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坚持为女儿做高颜值早餐两千多天!生活,看你怎么追求~

2017年10月15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父亲。平凡的是,44岁的他会给女儿做早餐;不平凡的是,他从五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两千多个清晨,每顿早餐的摆盘、色彩、营养搭配都无比精致。



  他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等女儿满怀期待地醒来,看女儿吃下他精心准备的早餐。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这个爸爸,把生活过成了诗。



女儿:爸爸的早餐威力无穷

妻子:要夸他,狠劲儿地夸

同事:这是别人家的老公

他说:给最亲的人做饭,很幸福



  44岁的“王土豆”说:“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看你怎么追求。”他是个烟火气十足的“讲究人儿”。


  五年多,2000多个清晨,在五六平方米的厨房里,他拎刀掌勺的动作在玻璃窗上投下剪影。他每天都会坚持给女儿变着花样做早餐,做得清新又洋气。



  他不是大厨,却被称为“米其林爸爸”。



坚持五年多 一刻钟出炉“高颜值”早餐



  浅蓝色螺纹盘,刚出炉的意大利帕尼尼三明治上,条纹烙印间混杂着香酥和松软。“八爪鱼版”煎香肠“张牙舞爪”,粉嫩的火腿薄片蝴蝶结点缀在旁。剔透的玻璃杯里,鲜嫩的薄荷叶在紫薯牛奶上悬浮……



  小资、精致、小清新、有格调……这些形容不为过。这样一餐,得费多少工夫?“十五分钟。”“王土豆”的回答轻描淡写,却让人大跌眼镜。快而讲究,是他“自我加压”的要求。


  快,是因为“不想因为我做饭晚了,孩子匆匆吃两口就赶着去上学”。讲究,为的是让女儿食欲大开,不论摆盘、色彩,还是营养搭配,他都精心“设计”。上餐,也讲究“仪式感”——女儿白色的学习桌为底色,手机相机咔嚓一响,只待品鉴。


  五年多前,女儿上初二,他开始给她做早餐,一路坚持,她已经高三了。油条、稀饭、包子,一开始,他的目标是让女儿“吃饱”。到后来,怎么让女儿“吃好”,成了他的“课题”。厨房一刻钟,背后N多功。


  在单位,他要做内宣、外联,工作并不清闲。但再忙,每天下班前,他都会列出第二天的早餐菜单,存进手机备忘录。下班后,食材“补货”,当晚提前解冻、腌制。




加入早餐微信群 与群友交流切磋



  米饭不用碗盛,先装碗里再倒扣入盘,上面再撒几粒黑芝麻。五彩糯米饭用模具做成心形,配上黄桃和巧克力碎。晶莹剔透的越南春卷码齐,虾仁、芦笋、胡萝卜一应俱全。


  “有点显摆、臭美的小虚荣。”“王土豆”含笑自嘲,最关键的是女儿爱吃。把早餐做成有视觉和味觉双重享受的“混合物”,不容易。


  多年摄影师生涯的美感追求,享受“掂锅碰勺”的兴趣所在,叠加在“王土豆”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至关重要的“催化剂”,就是一个微信群。


  去年,朋友“王小雪”把他拉入了“早餐小组”的微信群。每天早上,群友们要发早餐照片“晒作业”,得空还线上线下交流下厨经验。“早餐精致,摆盘文艺范儿,当时我就震惊了,自家还能做这样的早餐?”作为群里稀有的“老爸爸”,他开始向85后、90后的文青们“学厨”。


  毕竟此前“功底深厚”,“看到成品,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实际很简单,就隔着一层窗户纸。”他不断get“新技能”。



  用勺子在吐司片上压个坑,嫩滑的荷包蛋乖乖“趴”上去。火腿肠切开,折成心形,牙签固定,上煎锅,打入鸡蛋,爱心蛋萌又美,抽去牙签上桌。


  “发愁第二天吃什么?很少!”每天下午,微信群里会“布置作业”,围绕一个主题,第二天大家“同题竞技”。每天早上五六点,朋友圈里,“早餐小组”微信群里,他准时晒“作业”。


  女儿的早餐,成了颜值爆表的“风景”。朋友圈里,他被大家视为米其林餐厅的大厨,成了公认的“米其林爸爸”。



妻子为女儿做早饭晕倒 他便扛起了早饭重任



  “我们叫他国民爸爸,早餐里满满都是对女儿的爱。”“早餐小组”中“胖刀”说。女同事们关注他的朋友圈,没事儿就拿出来“调教”自家老公。男同事们不敢让媳妇看到他朋友圈,怕被媳妇“挑刺儿”。实际他们少有人知道,“王土豆”还有过几乎不做家务的“黑历史”。


  “王土豆”的太太一边翻看老照片,一边讲起“王土豆”的过去。以前,早餐都是太太“包办”。女儿初二那年,早出晚归的太太接连晕倒了两次。第二次晕倒,他开车把她接回家,从此不再让她做早餐。


  “男的疼媳妇,疼女儿,多正常的事儿。”可那时,他还是一个厨界“菜鸟”。


  在三十五六岁前,身为独生子的他很少做家务。用“土豆太太”的话说:“他是我们家的‘大少爷’。”人过中年的他,对家庭的责任感激增。


  面对猛然“开窍”的他,学过心理学的“土豆太太”深谙“赏识教育”精髓:“好男人需要培养、塑造。”


  最初,他做的早餐和美味“绝缘”。“夸,狠劲儿地夸。”“土豆太太”笑着说,“味道拿捏恰到好处”“火候把握太好了”……这些话,她常挂在嘴边。兴趣和鼓励齐飞,自然而然,“王土豆”在“米其林爸爸”的路上越走越远。



女儿对早餐充满期待 “王土豆”十分得意



  虽说早年间不爱做家务,但“顾家”一直是“王土豆”的优良传统。王土豆曾是专业摄影师,早些年常年在外地。


  交通不算太便利的那时,他坚持过着“双城生活”。他每天坐绿皮火车,穿梭于郑州和新乡之间。


  “单程票价五块五,有的时候回到家很晚了,就是为了回来看看我们。”“土豆太太”说,他一直都是个感情细腻的人。


  直到女儿上小学五六年级,“王土豆”才回郑州工作。许是经历过略显疏离的父女关系,“王土豆”格外珍惜和女儿的“早餐话题”。


  “吃完早饭,我骑着电动车送她上学。她趴在我背上,聊着天。等她上了大学,哪还有这样的时光?”说着,“王土豆”眉宇间流淌出别样的情感,是沉浸于当下的幸福,还是不舍?



  上次女儿考试,“王土豆”为女儿打造了定制版早餐。一根香肠,两个圆煎蛋,两条芦笋从下方“划过”。“100分!”每天,被幸福的味道叫醒,女儿文文说:“总是充满期待。”这些年,女儿的性格越来越像他:乐观、开朗、幽默。“我俩是父女,也是哥们儿。”他说。“就连说话的语气都像,他俩经常在家说话像说相声。”“土豆太太”说。


  “王土豆”得意地认为,女儿能长一米七多的大个子,早餐功不可没。



饭菜里饱含深情 给最亲的人做饭是种快乐




  做饭、“晒”饭,他上了瘾。他说,自己“入坑”了,一发不可收拾。


  不足10平方米的餐厅,俩冰箱对角摆放。其中一个里面码满了新鲜食材、半成品和速冻食材。另一墙角,架子上,有二十来套不同花纹、色彩的餐具、水杯。“看起来挺浮夸的,实际并不贵。”他笑着算账,一大包速冻虾仁能吃很久,餐具是群友团购的,一百块钱就能买不少。



  从日本的《深夜食堂》,到国内的《中餐厅》《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他都很爱看。“前两天还做了《中餐厅》里的茄汁大虾。”“王土豆”掂着手里的长方形小锅说。


  “王土豆”很感性,他讲起了一件多年前发生的事儿:女儿生病住院,想吃包子。陪护的母亲头发凌乱,顶着风去给孙女买包子。这一幕在他脑中重构,浓缩成父母多年付出的一个注脚。


  周五晚上,他列好周末的菜谱。炒焖子、烧大肠、油焖虾……这些是“王土豆”引以为豪的“拿手好菜”。周末两天,餐餐不重样。父母,妻女,一家人围坐一起,大快朵颐。


  有朋友把他的早餐故事发到网上,有网友说他矫情,有人说他把女儿惯上了天。可他不这么认为。


  “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看你怎么追求。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给我最亲的人做一餐饭,让他们吃得开心,多好。”他缓缓说着。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

便民电话  ·  点击查看


餐饮  |  娱乐  |  购物  |  旅行  |  生活

房产  |  家居  |  装修  |  接送  |  汽车

移民  |  教育  |  财会  |  医疗  |  其他



收藏 已赞