

1987

生理学或医学奖

利根川进

1994

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

2000

化学奖

白川英树

2001

化学奖

野依良治

2002

物理学奖

小柴昌俊

化学奖

田中耕一

 

2008

 

物理学奖

南部阳一郎★

益川敏英

小林诚

化学奖

下村修

2010

化学奖

根岸英一

铃木章

2012

生理学或医学奖

山中伸弥

 

2014

 

物理学奖

赤崎勇

天野浩

中村修二★

2015

生理学或医学奖

大村智

物理学奖

梶田隆章

2016

生理学或医学奖

大隅良典

注:带星号的是美国籍日本人。 


地球人都知道,日本刚刚经历了“失去的20年”。但恰恰是在这20年里,日本获得了17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又恰恰在这20年里,日本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全球最低水平。今年7月,日本的失业率是3%,创下了21年的最低点。而经济正在复苏,开始加息的美国,失业率仍然维持在5%左右,欧元区的失业率则高达10%!

 

人民币刚刚在10月1日纳入了“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而一项研究恰恰表明,自“特别提款权”诞生以来的40多年里,主要货币只有日元对SDR升值了大约50%,其他各国货币(新加坡除外)都对SDR大幅贬值,包括美元、英镑和人民币(见下图)。


 

也就是说,在日本经济衰退的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着一个被我们低估的日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日本的科技成就?

 

首先当然是政府重视。


早在1995年,日本国会就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其后制定了多个5年计划,比如第一个基本计划(1996-2000年)、第二基本计划(2001-2005年)。日本试图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将日本建设成为:能够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国家;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

 

2001年3月,在第二基本计划(2001-2005年)里日本明确提出“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

 

今年1月22日,日本内阁审议通过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该计划提出,未来10年把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为此,日本政府未来5年将确保研发投资规模,力求官民研发支出总额占GDP比例的4%以上,其中政府研发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按GDP名义增长率年均3.3%计算,日本政府5年研发投资总额约为26万亿日元,约合1.45万亿人民币)。

 

其次,是日本人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且将这件事做到极致。有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跟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不同,中国人崇尚的是善变的“互联网思维”。总是希望走捷径、抄近道,而不屑于“扎硬寨、打硬仗”。


日本的国民教育对产生诺奖有什么影响?

大隅良典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


日本教育的秘密其实很简单。


4)日本“全民读书”风气,让诺奖获得者受益终身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称,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给他看各种物理书籍,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5) 独特的民族性格: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

大隅良典等待这个奖项,足足等了二十年。


诺贝尔医学奖大隅良典

在此前二十五年的学术长跑里,他经历了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转专业、独自缩在小实验室长达九年无人问津的学术生活,但是他一直在坚持。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民族性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


而最关键也最亟需改变的,是每个个体本身。


他们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们尊重尊重再尊重!!!


对所做事情的热爱、个人探索坚韧的精神、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科研的源动力,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最终原因。


而社会和国家要做得就是,发自心底的尊重这个社会的学者、尊重知识、尊重不会搞关系的实干家,尊重持不意见者。

这些行为,是比天天高喊文化自信,是比获得诺贝尔奖要更重要的事。 

当然,日本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秘密,就印在他们的钞票上,不信让我们看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货币上印的是政治人物或者开国领袖,只有日元纸币印的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1、这是现在流通的一万日元纸币,上面的人那个目光坚毅、面色严肃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他是日本明治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经深深地影响了明治维新运动。自1984年以来,日元纸币历经了多个版本,但是一万日元上印着的始终是他。



2、这是2004年版的五千日元,上面印着明治时代的女作家樋口一叶。



3、而在1984年版的五千日元上,印着的则是在明治时期推动女子教育发展的教育家和国际政治活动家新渡户稻造。



4、这是2004年版的一千日元,上面的人是野口英世,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



5、这是旧版的一千日元,上面印着大作家夏目漱石。



在货币上印上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头像,当然不能确保这个国家就一定能拿诺贝尔奖。可是,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曲折而隐秘的关联。你说对吗?


将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个国民、每天都在数次进行的日常活动里,意味着这是最隆重的怀念和最深刻的尊敬。


日本人用实际行动向知识渊博的人,表达最大的敬仰。

选自:何榕生 

本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今天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